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弛張熱

鎖定
弛張熱(remittent fever)是臨牀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發熱類型,又稱敗血症熱、消耗熱,是指體温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波動範圍超過2℃,體温最低時仍高於正常。常見於敗血症、化膿性炎症、重症肺結核川崎病、晚期腫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由於體温過高,機體消耗比較大,甚至會對中樞神經和各系統造成損害,應及時降温處理。
中醫病名
弛張熱
外文名
remittent fever
別    名
敗血症熱
別    名
消耗熱
常見病因
敗血症、化膿性炎症、重症肺結核、川畸病、晚期腫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傳染性

弛張熱病因及常見疾病

常見於敗血症膿毒血癥、重症肺結核、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熱、川崎病、晚期腫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弛張熱鑑別診斷

體温恆定地維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達數天或數週。24小時內體温波動範圍不超過1℃。常見於肺炎球菌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
2.間歇熱
臨牀出現惡寒寒戰後,體温驟升,可達39℃以上,持續數小時後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間歇數小時至數日又如此反覆,稱週期性發熱。見於瘧疾,如間日瘧或三日瘧等。
發熱時體温波動的範圍極不規則,持續時間也不一定,體温曲線毫無規律。體温常在38℃左右或波動於37℃~40℃之間。臨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體肺炎肺結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熱白血病等,亦可見於藥物或物理降温之干擾。
4.波浪熱
體温逐漸升高,數日後又逐漸降至低熱或正常温度,經數日後又逐漸上升,如此反覆發作,體温曲線呈波浪型,見於布氏桿菌病。

弛張熱檢查

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結合臨牀表現分析判斷。如血常規尿常規病原體檢查(直接塗片、培養、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
1.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少,淋巴細胞計數相對或絕對增多,分類可達60%以上。血沉在各期均增速。
2.細菌學檢查
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宮分泌物均可做細菌培養。急性期陽性率高,慢性期低。骨髓標本較血液標本陽性率高。
3.免疫學檢查
(1)血清凝集試驗。

弛張熱治療原則

弛張熱是臨牀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發熱類型,由於體温過高,機體消耗比較大,甚至會對中樞神經和各系統造成損害,應及時予以藥物降温。降温的同時應查找高熱的原因,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原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