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仁初

鎖定
張仁初(1909年-1969年11月4日),男,漢族,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5] 
中文名
張仁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69年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參加了鄂豫皖、川陝歷次反圍剿;參加了長征及臘子口、直羅鎮戰役
參加了平型關、廣陽鎮、陸房、甲子山戰役和戰鬥。
參加了魯南、孟良崮、豫東、淮海、上海戰役。參加了抗美援朝。
主要成就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出生地
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縣桃花(今高橋)張家壪
軍    銜
中將(1955)

張仁初個人履歷

參加革命後的經歷 [2] 
張仁初(1955年) 張仁初(1955年)
1927年11月,參加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遊擊一大隊戰士。
1930年1月,紅一軍一師一團一營一連,戰士。
同年2月,河南潢川戰鬥負傷住院,休養員。
同年3月,紅4軍10師28團3營9連班長
同年7月,湖北黃安戰鬥負傷住院,休養員。
同年12月,紅4方面軍10師28團3營9連,排長。
1931年2月,河南大山岩戰鬥負傷住院,休養員。
同年6月,紅4方面軍12師警衞連,副連長。
1932年2月,蘇家埠戰役倉子埠戰鬥負傷住院,休養員。
1932年11月,紅4方面軍保衞局通江分局保衞隊,隊長。
1932年12月,在通江分局由周公凱、王清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無候補期。
1933年6月,四川德汗城戰鬥負傷住院,休養員。
1933年8月,紅4方面軍保衞局保衞團2營,營長
1934年9月,紅33軍98師294團2營,營長。
1935年3月,紅33軍98師294團,團長。
1935年6月,紅1方面軍1軍團2師4團2營,營長。
同年9月,甘肅岷縣臘子口戰鬥負傷住院,休養員。
同年9月,陝甘支隊一縱隊四大隊副大隊長 [3] 
同年10月,紅1軍團2師4團,副團長。
1936年6月,延安紅軍大學,學員。
1936年10月,紅1軍團2師5團,團長。
1937年7月,八路軍115師686團1營,營長。
1937年10月,115師686團3營營長。 [3] 
1937年11月,山西廣陽鎮戰鬥負傷住院,休養員。
1937年12月,115師686團1營,營長。
1938年4月,115師686團,副團長。
1939年3月,115師686團,團長。
1939年7月,115師魯南支隊支隊長兼686團,團長。
1940年11月,115師教導第2旅,副旅長。
1941年8月,教導第2旅副旅長兼抗大一分校校長。
1942年6月,中共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員兼隊長。
1943年2月,八路軍115師兼山東軍區特務團,團長。
1945年7月,八路軍山東濱海軍區,參謀長。
1945年12月,山東濱海軍區參謀長兼警備第10旅旅長。
1946年4月,山東魯中軍區,參謀長。
1947年3月,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參謀長。
同年11月,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48年5月,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
1949年2月,第3野戰軍第26軍,軍長
張仁初(1953年) 張仁初(1953年)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軍長。1952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軍長。
1954年9月--1962年6月,青島,解放軍第1療養院,離職休養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1962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參加過的主要戰鬥和當時擔任的職務
1930年湖北省潢川、馮十二、黃安、歧亭、宋埠、鍾
光義戰鬥,在紅1師1團1營1連任班長帶突擊務。
1931年河南省大山岩戰鬥在紅4方面軍10師28團3營9連任排長帶突擊隊。
1932年2月蘇家埠戰役倉子埠、花園、金山岩戰鬥,在紅4方面軍12師警衞連任副連長帶突擊隊。
1932年12月四川省西河口、枯草巴、通江等戰鬥,在紅4方面軍保衞局通江分局任保衞隊長。
1933年6月四川省德汗城戰鬥,仍任通江分局保衞隊長。
1935年8月,甘肅省臘子口戰鬥,任紅1軍團2師4團2營營長兼突擊隊長。
1935年11月陝西省吳起鎮直羅鎮戰鬥,任2師4團副團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36年山西省湘寧戰鬥,職務同上條。
1937年10月,山西省平型關、廣陽鎮戰鬥,在686團1營任營長。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38年冬,山西省午城、井溝、汾離公路、遼縣戰鬥,任686團副團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39年,山東省鄆城樊壩、肥城陸房、文王峪、東西馬集、抱犢崮等戰鬥,任686團團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40年,山東省白彥、大路、天寶山、東西石集、南北村戰鬥,任686團團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41年3月青口贛榆)戰鬥;同年8月重坊(郯城)戰鬥,任教導第2旅副旅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43年9月莒縣戰鬥,任山東軍區特務團團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45年12月,泊兒戰鬥,任濱海軍區參謀長兼前線指揮所司令員。戰時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46年文祖、埠村戰鬥,任魯中軍區參謀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47年1月魯南戰役、任魯中軍區參謀長;3月萊蕪戰役、東西蒙山戰役、5月孟良崮戰役,均任華野八縱參謀長;8月沙土集戰役、任華野8縱副司令員。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48年2月洛陽戰役、4月許昌戰鬥,任華野8縱副司令員;5月開封戰役、6月睢杞戰役、11月淮海戰役,任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戰時負責指揮部隊作戰。
1949年4月渡江戰役、5月上海戰役,任第26軍軍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1950年11月朝鮮第2次戰役、1951年3月朝鮮第4次戰役、4月第5次戰役、6月平康、金化阻擊戰役、均任第26軍軍長,戰時負責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授勳情況
授勳時間 勳章名稱
1951年10月25日 (朝鮮)國旗二級勳章
1953年1月31日 (朝鮮)國旗二級勳章
1955年9月23日 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6月18日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7年6月18日 二級八一勳章

張仁初人物生平

張仁初和夫人劉浩(1949年) 張仁初和夫人劉浩(1949年) [6]
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高橋區張家壪。自幼喪母。家境貧寒,無法讀書,只好給地主放牛。少年時期,靠給地主種田,做短工生活。1926年,加入本地農會,1927年11月13日,在家鄉參加黃麻起義並加入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先後任紅四軍十師二十八團班長、排長。1931年4月,任紅十二師警衞連副連長。參加了潢川、黃安、大山岩、蘇家埠和川北德汗城等戰役。1932年10月,任紅四方面軍政治保衞局通江分局保衞隊隊長。1933年3月,任紅四方面軍政治保衞局保衞團二營營長。1934年後,任紅三十三軍九十八師二九四團營長,團長。作戰驍勇,多次負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一、二、三次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等戰役。長征途中,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奉中革軍委命令,張仁初團調入紅一方面軍一軍團改編為二師四團二營,張仁初任營長。參加了臘子口戰鬥,戰時擔任突擊營營長,正面強攻6次,終在迂迴部隊的配合下,攻克臘子口。後任陝甘支隊四大隊副大隊長,四團副團長、五團團長。參加過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7月張仁初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一營營長,參加平型關戰鬥,戰時擔任主攻。後相繼參加了廣陽鎮、井溝、午城、汾離公路、遼縣戰鬥。1939年3月任六八六團團長, 隨115師師部進入魯西。4月,六八六團首戰鄆城樊壩告捷,全殲偽軍一個團,活捉偽團長劉玉勝。
5月10日,一一五師部及六八六團、津浦支隊、魯西區黨委、泰西特委共3000多人,被駐山東日軍司令尾高龜藏親率的5000餘日軍及3000偽軍配備重炮和坦克,圍困於肥城陸房地區。張仁初指揮六八六團搶佔主陣地肥柱山及岈山、鳩山、橫山一線。戰鬥打響後,張仁初親臨被敵集重兵進攻的一營肥柱山陣地指揮戰鬥,率部與敵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格鬥,激戰一天,共擊退日軍九次衝鋒。此役,共斃傷敵1300餘人。入夜,張仁初指揮六八六團掩護師部和地方機關成功突圍,挫敗了日軍消滅一一五師師部的企圖。 7月,任魯南支隊支隊長兼六八六團團長,後率部入魯南開創根據地。
張仁初夫婦和女兒(1950年) 張仁初夫婦和女兒(1950年) [8]
1940年1月,張仁初率部突襲魯南交通樞紐白彥鎮,殲偽軍千餘人,旋打退日偽3次大規模反撲,控制該鎮,使魯南與湖西、魯南根據地連成一片。 1940年11月後,歷任魯南支隊支隊長、教導第二旅副旅長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校長、山東軍區特務團團長、濱海軍區參謀長。先後參加了天寶山、青口、重坊、莒縣、臨沂等戰鬥。1945年11月,張仁初任濱海軍區前線指揮部司令員。指揮警備十旅及警備十一旅一部,於11月4日發起泊兒戰役,激戰24晝夜,殲敵3000多人,使濱海地區除青島以外全部獲得解放。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4月,張仁初任魯中軍區參謀長。8月,參與指揮文祖、埠村戰鬥,創殲敵一個整團範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在太子堂指揮部隊殲敵44旅,保證了戰役的勝利。1947年1月23日,魯中軍區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張仁初任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參加了2月的萊蕪戰役,5月的孟良崮戰役。同年11月,任第八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沙土集戰役。次年3月,參加了洛陽戰役
1948年5月,張仁初任第八縱隊司令員。6月, 張仁初率部與三縱隊出其不意包圍當時的河南省省會開封,突破該城,全殲守軍3萬餘人,首次解放國民黨在關內的省會。隨即,張又率縱隊主力東進參加睢杞戰役,殲敵16旅旅部及兩個團。11月,在淮海決戰中,張仁初率八縱搶佔運河橋,打開大部隊西進通道。隨即率部尾追黃百韜兵團,殲其六十四軍兵力五分之二和四十四軍一部,旋擔任主攻,參與直搗該兵團心臟——碾莊。其後,率部赴徐州以南阻擊,以配合南線中原野戰軍團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又日夜兼程追擊杜聿明集團,多次粉碎其突圍行動,並投入總攻。此役,八縱殲敵2.6萬人。
1949年1月,張仁初任第三野戰軍八兵團二十六軍軍長,參加渡江作戰,追殲南逃國民黨軍7000餘人,5月,率部參加上海戰役,先後攻佔崑山、大場、真如等地。此役,二十六軍共殲敵4萬餘,繳炮近百門、機槍千餘挺、戰車35輛、汽車169輛。 [4]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
張仁初夫婦(1963年)
張仁初夫婦(1963年)(2張)
張仁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九兵團二十六軍軍長,率部於1950年11月赴朝作戰,先後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役和“三八線”防禦戰,金化、平康、五聖山防禦戰。在第四次戰役的第二階段,1951年2月15日,二十六軍進至議政府、抱川、漣川一線,採用機動防禦的戰法,激戰38晝夜,阻擊西線進攻之敵主力,斃傷敵15000餘人。在1951年5月底的金化防禦戰中,二十六軍進至五聖山、平康、新岱裏一線,堅守陣地近11個月,先後進行了雞雄山防禦戰,西方山、鬥流峯爭奪戰等大小戰鬥565次,斃傷俘敵20000多人。1952年4月,二十六軍將陣地移交給前來換防的志願軍第十五軍,撤出戰鬥。6月,二十六軍奉命回國。
回國後,張仁初因受戰傷(曾負傷11次)和疾病的影響,於1954年9月至1962年6月離職在青島休養。1962年7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張仁初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還兩次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國旗二級勳章。是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全國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69年11月4日, 張仁初同志病逝於北京。
戎馬生涯
作戰驍勇人稱“張瘋子”
抗美援朝時戰前檢查武器 抗美援朝時戰前檢查武器 [7]
前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在為描寫梁興初將軍戰鬥生涯的傳記文學《統領萬歲軍》一書撰寫的序中就曾特別提到:“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有著名的三員戰將,他們是“梁大牙”梁興初;“張瘋子”張仁初;“毛猴子”賀東生”。説起張仁初將軍的綽號“張瘋子”的由來,還得從下面的一段故事説起:
張仁初是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一九二七年參加黃麻起義時參加紅軍。長征途中,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以後,張仁初和由他擔任團長的四方面軍二九四團調入了一方面軍,編為二師四團(一方面軍前衞團)二營。過了草地不久,就參加了臘子口戰鬥
甘肅岷縣臘子口是紅軍長征走出草地後的第一道關隘,如果攻不下,則東西兩面皆是優勢敵軍,紅軍只能再退回草地,那就是死路一條。臘子口戰鬥是張仁初率二九四團編入一軍團後遇到的第一個硬仗。在紅四團一營、三營,多次強攻未果的情況下,時任副團長兼二營營長的張仁初,主動請戰。戰鬥進行的異常激烈。由於地形過於狹窄,就那麼幾十米寬的一個口子,敵軍又是居高臨下,實在是易守難攻!
以原二九四團改編的二營奮勇作戰,整整打了一夜。經過六次強攻,後在迂迴部隊的配合下,拂曉時分終於打開了臘子口。聽老同志講,是役張仁初始終在六連(突擊連)坐鎮,多次要親自衝鋒被攔。最後關頭,張仁初光着膀子,一手拿槍、一手揮着大刀片,他負傷不下火線,同六連突擊隊一起衝上敵軍陣地!這是一方面軍的同志,第一次見張仁初光膀子、揮舞大刀片衝鋒的樣子。以前,一方面軍也有幹部帶頭衝鋒的事,但象他這樣當團長了還光膀子衝鋒,則從未見過。此戰,張仁初給一方面軍的幹部戰士,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後來在直羅鎮戰役中,在戰鬥膠着的關鍵時刻,紅四團代理團長張仁初再一次赤膊上陣,親率突擊隊直搗敵陣。從此,張仁初作戰勇猛,敢打敢拼在一方面軍盡人皆知,他也榮獲了一個既形象又誇張的綽號“張瘋子”。
抗美援朝戰爭時,他早以擔任軍長多年了。戰鬥最吃緊時他還有好幾次差點衝到最前線親自打衝鋒。多虧他身邊的隨從人員盡職盡責,關鍵時刻跟隨他的警衞人員總是能不顧一切的將他攔住,不然的話還真不好説。聽他身邊的保衞人員説:在朝鮮,敵機專炸小車,有一次張軍長的美吉普被敵機盯上。隨行人員急的大喊:敵機來了,軍長快跳車呀!誰知他雙目圓睜,竟絲毫不為所動。實在無法,兩個警衞員硬架着他跳了車,才脱離險境。試想,當軍長的都這樣勇敢不怕死,他的部下哪個不是奮勇當先!
當然,以上文字只是舉例説明張仁初勇猛頑強,身先士卒的戰鬥作風。其實,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張將軍早已成就的粗中有細,有勇有謀了。
出師抗日 首戰平型關
1937年7月,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在我黨積極抗日主張的號召下,全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國運動。1937年8月中共與國民黨達成了團結抗日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張仁初任115師686團1營營長。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1937年8月22日,115師在陝西省三原縣雲陽鎮舉行了出征誓師大會。8月30日到達黃河西岸的韓城。31日東渡黃河,9月7日,部隊由候馬乘火場沿同蒲路北上。此時,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已退到平型關雁門關內長城一線,企圖重點防守太原,八路軍為配合友軍固守平型關,我115師奉命急進至平型關以西大營鎮待敵。
平型關位於山西東北古長城上,從平型關山口到靈丘東河南鎮,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走向的狹窄穀道,道路兩側壁壘溝深。八路軍總部決定在此地狠狠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
9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23日,八路軍總部令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運動,側擊該敵。24日,115師命令686團佔領小寨到老爺廟以東高地,實施中間突擊,分割殲敵後向東跑池方向發展。當夜部隊冒雨進入陣地。25日拂曉完成戰鬥準備。雨後的凌晨,空氣格外清新,張仁初和1營的指戰員個個精神振奮,摩拳擦掌,注視着靈丘方向,決心打好這對日軍的第一仗。在東方露出曙光的時候,日軍第21旅團100餘輛汽車,大車200餘輛從靈丘方向過來了。雨後的泥濘和公路的狹窄使人、車、馬非常擁擠,行進緩慢。等敵人完全進入了伏擊地域,埋伏在兩側高地上的我軍居高臨下一齊開火,打的敵人亂作一團,暈頭轉向。我686團迅即發起衝鋒,張仁初率1營指戰員勇猛衝向公路,685團、687團分別斷敵頭截敵尾,使敵陷入我軍包圍之中。在混亂過後,敵迅速組織火力利用車輛掩護,佔據有利地形進行頑抗,張仁初帶領1營戰士同2、3營的同志一起,在公路上,山溝裏、石坎上同日寇展開白刃格鬥,戰場上喊殺聲,刀槍撞擊聲和槍聲響成一片。日軍死傷慘重,屍橫遍地。在六八五團的協助下,至13時,686團全殲被圍之敵。此役115師全殲日軍第5師團21旅團1000餘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車馬和軍用物資。戰後,686團隨343旅轉戰正太路。
11月初,686團和685團3營在廣陽鎮南夾溝大道上,伏擊日軍第12旅團輜重部隊。張仁初率1營作為旅的主要突擊隊衝入敵陣,將敵分割成數段,與敵近戰拼刺刀。激戰中,突然他頭覺得轟得一聲,眼前一黑倒了下去。當他醒來時已經躺在我軍醫院裏。醫務人員告訴他:當時,他滿臉鮮血,躺在那裏不省人事。衞生隊長張步峯和指導員孫根華奮勇衝上去將他背了下來。是一顆子彈擊中了頭部,在頭骨上劃了一道溝又飛走了,未進入腦內,真是萬幸呀!當時張仁初説:“有我們醫務人員在,打起仗來什麼也不怕嘍!”他搬着手指默默地數了數説:“這大概是第九次負傷嘍,馬克思還是不想讓我去,要我多消滅幾個鬼子喲!”這次廣陽鎮伏擊戰,激戰四小時,殲滅日軍近千人,繳獲騾馬700多匹和大量槍支彈藥和軍用物資。有力的遏制了日軍進攻,迫其改道西犯。12月,張仁初傷愈歸隊後,不久就升任了686團副團長。
機智突圍保護了115師師部
左起楊成武、張南生,張仁初(右3)在朝鮮 左起楊成武、張南生,張仁初(右3)在朝鮮
1939年3月,686團在115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的率領下進入山東,到達鄄城、鄆城地區。受到當地羣眾的熱烈歡迎。羣眾紛紛要求剷除駐樊壩的作惡多端地偽軍據點。3月3日晚,686團首戰樊壩,全殲偽軍一個團,活捉偽團長劉玉勝。此役後,師部決定686團團長兼政委楊勇率該團3營、師直兩個連和教導大隊稱東進支隊第1團(後擴編為旅),留運(河)西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副團長張仁初升任686團團長,政委劉西元
115師主力部隊進入泰安以西,直接威脅當時由日寇控制的濟南、兗州及津浦鐵路,引起了日寇的恐慌。5月上旬,敵人調集濟南、泰安、濟寧、兗州、東阿、汶上等14個縣的日軍5000餘人,還有偽軍3000人配合。汽車、坦克100多輛,火炮100餘門,兵分九路開進泰西地區進行“掃蕩”,尋我主力決戰。5月11日清晨,115師駐地四面槍聲大作,115師師部、686團、中共魯西區黨委、泰西特委及津浦支隊共3000餘人被日軍包圍在肥城東南陸房一帶。陸房地形像個銅盆,縱橫不到10公里,南北西三面環山,東面是丘陵。陸房距日軍尾高龜藏司令官指揮部駐地演馬莊僅10公里,形勢十分危急。686團團長張仁初和政委劉西元再三研究部署後,對686團作了緊急動員,隨後按照部署,一營搶佔最高點--陸房西側的肥豬山特務連、偵察連佔領牙山、磨盤嶺。剛隨師部撤回的二營搶佔南邊的鳩山、橫山。
敵人越來越近了,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發起全線進攻。張仁初親自到敵人全力進攻的主陣地肥豬山直接指揮,敵人的炮彈射向肥豬山,山上彈片橫飛,碎石滾滾,硝煙瀰漫,一營戰士面對數倍於己的日寇,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衝鋒,陣地前日軍屍橫遍野。686團全天共擊退日軍九次衝鋒,敵人的進攻始終未能得逞。當天晚上,日軍在各道路關口燃起篝火,不時打炮射擊,並派出巡邏隊防我突圍。在張仁初、劉西元的建議下,師部決定趁敵夜間收縮兵力,連夜突圍。686團官兵用布條和草團包住鍋碗瓢勺,騎兵以布裹馬蹄防止發出聲響,戰士胳膊上扎着白毛巾作為聯絡記號。是夜22時,張仁初指揮686團在夜幕下掩護師部和地方黨政機關沿牙山莊、劉皮莊之間的山溝向西南方疾進,在日軍眼皮底下越過了封鎖線,敵人竟未察覺。12日拂曉,115師已在距陸房六七十里路的無鹽村安然宿營了。天大亮時,日軍朝肥豬山和陸房猛烈炮擊,等日軍衝進村裏時發現空空蕩蕩,驚呼:“八路從天上飛了?!”
陸房戰鬥的消息傳出後,115師浴血奮戰的精神震動了全國,蔣介石也發電報給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表示“殊堪嘉慰。”115師挺進山東本屬“先斬後奏”,但是他們以陸房戰鬥中的英勇戰績,迫使國民黨在事實上承認了115師在山東的合法地位。從此,山東我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抗日遊擊戰爭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魯南討頑 喜獲良駒
1939年8月,686團奉命向魯南地區轉移,於9月初抵達抱犢崮山區,與相繼到達的115師師部,師直、冀魯邊7團、津浦支隊、蘇魯豫支隊等部會合,創建了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使當地抗日民主政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15師到達魯南後,加強軍政建設,整編地方武裝。1940年初,686團與參加八路軍的國民黨暫編第6師第2旅董堯卿旅長率領的部隊合編為115師魯南支隊,張仁初任支隊長兼686團團長,董堯卿任副支隊長。張仁初率686團在當地軍民的配合下,向盤踞在馮卯、山亭、文王峪等地的頑軍發起一連串進攻,拔除了一些日偽據點。開闢了臨(沂)費(縣)嶧(縣)滕(縣)邊區。魯南各縣紛紛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圍殲頑匪王學禮的戰鬥,就是魯南抗日根據地軍民協作的範例。
1939年12月28日,國民黨費縣縣長李長勝等人尋機槍殺我抗日自衞團幹部、戰士,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官裏莊慘案。廣大抗日羣眾義憤填膺。根據羅榮桓政委的指示,1940年初地方黨政組織成立前線委員會準備討伐李長勝。而國民黨山東臨沂保安司令部暫編第3旅旅長王學禮帶領3個營,進入我根據地腹地車輞以南,企圖夾擊抗日自衞團。接到這一可靠情報,地方黨政領導當機立斷決定先打王學禮。張仁初率領部隊於次日拂曉前進入指定地點。第二天早上,王學禮果然帶着隊伍進入我伏擊圈。張仁初一聲令下,四面八方響起激烈的槍聲和衝殺聲,打的敵人亂作一團。王學禮的3個營幾乎全軍覆沒。魯南軍民繳獲了機槍四挺,步槍數百支,匪首王學禮的坐驥“花斑豹”也成了我軍的戰利品。幾天以後,部隊又包圍了李長勝駐地崮口,持久圍困使其堅持不住而在一個夜晚狼狽逃走,崮口被我軍民解放,討李戰役取得了勝利。
戰後,徵得羅政委同意,地方黨政領導特將繳獲的“花斑豹”配發給張仁初,作為對他指揮果斷,作戰有功的獎賞。張仁初騎上這匹寶馬良駒真是如虎添翼。“花斑豹”載着這位勇猛的戰將馳騁在山東抗日戰場,屢建奇功。那是在1940年魯南天寶山根據地反“掃蕩”時,一個日軍頭目駕着汽車突圍逃跑,時任魯南支隊支隊長兼686團團長的張仁初飛身上馬衝了上去,“花斑豹”四蹄騰空,如離弦之箭,緊追不捨。敵人向他開火,他伏在馬上,手握兩把匣槍,左右開弓,車上的幾個鬼子全被擊斃。他看着緊追而來的警衞員和騎兵班,一手勒着“花斑豹”,一手用力拍着汽車頂蓬笑着説:“哈哈,日本小娃娃,走山路看你快還是我快,看到底誰厲害!”張仁初格外愛護這匹馬,五年以後馬老了,張仁初雖然不騎它了,但仍讓馬伕好好餵養,捨不得殺掉。又過了兩年,這匹曾經馳騁沙場的戰馬終因年老體衰,幾天不吃不喝病死了。張仁初知道後很難過,吩咐部下將他好好掩埋。
三打白彥 屢建戰功
《水滸》傳中有三打祝家莊的故事,而抗日戰爭時山東戰場上有三打白彥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白彥戰鬥白彥鎮是費滕公路上的一個重鎮,在敵人的控制之下。而位於魯南根據地中心的費(縣)滕(縣)公路,把我抱犢崮山區和天寶山區分割成兩片。為了打通這兩片根據地的聯繫,必須先拔掉白彥這根釘子切斷費滕公路。關鍵時刻,115師陳、羅首長將攻克白彥的重任交給了張仁初的686團。在師特務團的配合下。1940年2月14日,686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襲動作包圍了白彥,經兩天兩夜的激烈戰鬥,消滅了孫鶴齡部下1000多偽軍,解放了白彥
3月7日,日軍100餘人向白彥進攻,被我軍擊退。12日,日軍調集1000多人分三路向白彥進攻,張仁初指揮686團與特務團、蘇魯支隊一起奮力抗擊,日軍損失慘重。下午,我軍主動撤離百彥。當夜,686團趁敵立足未穩,以小分隊化裝進入白彥,裏應外合,一舉攻入鎮內,張仁初率部與日軍白刃格鬥,殲敵200餘人。13日拂曉,日軍倉惶撤退,張仁初率部與特務團急追又殲敵一部。我軍再次佔領白彥
3月19日,日偽軍出動3000多人向我進攻,於21日再次佔領白彥。當日晚,張仁初指揮六八六團與特務團,蘇魯支隊一大隊在夜幕掩護下從西北,東南方再次攻入白彥,與敵展開激烈巷戰、白刃戰,敵節節敗退,至22日晨,日軍被我擊退,殘敵卑鄙地借施放毒氣方才逃脱。
白彥戰鬥,共殲日軍800餘人,偽軍1000餘人,繳槍數百支,解放了費西廣大地區,使魯南和魯中、魯中南根據地連接起來了。白彥戰鬥的勝利,大滅了敵人威風,鼓舞了我軍民的士氣,為魯南抗日根據地進一步擴大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八路軍115師平原第一戰”!戰後,蘇魯豫支隊第一大隊又南越隴海路,返回蘇皖邊區,參加堅持華中抗戰的鬥爭。
日寇投降 展開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投降。山東軍區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向未投降的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從8月中旬起,濱海軍區所屬第一、第二師、警備第十、第十一旅及濱海支隊。任務是一部分向膠濟路沿線東段進攻,配合膠東軍區奪取青島;一部分收復沿海地區,攻佔連雲港。濱海軍區組成以陳士榘司令員為首的前線指揮所,時任濱海軍區參謀長的張仁初協助陳司令員制訂作戰方案,指揮部隊。
1945年11月,張仁初奉命成立前線指揮部,指揮警備10旅和11旅,發起泊兒鎮(今膠南)戰役。張仁初為前線指揮部司令員,賴可可為政委,譚士敏(警11旅政委)為副司令員,劉偉為政治部主任。泊兒是膠南重鎮,是濱海地區敵人的最後一個據點。從11月24日起,張仁初指揮部隊拔除泊兒外圍各據點。泊兒鎮外是平原開闊地,易守難攻,為避開敵人火力,部隊實施坑道作業逼近敵陣。12月20日,在炮火掩護下發起強攻,並實施了坑道爆破。隨後我軍攻佔南門,經圍殲和追擊,於28日夜結束戰鬥,殲敵3000餘人,使濱海地區除青島外完全解放。
抗戰八年,張仁初轉戰晉、魯兩省,在115師首長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率領所屬部隊與日偽軍進行了長期的浴血奮戰,多次面臨極端的危險,與死神擦肩而過。為創建晉西南、魯西、魯南、濱海等抗日根據地,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血與火的錘鍊中,張仁初成長為一名勇敢、果斷、多謀的高級軍事指揮員。
外線出擊 鏖戰豫東
1948年6月初,陳唐兵團正從臨穎地區向通許、杞縣推進,距開封僅一日行程。粟裕當夜改變在魯西南尋殲邱清泉兵團的計劃,定下以“第三、第八縱隊攻下開封,調敵西援”的方針和部署,以打敵措手不及。開封是河南省會,中原重鎮,守敵3萬餘人。在研究作戰部署中,八縱司令員張仁初説:“攻打開封,更重要的是逼蔣介石分兵馳援。破壞敵人在魯西南與我決戰的企圖,實現我軍運動中殲敵的計劃。”張仁初要求6月16日八縱佔領護城大堤,與三縱形成對開封的合圍。八縱官兵快速推進,按時佔領護城大堤。6月17日,八縱對開封外圍陣地發起進攻,指戰員勇猛衝擊,迅速佔領機場、車站。在我聯繫爆破作業、攻擊下,全殲頑守郵局的敵保二旅旅部和保二團主力。18日23時,向開封城發起進攻,攻城部隊與敵展開激烈爭奪,打退敵人多次反衝擊,經一天浴血奮戰,於19日24時,八縱率先突破小南門,接着又突破了大南門和西門,全部攻入城內,與敵展開巷戰。20日晚,八縱向據守省府之敵發起強攻,敵邊打邊退。蔣介石下令拼死抵抗,並乘飛機親臨開封上空督戰,但最終還是挽救不了失敗的命運。21日19時,張仁初下令向頑敵發起最後的攻擊,我八縱指戰員同三縱一起,奮不顧身地衝向敵人。龍亭以及華北運動場內的守敵相繼被殲,開封守敵六十六師中將師長李仲辛被擊斃。至此,開封守敵被全殲。
八縱與三縱攻克開封,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攻佔國民黨的第一座省會城市,給蔣軍以沉重打擊。開封解放,蔣介石極為震驚,急令邱清泉兵團,劉汝明兵團向開封進擊,令新建的區壽年第七兵團向開封迂迴。為求殲區壽年兵團,八縱奉命於1948年6月26日撤出開封,向通許方向轉移。邱清泉部隨後進佔開封,並尾隨八縱。此時區壽年兵團進抵睢縣西北,與邱兵團相距40公里。我西線兵團抓住戰機,決定由第八縱隊阻擊強敵邱兵團,兄弟部隊圍殲弱旅區部。6月27日,華野在睢(縣)杞(縣)地區向區兵團發起突然進攻,敵驚魂稍定,邱清泉急忙率部東援,被八縱阻滯。6月28日,敵新五軍二OO旅向八縱六十五團陣地發起輪番猛攻,均被我擊退。30日,區兵團在我兄弟部隊的殲擊下遭到沉重打擊,邱部遂對八縱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企圖挽救區兵團。至7月1日,邱兵團發動的3次進攻,遭到八縱官兵的堅決阻擊,始終未能前進。邱清泉部眼睜睜地看着相距僅10公里的區壽年兵團被我軍殲滅,而連續進攻四晝夜,只前進了不足5公里。戰後,敵哀嘆:“排炮打不動,一定是八縱。”
7月2日,張仁初奉命率二十三師、二十二師一部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急速東進,於3日晚與六縱十七師一起向何旗屯進攻。到4日晨,將敵十六旅旅部,兩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全殲。八縱另一部向榆廂鋪進攻,經激烈巷戰,殲敵十六旅四十七團及一個營。 睢杞戰役的炮聲,令蔣介石驚慌萬狀,急令黃百韜兵團由滕縣南援,八縱奉命進到滕縣以東地區,殲滅黃兵團一部。7日,張仁初率八縱撤出戰鬥。轉至安徽渦陽至義門集地區休整。 在豫東戰役的攻佔開封、睢杞阻擊的兩個階段中,八縱攻的勇猛,守得堅決,打出了威風。
決戰淮海主攻碾莊圩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的炮聲響起,我軍各部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四面八方向徐州迫近。重兵指向隴海路東段,圍殲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張仁初率八縱於7日徒涉沂河,二十三師進至張莊、西竇莊、後朱家集結。二十二師佔領石霸窩、溝上集。當我各部向隴海路進逼時,黃百韜察覺我圍殲意圖,沿鐵路向徐州倉惶撤退。
八縱在開進中奉命迅速佔領運河車站和炮車車站,此時指戰員員們已連續20多個小時沒有吃飯,為了鼓舞士氣,張仁初和其他縱隊首長深入部隊進行動員,號召全縱將士發揚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奮勇追擊。黃兵團大隊人馬混亂不堪,撤至運河鐵橋,各爭退路,擁擠不堪。直至11月9日,主力才通過運河。八縱二十二師、二十三師在追擊過程中殲敵2000餘人,至9日21時,我二十三師六十九團追至運河鐵橋東,迅速殲滅橋東敵守軍四十四軍的兩個團,敵人放火燒橋被我撲滅。八縱跨橋繼續尾隨追擊。黃百韜兵團竄至曹八集,前鋒被我山東兵團阻截,至此,我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黃百韜兵團被我軍圍困在碾莊周圍地區,固守待援。六十九團搶佔運河鐵橋,為大部隊西進圍殲黃百韜兵團贏得了時間,新華社以:“運河橋頭爭奪戰,圍殲黃匪立首功”為專題,播發了他們的事蹟。
11月10日,張仁初率八縱作為主攻縱隊之一向碾莊外圍發起進攻,指揮二十二師從東北方向,二十三師從東南和正南方向夾擊敵人,敵人負隅頑抗,陣地幾經爭奪,至13日黃昏,將敵壓縮在以碾莊圩為中心的16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黃百韜已成甕中之鱉。碾莊外圍有兩道6——10米寬,齊腰深的水壕,有200多户人家,李彌兵團曾築有工事,易守難攻。11月19日報21時15分,向碾莊發起總攻,頃刻間萬炮轟鳴,大地震撼,火光沖天。張仁初命令縱隊炮團摧毀敵人火力點,45分鐘內向敵人發射炮彈4600發,給敵人以重大殺傷。22時,炮火延伸,八縱指戰員向敵人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幹部和黨員衝在前面,半個小時衝破敵人第一道圍牆,敵人用炮火和火焰噴射器也未能阻止我進攻的決心。20日3點30分,八縱突破敵人最後一道圍牆,衝入內圩與敵展開白刃戰,血戰2小時將敵兵團部,二十五軍大部、一OO軍、四十四軍殘部殲滅,生俘一萬餘人。黃百韜率小部分兵力逃向小費莊。八縱協同友鄰部隊圍殲黃兵團殘部,22日,逃至小費莊、吳莊的黃百韜殘部被八縱二十二師包圍。黃率部突圍,我軍在追擊中將黃百韜擊斃。至此,黃百韜兵團被八縱和友鄰部隊全部殲滅,淮海戰役第一季度勝利結束。10晝夜戰鬥,八縱殲敵12500人,第六十七團三營九連被授予“碾莊突擊模範連”。
隨後,張仁初又指揮八縱參加了追擊和圍殲杜聿明集團的戰鬥。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八縱殲敵2.7萬人。
解放上海所向披靡
中央軍委把解放上海的任務交給了第三野戰軍三野遵照上級指示決定以九、十兵團共八個軍攻取上海。第二十六軍歸十兵團指揮,攻佔崑山、安亭地區。張仁初與軍直首長進行了周密的部屬,於5月11日,率部逼近崑山守敵一二三軍第一八二師,敵借水網陣地層層設防,第七十八師向敵發起猛烈攻擊,敵一八二師利用夜色掩護棄城東竄,七十八師
向敵發起猛烈追擊。12日中午,七十六師乘400只民船沿蘇州河東進,當晚攻佔西巷,恰遇東竄之敵一八二師,七十六師一營指戰員跳入齊胸的河中急涉登上對岸,向迎面竄來的敵一八二師先頭部隊猛烈開火,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敵人大亂,一營戰士如猛虎下山向敵人撲去,敵人死的死,傷的傷。一八二師部分敵人乘一列火車自崑山逃出,被先期到達的七十八師阻截,他們炸燬鐵路,打壞車頭探照燈,打的敵人暈頭轉向,跳下車的敵人瘋狂抵抗,遭我猛烈射擊。在我戰士的勇猛衝擊下,車上車下的300餘人做了俘虜。這一仗殲敵一八二師師部又兩個團,裝甲列車第二縱隊第六中隊,殲敵1700多人。當日,二十六軍攻佔青陽港、陸家浜車站、切斷了滬嘉昆段幹線。
5月14日,二十六軍進抵太倉東北、南翔鎮、方泰鎮及外崗鎮地域。17日,二二八團在黑大宅、東六院一帶與敵展開激烈爭奪,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敵人在坦克的掩護下於18日利用濃霧的掩護向我發起瘋狂的反衝擊,我於敵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23日,張仁初根據戰場的變化,作了重新部署,以七十六、七十七師為第一梯隊,七十八師為第二梯隊,於20時,在友鄰部隊的協同下,對上海外圍敵人發起總攻。一時間炮聲隆隆,火光沖天,敵人在我猛烈進攻下拼死抵抗,不斷進行反衝擊,我步炮密切配合,不斷向前推進。
24日,十兵團葉飛司令員給張仁初打來電話,張仁初一夜未眠,仍精神抖擻,在電話裏大聲喊着:“......今天拿不下塘橋,我張仁初拿頭去見你......”他面容嚴峻,用另一部電話向七十六師高文然師長下達命令,必須組織好部隊和火力,白天實施強攻拿下塘橋,支援友鄰部隊奪取劉行、楊行據點。張仁初向上立了軍令狀,又給各師下達了督戰令。當日16時,二十六軍攻佔塘橋,直逼大場飛機場。到25日,二十六軍攻佔國際無線電台及其周圍地區,直逼上海市區,外圍戰鬥宣告結束。
5月25日,我第三野戰軍對上海發起總攻,張仁初指揮二十六軍迅速佔領大場鎮、大場飛機場、翟港及真如鎮。張仁初命令部隊以小羣多路追擊,部隊邊追邊打向江灣方向猛插,將北關、同濟大學、華豐毛紡廠的守敵逐一殲滅。到27日拂曉,上海全部解放。在上海戰役中,二十六軍共殲敵4萬3千餘人,繳獲各種火炮近200門,坦克30輛,汽車200多輛,槍2萬多支。
三八線運動防禦38晝夜
1952年1月25日,美軍乘我軍補充間隙,發起全線進攻,企圖將我推回“三八線”以北。在這關鍵時刻,我軍發起第四次戰役,對進攻之敵實施運動防禦作戰。
1951年2月7日,二十六軍奉命連續八個夜行軍由永興急進至議政府,抱川、漣川地區,當面之敵是美軍第三、第二十五師、二十四師之第五團、空降兵一八七團、土耳其旅、英軍第二十七旅兩個營共3萬餘人。配置重炮400門,坦克300多輛。二十六軍的任務是:在正面40公里,縱深55公里的地域內,阻擊至3月底。最後堅守“三八”線以北之葛末面、高台山一線。依此,軍長張仁初和其他首長研究之後,決定構築四層防禦陣地。 3月16日戰鬥開始,美軍在飛機、坦克、火炮的支援下,以連、營、團等規模不停的向我衝擊。我軍在敵人的衝擊下,傷亡不斷增加,陣地被炸塌,子彈打完了,就同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異常殘酷。議政府—祝靈山一線阻擊戰厲時20天,我軍完成預定任務,於3月25日撤出陣地,進入七峯山至抱川第二防禦地帶。25日,美空降兵一八七團在我防禦側翼空降,與朝鮮人民軍激戰一天後,友軍未向我通報即撤離,美軍向我暴露的側翼發起進攻。美軍在空、坦、炮掩護下,向我第二防禦陣地發起進攻,我堅守七峯山、海龍山的部隊與敵人展開殊死爭奪達11次,陣地前留下敵人大量屍體。3月27日,在扼守七峯山的戰鬥中,七十八師二三四團三營九連班長雷保森,率全班戰士勇猛戰鬥,擊毀美軍11輛坦克和1輛吉普車,全班無一傷亡,創造了我軍戰鬥史上用步兵武器擊毀敵坦克的光輝戰例。至31日,二十六軍勝利完成了阻敵至3月底的任務,隧撤離第二防禦地帶。
為爭取第五次戰役有更多的準備時間,二十六軍奉命在“三八”線以北的種子山、釜谷裏、君子山一帶部署了第三防禦地帶,下達了再堅守10—15天的命令。自4月1日起,敵人在飛機、坦克和火炮的掩護下發動了連、營直至三個團的進攻,二十六軍指戰員英勇阻擊14天,完成了任務,奉兵團命令撤出陣地。在玉女峯、185高地、忠細裏、亭浦裏組成第四防禦地帶,繼續阻擊敵人前進。4月15日,敵軍又向我第四防禦地帶發動大規模進攻,16日晚,我為誘敵深入,主動撤至高台山和葛末面一線防守。此時,彭德懷司令員親自打電話給軍長張仁初,指示要堅守陣地,再接再厲,阻止敵人的進攻。張軍長深知,戰役的每一個環節都關係到全局,關係到為第五次戰役爭取到寶貴的準備時間。他立即命令堅守一線陣地的七十八師,要求他們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可以誘敵深入,逐步消滅。在敵人強大火力轟擊下,我陣地被炸塌、損壞,我軍指戰員與陣地共存亡,浴血奮戰,陣地幾經爭奪,始終牢牢的控制在我軍手中。
彭德懷總司令在4月中旬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對20多位戰地記者説:“黨的記者是政治和思想指導者......要歌頌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重點表揚士兵羣眾,也聯繫表揚軍事指揮員。比如張仁初和李耀文指揮二十六軍在扼守七峯山、海龍山的戰鬥中,與敵軍反覆爭奪11次,代價小,殺傷1000多名敵人,還創造了一個班(雷保森班)用反坦克手榴彈擊毀美軍11輛坦克的戰例,這就要寫,既寫戰士的英勇,又寫指揮員善於開動腦筋和靈活指揮。”
4月22日,志司發起第五次戰役,二十六軍第四次戰役運動防禦的任務勝利完成。此役,二十六軍與美軍激戰38晝夜,成功阻擊了西線敵人的主攻集團,殲敵10000餘人,擊毀坦克76輛,使敵人平均每天只推進1.5公里,付出了極慘重的代價。此戰,二十六軍不負眾望,打出了威風。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和廣泛的讚譽。
堅守鐵原、金化、平康“鐵三角”
左起:張仁初、李耀文、張銍秀(在朝鮮)。 左起:張仁初、李耀文、張銍秀(在朝鮮)。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以後,美軍趁我消耗較大且補給困難,對我志願軍大舉反撲。在這關鍵時刻,張仁初擔任軍長的第二十六軍奉命進至鐵原地區,擔任堅守陣地阻敵任務。西方山、鬥流峯是鐵原、金華、平康鐵三角的主要制高點,是敵人進攻和改善防禦態勢的必爭之地。二十六軍當面之敵是美騎1師、3師、25師,偽9師和加拿大27旅等敵軍。
1951年6月23日,美軍一個營的兵力對西方山南側高地進行試探性進攻,反覆衝擊6次,均被我軍打退。至黃昏,敵加強了對高地的炮擊,為減少傷亡,我軍主動撤出陣地。當夜,我軍組織了3次衝擊,奪回了陣地,敵後退。
7月1日,美軍以一個團的兵力,在100餘輛坦克,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向西方山、鬥流峯發起全面進攻,激戰一天,我軍陣地落彈萬餘發,工事基本被毀,武器損毀一半。我軍戰士英勇阻擊,擊退敵人7次衝鋒。美軍不甘罷休,於2日以飛機、炮火向陣地狂轟濫炸,企圖徹底破壞防禦工事,殺傷人員。3日,震天動地的炮聲伴隨着飛機的轟炸和掃射,敵人的40多輛坦克從正面和兩側壓過來。我軍指戰員又連續擊退敵人6次衝鋒,部隊傷亡嚴重。鬥流峯、發利峯等陣地相繼被敵佔領,西方山主陣地和西北的王在峯仍在我軍手中。入夜,二十六軍以四個連的兵力向鬥流峯及其以北的高地反衝擊,但因各連未能協調行動,未達目的。張仁初考慮到西方山主峯工事已大部被毀壞,決定轉守二線陣地。敵我形成對峙狀態。
1951年7月10日,敵我雙方在開城開始了停戰談判。這時,軍長張仁初、政委李耀文主持召開了軍黨委會,張仁初要求全軍在談判期間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組織小部隊以優勢火力向敵人薄弱點進攻,以配合談判,並做好反擊的準備。
7月下旬,朝鮮進入多雨季節,山洪暴發,交通中斷。張仁初心中很是着急,提出二線部隊以野菜代糧,糧食儘量保證一線作戰需要。他深入部隊鼓勵大家克服困難,保持戰鬥力。
8月2日,美二十五師接替偽九師防務,向我陣地發動進攻8次,均被我軍擊退。張仁初和李耀文決定,抽調部分兵力於9月5日對西方山、鬥流峯發起攻擊,由於敵人工事堅固,火力猛烈,雖經多次衝擊激戰至拂曉未能佔領主峯。但西方山和鬥流峯的敵人在我連續進攻下,已傷亡過半。9月7日13時,張仁初組織炮兵對西方山、鬥流峯之敵進行密集射擊,在我猛烈連續炮擊下,美軍支持不住,向南突圍,我軍收復西方山、鬥流峯,斃傷敵570人,俘29人。
就這樣,張仁初率部在金化、平康地區防禦作戰10個月,大小戰鬥565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以劣勢裝備共斃傷敵人2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42架,給敵以重大殺傷,敵我傷亡對比為5:2。出色的完成了任務。1952年3月下旬,奉命將防務交給前來接防的15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26軍共殲敵3.8萬人。為表彰張仁初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功績,朝鮮政府曾兩次授予他國旗二級勳章。

張仁初個人榮譽

中將軍銜 中將軍銜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章 一級獨立自由章
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八一勳章
參考資料
  • 1.    開國將帥名錄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6-09]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第25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3.3:491~539頁
  • 3.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3.3:498~501頁
  • 4.    張仁初 
  • 5.    張仁初--資料中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6-29]
  • 6.    喬士華, 張媛媛. 張仁初 劉浩 且以深情同甘苦[J]. 山東畫報, 2021, (7):102-105.
  • 7.    周少懷主編. 紅安開國將軍畫傳 上[M]. 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 2007.10. 第102頁.
  • 8.    周少懷主編. 紅安開國將軍畫傳 上[M]. 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 2007.10. 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