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之象

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張之象(1496~1577),字月鹿,又字玄超,別號碧山外史,晚年號王屋山人。明上海縣龍華里(今龍華鄉)人。祖萱,湖廣參政;父鳴謙,順天通判。之象,太學生,幼穎異。
中文名
張之象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496年
逝世日期
1577年
畢業院校
明 太學
職    業
政治家
出生地
明 上海縣
信    仰
儒家
代表作品
古詩類苑

目錄

張之象簡介

編輯
張之象(1496~1577),字月鹿,又字玄超,別號碧山外史,晚年號王屋山人。明上海縣龍華里(今龍華鄉)人。祖萱,湖廣參政;父鳴謙,順天通判。之象,太學生,幼穎異。晚居秀林山,罕入城市。一心著述和編纂,收藏古籍,家有“猗蘭堂”和“細林山館”,是其刻書和藏書之地。上代遺留頗多藏書,他搜求“集部”古籍尤富,曾據此自輯自刻印《古詩類苑》130卷,《唐詩類苑》200卷,收有1 472位詩人的28 245首詩,《唐雅》26卷等。曾收藏有《陶靖節先生詩》,與人合纂《上海縣誌》10卷並刊行;著有《太史史例》100卷、《楚騷綺語》、《彤管新編》8卷、《剪綃集》2卷、《四聲韻補》5卷等。萬曆五年(1577年)刻印有唐劉知幾《史通》20卷,是現今保存中的較早的版本;萬曆七年(1579)刊刻有《增訂文心雕龍校注》,世稱為“張之象本”。漢桓寬《鹽鐵論注》12卷、魏王弼《老子注》2卷、明李昭祥《慎餘錄》24卷等。 [1] 

張之象仕途經歷

編輯
遊學南都(今南京),與先輩何良俊黃姬水等賦詩染翰,才情藴藉,為時賢所推許,與文徵明、董宜陽、彭孔嘉等為莫逆之交。一生守正不阿,自謂不欺暗室,嘗渡泖河遇險,檢點生平愆失,僅“三晨晏起一科頭”而已。反對趨炎附勢,與人交往,不因其家之盛衰而有所軒輊,後進有才,多方延譽;敗名傷檢的即使門庭顯赫,摒斥不少假借。嘗著《叩頭蟲賦》以表已志。嚴嵩擅權,同郡徐階相國暗示之象作“青詞”進獻,投其所好,不應。久之,入貲為郎,授浙江布政司經歷。性倜儻,不能為小吏隨人俯仰。同邑秦嘉楫僉事屢命代作筆札,恥為捉刀,遂投劾歸故鄉。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之象龍華里放宅,遭倭寇焚燬,乃遷居松城。生平不識銖兩會計,家無餘資而仍大量刻書。其室經籍紛披,客來無坐處。見烏泥涇疏黃道婆祠荒廢,遂捐地改建於張家浜聽鶯橋畔,並作祠記。

張之象成就

編輯
御史邢侗行部抵松江,之象以《買山詩》出示,侗贈以買山錢,之象用以修建“四賢詞”。家居閉户著書,冬夏不輟。其詩爾雅沖淡,有魏晉風度;其文閎深奧衍,出入於張衡東、西京賦。協修萬曆《上海”縣誌》,品敍詳雅,為世所重。著作不下千卷,有《四聲韻補)、《韻學統宗》、《詩學指南》、《詩紀類林》、《楚騷綺語》、《彤管新編》、《古詩類苑}、《唐詩類苑》、《唐雅》、《迴文類聚》、《史記發微》、《史記評林》、《太史史例》、《鹽鐵論新舊注》等。之象的《致吳江至契兄尺牘》 紙本 行書 共兩幅 均23×17.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尺牘一則。共兩幅。凡九行,每行字數不一,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二十七)。
參考資料
  • 1.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