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弧形列島

鎖定
弧形列島又稱“島弧”。呈弧形排列的羣島。主要分佈在大洋的邊緣,其外側常伴有海溝,地殼很不穩定,多火山和地震。又因呈花彩狀,也叫“花彩列島。”
中文名
弧形列島
外文名
island arc
又    稱
島鏈、島脈,弧形列島
定    義
海洋中呈線形分佈的列島
分    佈
主要分佈在太平洋西部
舉    例
日本羣島

弧形列島釋義

又稱島鏈、島脈,弧形列島,指海洋中呈線形分佈的列島。它們大多致位於大陸與大洋的境界地帶,呈弧形排列,弧一般凸向大洋,但也有例外。世界上大多數島弧分佈於西太平洋地區,構成環太平洋島弧系的主體。 [1] 

弧形列島分佈與特徵

弧形列島分佈

主要分佈在太平洋西部,如千島羣島、日本羣島、琉球羣島和菲律賓羣島等。島弧本身為陸殼。島弧地區呈正重力異常帶,其外側的深海溝為負重力異常帶。火山活動帶主要沿島弧分佈。

弧形列島特徵

現現島弧的特徵是具有弧形特徵,伴有強烈火山活動和地震,在弧凸出的一側有深海溝,凹入側有邊緣海-具有明顯的重力異常,在島弧上具正異常,海溝上則呈負異常,地熱值較高等。因此島弧是現代地殼最活動的地帶。有的將島弧的概念引伸到大陸,凡是具有弧形的大構造都歸入島弧範疇,如亞洲的喜馬拉雅弧形構造,美淵的科迪勒拉山脈構造等。島弧與海溝,邊緣海共同構成溝一弧一盆系。 [2] 

弧形列島分類與成因

按並列的島弧數,島弧可分為單弧和雙弧,最近有人又提出,三重弧。雙弧,一般是靠海洋一側的弧為非火山性弧,也叫外弧;靠大陸一側的弧為火山弧,也叫內弧。
關於島弧的成因,“板塊構造説”認為它是由於大洋板塊俯衝到大陸板塊下面時將岩漿推上地表而成的,也有人認為島弧是地殼褶皺運動的產物。 [1] 
參考資料
  • 1.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地質辭典 四 礦牀地質 應用地質分冊》.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02
  • 2.    馬永立.《地理學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19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