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信榮

鎖定
張信榮,男,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挪威科學技術大學能源與石油天然氣戰略研究部門客座高級研究員、日本同志社大學能源研究訪問教授等職。
中文名
張信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稱
教授、研究員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張信榮教育經歷

1998.03-2002.03 清華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 博士研究生

張信榮工作經歷

2010.03-~ 北京大學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7.03-2010.03 北京大學 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4.04-2008.03 日本同志社大學 高級研究科學家與研究課題組長
2002.07-2004.03 日本東北大學 講師
1998.06-2001.09 清華大學 助研

張信榮海外經歷

2011.12-2012.01 日本東北大學 客座教授
2009.07-2009.12 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 訪問教授
2008.04-~ 日本同志社大學 訪問教授
2006.08-2006.10 挪威科學技術大學 客座高級研究員

張信榮研究興趣

工程熱物理及與之相關的各種學術工程領域(Thermal engineering and heat transfer in various academic & Engineering fields)

張信榮背景資料

目前擔任北京市城市熱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能源學會會長、新型能源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等職。是天然工質熱力學循環及其傳熱傳質領域著名的研究者,多項天然工質CO2發電、製冷和制熱熱力學循環的創始人。在包括超/近臨界流體動力學及傳熱、微納米粒子相變傳熱、新型功能型流體材料等領域都有開創性研究成果。近年來技術研究開發主要集中在可再生式熱能源的生產、傳輸、儲存、轉換和利用;建築、工業過程中的冷熱能高效利用等。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80餘篇,授權和申請專利60餘項。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Warming等四個國際期刊編委。獲得北京市科技新星、Elsevier能源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等多個榮譽稱號。

張信榮研究成果

2022年,張信榮團隊為北京冬奧會研發的跨/亞臨界高效二氧化碳製冷與全熱回收系統在北京部分商超冷庫上線,新系統上線一個月內,已幫助超市發、麥德龍等超市節約電費超15%。 [1] 

張信榮代表性論著

1. L. Chen, X.R. Zhang*, Abnormal Microchannel Convective Fluid Flow near the Gas-Liquid Critical Point, Physica A, Vol.398, pp.10-24, 2014.
2. L. Chen, X.R. Zhang*, J. Okajima, S. Maruyama, Thermal Relaxation and Critical Instability of Near-Critical Fluid Microchannel Flow, Physical Review E, Vol.87, pp.043016-1-6, 2013.
3. Lin Chen, X.R. Zhang*, Suomi Cao, Hao Bai, Study of trans-critical CO2 natural convection flow with unsteady heat input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system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55, pp.7119-7132, 2012.
4. X.R. Zhang*, Bi Li Deng, Hiroshi Yamaguchi, Bifurcation phenomenon for forced convection of supercritical CO2 sudden expansi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symmetric regi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 53, pp.4467-4473, 2010.
5. L. Chen, B.L. Deng, B. Jiang, X.R. Zhang*, Thermal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ritical CO2 Natural Circulation in Closed Loops,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Vol.257, pp.21-30, 20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