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之江

(西北軍高級將領)

鎖定
張之江(1882-1966),直隸(今河北省黃驊市滕莊子鄉留老仁村人 [21] 鹽山人。字紫眠,號子姜,教名保羅。1903年加入北洋常備軍,後在北洋軍第一混成協任排長。1910年編入清軍陸軍第二十鎮,後加入馮玉祥的“武學研究會”。1911年參加灤州起義,失敗後被遞解回籍。1912年任晉北東路軍司令部參謀。1914年加入北洋軍第十六混成旅,後成為馮玉祥的五虎上將之一。1921年馮部擴編為師,任二十一旅旅長。1922年任第七混成旅旅長。1924年參加了第二次直奉戰爭,任馮軍第一路軍司令。北京政變後,曾任國民軍一軍師長、騎兵旅長、察哈爾都統等職。1926年,馮玉祥通電下野後,任西北邊防軍督辦、西北軍總司令。同年率部與奉直聯軍激戰於南口,失敗後退綏遠。9月,馮回國在五原誓師北伐,從此國民軍轉入國民黨旗下。 [1-3] 
1927年12月,代表馮玉祥出席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此後留居南京,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北伐戰爭第二階段,任參謀總長,並擔任蔣馮之間首席聯絡官。嗜愛國術,1928年4月任南京國術館館長。此後歷任全國禁煙委員會主席、蘇北清鄉督辦、國術研究院院長、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等閒職。抗日爆發後,曾任國民參政會第二、第三、第四屆參政員,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制憲國大代表。1946年退役閒居北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會特邀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 [3] 
1966年5月12日去世。 [1-2] 
中文名
張之江
外文名
保羅
別    名
字紫珉
號子茳
別號天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66年5月12日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河北省黃驊市滕莊子鄉留老仁村 [21] 
教    名
保羅

張之江人物生平

張之江,又名張鹽山,字紫眠,別號子姜。

張之江投筆從戎武裝革命

1882年(清光緒八年)生於今河北省鹽山縣劉志仁莊一個農民家庭。張幼入私塾啓蒙開始習文,稍長,幫助父親幹雜活在家務農,年18應童子試,補諸生。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清廷組建常備軍,令各地抽調子弟入伍,時其父為村正,應派適齡壯丁兩名,以無人應命,乃送其子之江入清軍。張因通曉文墨,知事明理,升遷較快。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在新建陸軍第一混成協任哨官,駐防新民府。在軍中張之江有機會接觸反清志士,閲讀了《嘉定屠城記》《揚州十日》等反滿書籍,逐漸萌生反清革命思想。1910年(清宣統二年),第一混成協與獨立第一標、第二標合編為新建陸軍第20鎮。其間,他常常聽到王金銘馮玉祥等人反清革命的有關宣傳,進一步激發了他的反清革命思想。張之江遂加入由馮玉祥發起組織的“武學研究會”,聯絡同志,秘密從事反清活動。 [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告捷。12月,張之江隨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等合力發動灤州起義,以策應湖北新軍,不幸事起倉促而失敗,王金銘、施從雲慘遭清廷殺害,馮玉祥被遞解歸籍,張之江逃離第20鎮。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任命張紹曾綏遠將軍兼墾務督辦,授予陸軍中將銜,負責處理西北邊睡的複雜局勢。1912年10月,張之江投奔張紹曾磨下。1913年6月,庫倫叛軍分3路大舉南侵。張之江任東路軍司令部二等參謀,隨軍駐守大同。1914年11月,馮玉祥在陝西升任第16混成旅旅長,張之江投到馮部任第2團團長。 [4] 

張之江討伐袁世凱稱帝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 [17]
1915年5月,張之江隨馮玉祥第16混成旅入川。時袁世凱圖謀稱帝,國人上下鳴鼓而攻之。馮玉祥反對袁世凱稱帝,不願同護國軍殘殺,多次派人與護國軍劉雲峯接洽,馮玉祥幾經周折,終與劉雲峯達成了局部停戰協議。與此同時,馮又派張之江直接與蔡鍔促成四川獨立的辦法。時值陸建章由陝來電,謂長安被圍,令其星夜往援。馮藉此立即將敍府交與劉雲峯,自向後方撤退,集中於自流井。張之江又持蔡鍔致馮及劉一清函來,其加緊促成陳宦獨立,否則以武力逐陳。張之江頤具辦事能力,往復奔走不辱使命,深得馮的器重。1916年5月20日,陳宦不得已宣佈獨立,馮部亦成為護國軍第5師,委張之江為第3團團長。同年6月6日,袁世凱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死去,護國之役不了了之。馮遂率部北返開抵廊坊 [5] 
馮玉祥在四川逼迫陳宦獨立和改稱護國軍第5師一事,被北洋軍閥頭目視為大逆不道。段祺瑞尤嫉視馮部的護國軍名義,且恨其撤出四川。故當馮部抵廊坊時,即恢復了第16混成旅的番號,擬將該旅分割使用。馮不從,段於1917年4月1日免其旅長職,升該旅第1團團長楊桂堂為旅長,於是馮部大譁,紛紛電請收回成命。段調兵欲以武力解決之,後經陸建章出面調解,始緩和下來。馮亦心所不甘,故往來實未中斷。直到1917年7月發生張勳復辟事件,馮才重返16旅。

張之江討伐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時,第16混成旅官兵呼呼旅長楊桂堂起兵討逆,楊非但不聽,反而進京謁張勳。張之江同該旅參謀長邱斌和營長李鳴鐘鹿鍾麟等密議,議決反對復辟,迎接馮玉祥回旅主持大計。張之江應馮之命馳赴天津面談。張之江到津商定辦法後,立即返回廊坊與邱斌、李鳴鐘、鹿鍾麟等備戰。張之江率騎兵營在廊坊一帶擊敗張勳的混成支隊。護法戰爭開始後,1918年6月,第16混成旅進駐常德,馮玉祥兼任湘西鎮守使。7月,張之江獲三等嘉禾章,晉升陸軍少將。9月任該旅第2團團長。所部駐守常德,把守城門維持社會治安。

張之江參與軍閥戰爭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張之江隨軍北撤入鄂,先駐漢口,11月移駐信陽。時第16混成旅因受到北洋政府歧視,糧飾無着,困處信陽。半年中士兵每以鹽水、雜糧勉強度日,生活十分艱難。張之江與士兵同甘共苦,任勞任怨,受到馮玉祥的表揚。
1921年5月,第16混成旅隨陝西督軍閻相文入陝。馮率部入潼關後,便將所部編為3個縱隊,張之江部為第1縱隊先敗陳樹潘部。各路均大勝,陳逃往咸陽,相文得入省城。經過此次戰鬥,閻相文把第16混成旅擴編為師,其番號為第11師,張之江升任第22混成旅旅長。同年8月間,陝西督軍閻相文暴卒,馮繼任督軍。馮在西安,除了加緊訓練軍隊外,還仿照在常德的經驗辦法,辦理地方事務。 [6]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發生,馮於是借“助直戰奉”的機會請求調離陝西。馮令張之江率一旅東下,直抵鄭州,與豫督趙倜作戰。5月5日,趙部由開封出發偷襲鄭州,張之江所部兵力單薄,張一面奮力應戰,一面急電求援,血戰5日,在援軍助戰的情況下,擊退趙部。不久,馮任河南督軍,張之江任馮部第7混成旅旅長。
馮玉祥為擴充整編軍隊,招募新兵,編了兩個補充團,設立高級戰術研究班,張之江任講堂監察官,講授高級戰術課、歐戰新戰述等課程,以提高中上級軍官的軍事知識水平。同年10月,吳佩孚排斥馮玉祥,用明升暗降之手段,調其任陸軍檢閲使。馮率所部入京。11月,張之江晉升為陸軍中將。因北京南苑營房不足,張之江第7混成旅駐防通州,張在那裏對官兵加緊進行訓練。其間北京政府授張之江勳五位,獲二等文虎章,授法威將軍列將軍府。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北京政府任馮玉祥為討逆軍第3軍總司令,張之江任該軍第1路司令。9月下旬,張之江率部出古北口、灤平等地,向奉軍進攻。同月獲七獅軍刀一把。10月中旬,馮玉祥回師北京,囚禁賄選總統曹錕,發動北京政變。時張之江已抵承德,19日奉命返京,佈防廊坊附近,旋即擊敗吳佩孚殘部。10月24日,馮玉祥在北苑召開會議,張之江列席會議。會議決定組織國民軍,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籌組攝政內閣等。 [7] 

張之江署理察哈爾都統

1925年任察哈爾督統官服照 1925年任察哈爾督統官服照 [17]
國民軍成立後,馮玉祥擴編國民軍第1軍,張之江兼任騎兵第1旅旅長。12月15日,察哈爾都統張錫元棄職逃走,引起張家口駐軍第4混成旅譁變北京政府段祺瑞下令免去張錫元本兼各職,1924年12月16日派張之江署理察哈爾都統。張之江率部到張家口赴任後,將該地駐軍收編為國民軍
張家口於1924年發生水災,又遭人禍,譁變的官兵公開劫掠。張上任後,首先着手整頓社會秩序,以穩定商民情緒。接着,張之江令國民軍官兵出動協助商民修整商店鋪面,清理水火燒現場,積極動員商店開門營業,讓市民各安生計,社會秩序很快得以恢復。
清河橋 清河橋 [18]
1925年初,張之江兼任善後會議議員,5月加授陸軍上將銜。年初伊始,張之江就着手張家口清水橋的籌建工作。3月破土動工,出動官兵參加勞動。在張之江的督促下,不到一年工夫,在被沖斷的普濟橋(通橋)南側建成一座高架鋼樑、上下分行的新式大鐵橋,因河取名為“清水橋”,1926年1月竣工通車。此橋經過六十多年的滄桑,遭多次戰火洗劫,現依然雄據繁華要衝的清水河上,成為張家口的名勝之一。 [8] 
張之江在察哈爾都統任上,建設不遺餘力。如制定統一户口管理制度,建立衞生檢查制度,在警察分署下設立專業清掃隊。1925年夏,在張垣建立了第一支消防隊。張之江坐鎮張垣,除進行市政建設外,還注意平民文化教育。張之江還對張家口財政税收進行整頓。修築馬路,開通張家口至庫倫多倫等地的公路。同時修建長途電話及電報線,並提倡畜牧、移民墾荒等,對改變察哈爾落後面貌作了很大努力。張之江在察哈爾都統任內,在馮玉祥的指導下,在同外國人打交道過程中,奉行平等、友好相處的外交政策,不允許有唇國格、有損國家主權的事情發生。

張之江任西北邊防督辦

1925年1月,馮玉祥就任西北邊防督辦,國民軍據有京、津、察、綏、甘等省區地盤。“五卅”慘案發生後,奉系直隸軍務督辦李景林受日本人收買,由天津向北京進攻國民軍。因李景林早有防備,築有堅固工事,以另有日本人為之提供軍事情報(曾有被張之江捕殺者),致使張之江對楊村左攻右攻激戰多日,竟攻打不下。張之江既多日毫無進展,馮玉祥便令他暫停進攻,靜待援軍到來。鹿鍾麟宋哲元李鳴鐘各部及抽調騎兵一部分趕到,激戰3日,打敗李景林,國民軍佔領天津。戰亂之後,地方秩序混亂,張之江到天津後,停留幾日整理一切。 [9] 
1926年1月,馮玉祥通電下野,張之江繼任西北邊防督辦。不久,張作霖吳佩孚棄嫌修好,聯合起來進攻國民軍。此時國民軍已有20萬人,一致推舉張之江為總司令,鹿鍾麟任東路軍總司令,宋哲元任西路軍總司令,石敬亭為後防總司令(駐平地泉)。此時,“討赤”聯盟軍分5路向國民軍進攻。國民軍處在四面包圍之中,4月15日退出北京,撤到南口。國民軍退出北京後,張之江在西北邊防督辦公署內設立三個委員會;一是軍事委員會,張之江自兼委員長;二是政治委員會,張秋白為委員長;三是財政委員會,魏宗晉為委員長。聘請李烈鈞孫嶽為高等顧問,劉驥為總參議,蔣鴻遇代理綏遠都統方振武為口北鎮守使。
5月中旬,吳佩孚向南口遊泥坑附近攻擊,直魯聯軍向國民軍猛撲,激戰十餘日,未能前進一步。張、吳一方面佈置力量進攻陝甘,以絕國民軍後路;另方面以飽械援助閻錫山,促其直逼綏遠。與此同時,奉軍多倫方面,派吳俊升率第5軍加緊遷回包抄過來,牽制了國民軍大量兵力。國民軍與直奉聯軍激戰近4個月,處境十分艱苦,8月14日南口陷落,國民軍有生力量傷亡過半,張之江乃於8月15日下了總退卻令,向西撤退至綏遠寧夏一帶。此時國民軍高級將領間,各懷異志,不相協調。張之江感到指揮困難重重。
1927年戎裝照 1927年戎裝照 [16]
南口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有名的戰役,國民軍在張之江為首的諸將領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力御強敵,牽制了吳佩孚兵力,使北伐軍得以勝利進軍。國民軍戰線延長2千餘里,山密重疊,交通不便,命令難以傳達,張之江奔走前線,備極艱辛。9月16日,馮玉祥回到五原,17日五原誓師,重組國民聯軍,馮自任總司令,張之江仍任西北邊防督辦。
1927年6月,張之江出任豫陝甘政核院院長。7月,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10月,任馮玉祥第2集團軍特別黨部特別委員會委員;同月連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2月,代表馮玉祥赴南京出席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任國民政府委員,定居南京 [10] 

張之江提倡國術熱心體育

1928年1月,蔣介石復職,4月,張之江任蔣介石總司令部高級參謀團主任。2月,連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4月,國術研究館成立,因張精通國術,故兼任理事、館長,也是中華國術館第一任館長。
當時國術館分兩大自然門類,王子平為少林門派門長,孫祿堂為武當門派門長,馬英圖為訓練科科長。國術館主帥有了,副館長一席虛懸。張之江希望請得武當名家李景林。李景林是河北棗強人,嗜武成痴,精通多種拳術、劍術,在武術界有一定影響。可李景林尚耿耿於懷在天津被國民軍大敗之仇。張之江胸懷坦蕩,思賢若渴,禮賢下士。李景林見張之江“三顧茅廬”,並親贈墨寶,大為感動。當即隨車同來國術館,拜謝不恭之罪,並愉快地接受了邀請,出任國術館副館長。後來李景林同張之江同心協力,將國術館治理得井井有條,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 [11] 
同年7月,張之江任禁煙委員會委員兼主席、國幣銀行籌備委員。1929年5月,張之江任禁煙運動委員會委員閒散差事。時蔣馮之間產生矛盾,張之江為之翰旋。1930年4月,閻、馮、桂聯合反蔣的中原大戰爆發,張之江不介入蔣馮之爭。時值張之江偏頭痛病情加重,又患了嚴重的失眠症。南京政府決定送他去日本就醫,在日本天皇安排下與日本高手較量,大獲全勝。這一消息見諸於當時中國報端。 [12] 
1930年11月,張之江出任江蘇綏靖督辦,設公署於揚州。12月,免去禁煙委員會委員長職。1931年1月獲二等寶鼎章。1932年6月,張之江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1935年出國考察各國體育事業。1936年7月,獲國民革命軍誓師10週年紀念勳章。

張之江主張抗日

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本侵略者加緊逼迫宋哲元執行協定,蔣介石擔心宋起來抗日,於是派張之江赴平遊説宋哲元不要抗日。張之江銜命北上,抵北平時,正是宋與日本談判的緊張時刻。張之江把蔣介石的信交給宋哲元,爾後問宋:“兄弟你抵抗不抵抗?”宋回答説:“我聽大哥的(換譜兄弟)。”張説:““九一八‘的血跡未乾,現在又蠶食華北,日寇的侵略野心已很明顯了。我們是軍人,槍桿子在我們手裏,我們不抵抗誰去抵抗?”宋哲元表示,我們全軍將士一致主張抗日,而且要抗戰到底。倆人緊緊握手説:“一言為定。”
張之江返寧後,不見平津抗戰消息,有些不放心,便備齊500部《四書註釋》,派人送到天津交給宋哲元,表面是送禮實為探虛實。宋得書非常高興。次日,約送書人到市政府吃飯。走進宴會廳,發現參加宴會的多為日本人,送書人驚愕不已,未等席散便拉張自忠溜了出來,張告之:“這是最後一次談判,肯定會破裂的。”歸寧後,送書人向張之江作了彙報,張之江馬上發電報給宋哲元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等將領,祝他們抗戰必勝。

張之江退居閒職

任立法委員會兼軍事委員會上將參議 任立法委員會兼軍事委員會上將參議 [19]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張之江積極主張抗日。這時,他已獲陸軍上將軍銜,仍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深造,但蔣介石卻始終未讓其帶兵作戰。1941年3月任第2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3年7月,張之江連任第3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0月,免去張之江軍事參議院參議。1945年4月,張之江連任第4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5月,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11月3日,徐樹錚之子徐道鄰,以父仇20年追訴時限即將屆滿,特辭去公職,至重慶北碚地方法院控告張之江“唆使殺人罪”,同時至軍事委員會告發馮玉祥。法曹以時效為由(依據民國14年適用之刑法,殺人罪之告訴時效為15年),不予起訴。後徐道鄰以抗戰8年時效中斷為由,提出控告,但無下文。1946年1月,張之江獲忠勤勳章。同年4月,任國民黨制憲國民大會代表,7月張之江退為預備役。 [13] 

張之江成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

全國解放後,張之江於1954年12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特邀委員,1956年2月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其間,毛澤東周恩來幾次接見了他。
張之江夫妻合影 張之江夫妻合影 [20]
參加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一次會議時,周恩來總理到北京飯店看望並詢問了張的近況和家人的生活、經濟來源等,周還講他早年在天津上學時曾在南開聽過張之江的講演,稱他為老前輩。在交談中周有意請張把家搬到北京,説要給他準備一套房子。在會議期間,朱德總司令特地用車將張之江請到中南海勤政殿交談,共同回憶了雲南護國起義的往事。張還拜會了董必武,講他們在重慶參政會的共事。張又拜望了宋慶齡副主席。1956年,張之江接受賀龍元帥邀請,任首屆全國武術匯演的總裁判長,賀龍親自在大會開幕式上鄭重介紹。1957年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張之江以《不要忽視國術的研究整理工作》為題作了發言。 [15] 
1955年毛澤東親筆信 1955年毛澤東親筆信 [18]
1955年,毛澤東給張之江親筆信,希望他重建國術館。張之江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到處奔走籌劃,但因疾病纏身,壯志未酬,於1966年5月12日病逝,享年84歲。 [14] 
參考資料
  • 1.    本辭典編寫組:《中國近代人名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第348頁。
  • 2.    李宇銘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詞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第485頁。
  • 3.    王新生,孫啓泰主編:《中國軍閥史詞典》,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363-364頁。
  • 4.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99頁。
  • 5.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0頁。
  • 6.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1頁。
  • 7.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2頁。
  • 8.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3頁。
  • 9.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4頁。
  • 10.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5頁。
  • 11.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6頁。
  • 12.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7頁。
  • 13.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8頁。
  • 14.    陳志新:《張家口文史資料》第28-29輯(民國時期察哈爾的都統與主席1912年-1949年),1996年,第109頁。
  • 15.    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河北省檔案局編:《毛澤東與河北》下,河北人民出版社,第265頁。
  • 16.    萬樂剛著:《張之江將軍傳》,團結出版社,2015年,圖片第1頁。
  • 17.    萬樂剛著:《張之江將軍傳》,團結出版社,2015年,圖片第2頁。
  • 18.    萬樂剛著:《張之江將軍傳》,團結出版社,2015年,圖片第3頁。
  • 19.    萬樂剛著:《張之江將軍傳》,團結出版社,2015年,圖片第4頁。
  • 20.    萬樂剛著:《張之江將軍傳》,團結出版社,2015年,圖片第7頁。
  • 21.    黃驊名人-張之江  .黃驊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1-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