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之樸

鎖定
張之樸,河南省偃師市牙莊村人,又名張豫坤,中原抗日英雄,河南義勇軍司令員。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20年,摧垮北洋軍閥政權,為推翻段祺瑞的軍閥政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鋒”。1925年,張之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豫西軍委書記、河南省軍委書記。在策應革命軍北伐的鬥爭中,任國民革命軍宛洛別動軍總指揮。1926年,因張之樸策應北伐有功,汪澤楷在向黨中央的報告中,稱讚張之樸是“北方的葉挺”。
1936年任全國各界抗日義勇軍副總指揮,1944年任嵩山抗日義勇軍司令、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之職。其間,為革命事業他參加了嚴酷的地下鬥爭,也曾被捕入獄鐐銬加身。1945年,在軍區領導下,河南省人民抗日義勇軍轉戰南北,為創建河南抗日根據地做出巨大貢獻,張之樸被中共河南區黨委稱讚為“河南抗日武裝傑出的領導人”。他在革命的風浪中奮力搏擊,直到1945年為國捐驅,時年50歲。1948年、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兩次會見張之樸遺孀谷效顏,對張之樸卓越的歷史功勳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給予高度讚揚。 [2] 
中文名
張之樸
別    名
張豫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職    業
河南義勇軍司令
主要成就
組建義勇軍,積極抗日保家園
摧垮北洋軍閥政權
出生地
河南省偃師市牙莊村
尊    稱
北方的葉挺

張之樸人物生平

張之樸(1895-1945),又名張予坤,1895年出生於河南偃師牙莊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他是河南省早期的共產黨員、豫西黨的創始人之一。

張之樸早年生活

張之樸從小看到父老鄉親的困苦生活,深感人間不平,便想從讀書中找出路。他的鄰居武介人是前清秀才,學識淵博。他從13歲起就拜武介人為師,利用晚上和農閒時學習經史和一些科學知識。父母見他勤奮好學,便在他17歲那年,送他到洛陽中學讀書,但只讀了兩學期,又因父母病故輯學。但他仍自學不息,特別醉心於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以除暴安民,建立大同世界,打倒北洋軍閥為己任。

張之樸革命活動

1914年,討袁世凱軍興,張之樸投筆從戎,赴陝西參加討袁鬥爭,加入了靖國軍。先是上士文書,後任聯軍軍法處處長。1917年,護法戰爭爆發,陝西靖國軍參戰,損失嚴重,全軍瓦解,接受改編。張之樸總結了靖國軍失敗的教訓,反對軍閥的信念更加堅定了,毅然離開陝西回河南組織武裝。糾合志同道合的人士以八杆槍起家,迅速在豫西發展起萬餘人的隊伍,對盤據在洛陽西的段祺瑞“小扇子軍師”徐樹錚部多次發起攻擊,迫使徐倉煌逃往北京。
1924年,孫中山下令北伐,張之樸同河南的暴質夫、劉茂青等積極響應,並把一批批青年送到黃埔軍校和蘇聯去學習,為革命培養力量。
張之樸參加打倒軍閥的鬥爭,幾起幾落。在鬥爭中,他和一些共產黨人接觸,閲讀了有關無產階級革命的書籍,逐步覺悟到共產黨領導的重要。1925年由河南省委書記王則克介紹,張之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豫西軍委書記。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政府委任張之樸為“宛洛別動軍總指揮”,轄三軍六路,在北方策應。北伐軍至武昌受阻,盤據在兩湖、河南的直係軍閥吳佩孚20萬大軍拼命頑抗,奉系軍閥20萬之眾列陣於沁陽、鄭州一線呼應,孫傳芳率江南5省之師西征,北伐處於危急關頭。此時,張之樸催促駐南陽的建國豫軍總司樊鍾秀星夜趕到武勝關,切斷了吳部的後路,又策動豫南5縣駐軍任應岐部於漯河擊敗吳部大將田維勤。吳佩孚腹背受擊,全線崩潰。爾後張之樸發動豫西、豫北民眾側擊奉系軍閥部隊,致其北撤,使江南孫傳芳不敢妄動,促進了北伐的勝利局面。
張之樸又會同中國共產黨派往河南開展工作的郭安寧、袁毅和進步民主人士樊百泉等,以洛陽為中心,在豫西聯合廟道會、紅槍會等民間組織,發展武裝1萬餘人,號稱9路人馬,圍攻陝潼護軍張治公,阻止了吳佩孚西出漢中的企圖。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指示,張之樸加入了國民黨,任李振亞部總參議。他在李部發展組織,工作很有成績。
當北伐戰爭取得重大勝利,蔣介石開始同帝國主義、賣辦勢力勾結反共時,黨內有人散佈“北伐勝利,即革命勝利”,“國民黨成功即共產黨成功”的論調,張之樸認為蔣、馮聯共北伐,意在利用,北伐勝利,革命危機即來臨。共產黨沒有軍隊,僅有葉挺一個團,欲挽回大勢,實屬不能。要挽危局,必須建軍。張之樸曾向陳獨秀上萬言書,詳述建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主張。大革命失敗,共產黨人成批遭暑殺,黨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張之樸與黨失去了聯繫。他以國民黨員身份為掩護,聯合國民黨左派人士,以公開的、秘密的、合法的方式展開了反蔣鬥爭。當時,于右任、胡笠僧、王則克等稱張之樸是“河南反對軍閥傑出的同志,民主革命的老同志,辛亥革命老同志的繼承人,青年革命的領導者。”
1927年至1935年,張之樸主動從事黨的統一戰線工作。他經常來往於國民黨中、上層和各種反蔣勢力之間,為發展革命民主勢力,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四處奔走。

張之樸抗日活動

1936年西安事變前,張之樸在北平找到了組織關係。北平成立各界抗日聯合會,張之樸被推為常委,後回到河南開展抗日活動。河南的地方實力派多有響應,曾一度準備到伏牛山建立根據地未成,他又離開了河南。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之樸從北平回到河南,聯合同情共產黨抗日的國民黨雜牌軍師長李萬如,並收編數十支地方武裝共1萬餘人,會同堅決主張抗日的豫北軍司令丁照青,到豫北進行抗日鬥爭,收復十餘縣。蔣介石見豫北抗日鬥爭蓬勃發展,便派國民黨九十七軍軍長朱懷冰到豫北破壞抗日鬥爭。在對日作戰中,張之樸率餘部返回豫西,配合洛陽八路軍辦事處做抗日工作。他先在洛陽馬坡建立聯絡點,送進步學生赴延安學習,後又在師、鞏縣等地以經商和辦工廠的名義掩護來往的共產黨幹部、抗日人士,兼做地方統戰工作,培養積蓄抗日力量。
1940年,由於叛徒告密,張之樸的行動受到國民黨省黨部監視,國民黨河南省書記長張玉林四處蒐集張之樸及夫人谷效顏的材料,欲置之於死地。以國民黨特務王蘭亭被殺為藉口,下令逮捕張之樸。由於社會各界強烈反對,多方營救,國民黨上層人士于右任、張伯英亦出面援救,乃判張之樸無期徒刑。後迫於典論,張在被關押一年後獲釋。出獄後,他到南陽去作國民黨專員謝子汝的統戰工作,組織豫南的抗日力量。
1943年,張之樸在河南成立了“嵩山人民義勇軍”,以嵩山為根據地,進行抗日反偽鬥爭。次年,皮定鈞、徐子榮率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到達豫西,張之樸協助其在嵩山、箕山建立抗日根據地,在減租減息運動中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5年2月,河南省軍區遷到便師參店北寨,“嵩山人民義勇軍”改編為“河南人民義勇軍”,張之樸任司令。5月,王樹聲、戴季英率河南省部隊到西部山區活動,張之樸一馬當先,10天打了7個“包圍戰”。由於統戰工作做得好,沿途地方武裝和實力派給予協助,為王樹聲部提供了很多方便,為解放西部山區立下了戰功。

張之樸壯烈犧牲

9月,河南省軍區奉命南下作戰,組織決定張之樸留下堅持嵩山地區敵後鬥爭。部隊南下後,偽武裝、還鄉團、土豪惡霸、地富分子勾結在一起,捲土重來,白色恐怖籠罩着中州大地。10月15日深夜,由於叛徒告密,部隊駐地渣坡被包圍,張之樸帶領部隊利用有利地形,同敵人展開激戰,終因寡不敵眾,彈盡被俘。敵人懼怕張之樸的聲望,將他押至嵩山姜背棗山地,秘密殺害,時年50歲。 [1] 

張之樸後世紀念

張之樸犧牲後,1951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張之樸烈士的靈框由嵩山遷往烈士原籍——偃師縣牙莊,並舉行了隆重的遷葬儀式。 [3] 
參考資料
  • 1.    《革命烈士傳》編輯委員會編,革命烈士傳 第8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04,第5-8頁.
  • 2.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洛陽革命先驅】張之樸  .中共洛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官方公眾號《洛陽黨史》.2018-12-12[引用日期2022-10-20]
  • 3.    《革命烈士傳》編輯委員會編,革命烈士傳 第8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04,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