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作舟

(清代進士)

鎖定
張作舟,字宜川,廣東大埔縣黃堂里人。康熙己卯(三十八年,1699)舉人;己丑(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改庶吉士,習清書。為一邑詞林開先。
本    名
張作舟
宜川
所處時代
清代
出生日期
1678年
逝世日期
1714年
主要作品
《春秋題解》

張作舟人物簡介

張作舟(1678-1714),字宜川,大埔縣西河黃堂人。少穎異,過目成誦。康熙三十八年(1699)以《春秋》中式己卯科第五十名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列金榜進士三甲第111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充一統志纂修官,散館後授翰林院檢討。與李巨來、吳荊山,儲理質、蔡梁村、黃際飛等名流,握臂締交,德藝切劘。尤與同科進士江蘇吳縣人惠士奇為莫逆之交。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假省親,卒於家。年僅37歲。張作舟是廣東前清禮學研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春秋題解》、《禮記集解》。 [1]  [3] 

張作舟人物軼事

張作舟是清朝康熙年間大埔第一個翰林,原名張宜川,字作舟,西河鎮黃堂村人,生於康熙十七年(1687)10月29日。他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21歲)參加鄉試,中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31歲)赴京考試,中進士,後被康熙皇帝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
傳説,當時康熙皇帝問他家在何方,張作舟靈機一想:家鄉小地名為黃堂坑,而這個“坑”字,怎麼能出人物呢?於是他很有禮貌地回答道:“小人,家在廣東嘉應州大埔縣黃堂村。”皇上又問他家鄉有何美景?張作舟馬上想起家鄉:東有尖筆高山,南有石磜清泉,西有連雲古寺,北有龍潭深水之美景,隨即作詩一首,詩曰:“尖筆高峯接雲連,石磜清泉百尺懸;夕照西山名古寺,龍潭顯影別有天。”康熙皇帝聽後龍顏大悦,於是,欽點張作舟為翰林院庶吉士。這樣,張作舟就成為大埔開邑翰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