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

鎖定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是2009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細珠
書    名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
作    者
李細珠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7月
定    價
44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45800623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內容簡介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就是李君在博士後研究期間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以本所所收藏的張之洞文書檔案為基本依據,參考第一歷史博物館所藏新政檔案和中外各類資料、著作,尤其是《主稿江楚會奏變法三折》和《預備立憲和體制變革》兩章。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作者簡介

李細珠,1967年6月生,湖南安仁人。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89、1992、1997年,先後從湖南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相繼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8年-200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著有《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一倭仁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研究領域涉及清末民初政治史、學術史與思想文化史,現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尤其是清末新政的研究。 [1]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張之洞在晚清政壇的崛起
第一節 承父師輩之遺風餘韻
一 乃父之言傳身教
二 心儀"胡文忠公
第二節 由科舉正途人仕
一 早掇巍科
二 初為士子師
第三節 從清流議政初露鋒芒
一 清流本色
二 結主向用之始
第四節 以辦洋務而奠基
一 出任封疆辦洋務
二 第三 號地方實力派大臣
第五節 關鍵:應變戊戌一 庚子政局
一 權衡新舊
二 折衝中外
三 "儒臣"之崛起
第二章 主稿《江楚會奏變法三折
第一節 醖釀與出台
一 新政上諭的頒佈
二 窺測內意和會商各省督撫聯銜
三 江、鄂商議起草與上奏
第二節 基本內容
第三節 思想淵源及其評價問題
一 張之洞的變法思想主張
二 《三折》與新政的開展
第三章 學制變革與文化關懷
第一節 釐定新學制
一 湖北學制體系的設計
二 癸卯進京始末
三 《奏定學堂章程》的出籠
四 留學政策的制定
第二節 廢除科舉制度
一 科考改章與分科減額
二 立停科舉及其補救措施
第三節 改革教育行政機構
一 專設總理學務大臣
二 學部的設立
三 學政權限問題
第四節 救時局,存書種
一 管理學部事務的舉措
二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懷
第四章 經濟體制改革與政策調整
第一節 經濟結構的近代轉型
一 推進工業化
二 改良農業
三 發展商業貿易
第二節 圜法幣制變革
一 銀元、銅元與紙鈔票
二 金、銀本位制之爭
三 籌議通用國幣
第三節 改革厘金與税務制度
一 對厘金税政的批評與改進
二 商約談判中的“免釐加税”問題
三 厘金改為統捐
第四節 修訂礦務章程
一 緣起
二 經過
第五節 對鐵路政策的建言與影響
一 倡言幹路建設主張
二 官辦與商辦之間
三 借債造路的尷尬抉擇
第五章 編練新軍與軍制革新
第一節 西法練新軍的先驅
一 練兵必"參用西法
二 從江南自強軍到湖北護軍
三 由師德而師日
第二節 近代軍事人才培養體制的建立
一 廢除武科舉制度
二 創辦近代軍事學堂教育體系
三 派遣軍事留學生和出國軍事考察人員
四 為全國各省模範
第三節 軍制變革的思想與實踐
一 近代國家常備兵制思想
二 湖北常備軍的建立
三 湖北新軍與北洋新軍比較
第六章 法制變革與獄政改良
第一 節 修律緣起
一 首倡修律
二 薦舉修律大臣
第二節 禮治與法治之間
一 修改舊律:法理之議
二 制訂新律:禮法之爭
第三節 "司法獨立"問題
第四節 獄政改良思想與實踐
一 思想主張的系統表述
二 從試辦遷善所到設立湖北模範監獄
第七章 預備立憲與體制變革
第一節 預備立憲前對憲政的理解與認識
一 《勸學篇》論民權與議院
二 "仿行?上議院與"公舉"各級官員之説
三 五大臣出洋前後對立憲動議的關注與表態
第二節 官制改革的挫折及其意義
一 預備立憲"從官制入手
二 "京官少改,外官緩改
三 朝廷與地方督撫的緊張關係
第三節 預備立憲開始後對憲政的態度與舉措
一 “深盼立憲之局之必成者,莫洞若也”
二 丁未進京前後對憲政的態度
三 任職憲政編查館大臣的舉措
第四節 從信息來源渠道對張之洞西學程度的估量
——以憲政思想為中心
一 新聞媒體
二 譯介書籍
三 人際交往關係
第八章 結論
一 對洋務派的超越及其侷限
二 作法自斃與"種豆得瓜
參考文獻
張之洞研究論著索引(1900~2000)
後記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