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

鎖定
第一位探測亞馬孫河的歐洲人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的西班牙殖民地征服者。他於1535年移居秘魯。1540年,他參加一支探險隊,深入到現為厄瓜多爾內陸地區,旨在尋找一種珍貴的香料----肉桂。
中文名
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
出生日期
約1511年
逝世日期
約1546年
性    別
(約1511年~約1546年)
探險隊由岡薩羅·皮薩羅,即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同父異母的兄弟率領。穿越熱帶叢林密佈地區的旅行非常艱難。幾個月以後,食物快吃完了。當他們抵達納波河時,決定將探險隊一分為二。由奧雷利亞納帶領57人和一艘困在叢林時建造的小船,先行去尋找食物,然後再回來與探險隊的其他成員匯合。
奧雷亞納順河而下,到達亞馬孫河。他沒有返回,而是繼續航行,穿過懷有敵意部落的居住區,最後於1542年8月抵達亞馬孫河河口。
奧雷利亞納聲稱,當他順亞馬孫河向下行駛時,水流是如此湍急,使他無法轉回與同伴們會合。
亞馬孫河是南美洲最長的河流。該河的得名是由於奧雷利亞納一行在河上遭到成羣好鬥的當地部落婦女的攻擊。這些人在探險隊一行人看來,就如同希臘神話中的女鬥士亞馬孫人。
奧雷利亞納探險路線圖
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Francisco de Orellana,約1511-1546)是西班牙探險家,第一位全程航行亞馬遜河的人。 [1] 
奧雷利亞納生前被人稱為“獨眼的叛徒”,死後也頗受非議。單就他的探險成就來講,他率領一幫毫無經驗的人,乘坐用未乾的木材匆匆拼造的船隻,既無糧食,又無嚮導,居然能夠在危險的亞馬遜河裏一路漂流,從它的上游一直抵達入海口,然後回到國內向世人揭示這一地理發現,其探險的艱險性和成就的巨大性,在那個時代確實是首屈一指的。那條巨大的河流,正因為他的傳奇經歷和親口介紹,才被命名為亞馬遜河的。
奧雷利亞納畫像
奧雷利亞納畫像
奧雷利亞納約1511年出生於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省的特魯希略,與秘魯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是同鄉,據説兩人還有點親戚關係。由於受到當時廣泛流傳而又令人着迷的有關新大陸傳説的影響,像許多地位卑微而又心有不甘的西班牙人一樣,十七八歲的奧雷利亞納決定到海外新世界去冒險,想以此改變自己的命運。當時在塞維利亞等船出海的人真是一撥又一撥,就這樣他來到了西印度,一開始是在尼加拉瓜等地追逐財富,但收穫似乎不大。所以當他得知皮薩羅在巴拿馬要召集士兵去征服富庶的印加帝國後——尤其是這位司令還是他的同鄉兼親戚,就毫不猶豫地加入過來。
此後奧雷利亞納跟着皮薩羅一路探險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1535年,他在征服基多地區的一次戰鬥中眼睛受傷,成了一個獨眼龍。1537年成功地建立了聖地亞哥·德瓜亞基爾城鎮,即現在厄瓜多爾的最大海港瓜亞基爾。次年,由於在皮薩羅與阿爾馬格羅(Diego de Almagro)兩個主要征服者之間的內鬥中站隊跟得緊,在擊敗後者的鹽水湖一役中出了大力,更被皮薩羅視為心腹。因此被封予波爾托維霍與庫拉塔之地(Puerto Viejo and Culata,今厄瓜多爾的整個沿海地區),成為瓜亞基爾的統治者。奧雷利亞納終於實現了當初來新大陸的奮鬥目標,成為一個既有地位、又有財富的人。當然他並不會安心於此,因為西班牙征服者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狂熱性格——換句話説,就是對黃金財寶具有無止境的渴求。不久他又動身參加了為尋找“肉桂之鄉(Canelas,卡內拉斯)”而進行的一次以多災多難而聞名的探險遠征。如果不是那次探險,他在歷史上肯定不會如此有名。
【跟隨岡薩羅探險】
1540年,皮薩羅封弟弟岡薩羅·皮薩羅(Gonzalo Pizarro)為基多(Quito)總督。岡薩羅向奧雷利亞納發出了通知,要求給予支援。此人曾報告説,一旦找到香料,就可以使成千上萬印第安人改變信仰,“大大為上帝效勞,……王室就可以取得極大的利潤,增加很多財產。從這項新的事業還可以指望得到很多別的好處,發現很多別的秘密”。
奧雷利亞納接到通知後立即着手準備,召集人馬。他拿出了四萬金比索——可能是他的全部財產,用以購買馬匹、服裝、補給。光那些馬匹就是一筆鉅額財富,當時新大陸的馬匹大多是從西班牙國內運來的,每匹至少要值三、四千比索。然後他率領二十三名同樣夢想發財的西班牙人上路,趕到基多,方知岡薩羅於1541年2月已經動身,只好在後面急急追趕。在翻越寒冷而又險峻的安第斯山脈時,遭受了巨大損失,有幾個西班牙同伴被寒風吹凍而死。十四匹馬只剩下了三匹,服裝、給養幾乎一點不剩,他的財產就此損失殆盡。翻過高山來到了低地,氣候急劇變化,嚴寒繼之以酷熱,讓他們透不過氣來。好不容易才在蘇馬科火山附近的莫蒂(Moti)趕上貢薩羅的隊伍,後者的處境也強不了多少。
合併隊伍後,又經過幾個月的艱苦跋涉,跨越了許多沼澤和山澗,他們終於發現了成片的肉桂樹林。這種樹上長着珍貴的肉桂皮,對於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來説都是一種奢侈品。按説目的已經達到,該回家了。可是不久前貢薩羅曾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些土著,聽説再往前走十來天的路程就是一片盛產黃金的富饒土地,而且居住着人口眾多的民族。難道那就是傳説中的“埃多拉多”(El Dorado,黃金國)?據説它的國王全身上下都塗滿了黃金!貢薩羅毫不遲疑,下令繼續前進。他們一頭撞進廣袤無邊的原始森林,就此倒了大黴。
傳説黃金國的首都Manoa位於Parima湖畔
即使是現在,要在亞馬遜河流域深處的莽林中行走,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何況當時那些一無所知的西班牙人!森林裏無數參天大樹遮蓋着天空,底下暗無天日。到處都是藤條纏繞,寸步難行——每走一步都不得不用斧頭在前面劈開一條通路。大雨一下就是好幾個星期,渾身沒有一處乾的地方。氣温出奇的炎熱,成羣的蚊蟲瘋狂地在身邊叮咬。
貢薩羅從基多出發時帶領着大約三百五十名西班牙人,其中有一百五十名全副武裝的騎兵。那些平時穿在身上顯得既威武又華麗的鎧甲,此時卻成了十足的累贅,要把他們活活壓死。寶貴的坐騎最後也宰殺吃完了,接着就只好以樹皮草根充飢,有時不得不吃那些令人作嘔的蟾蜍、蛇蟲。他們被勞累和痛苦搞得筋疲力盡,在疾病、飢餓和失望中苦苦掙扎。探險隊伍的人數急劇減少,約一百四十名西班牙人陸續倒斃。就這樣他們艱苦地行走了十個月之久,最後到達了科卡(Coca)河畔。
這條河只是亞馬遜河的一條支流的支流,但在那些西班牙人眼裏看來還是一條比較寬大的河流。貢薩羅決定在這裏建造一艘帆船,用來運送病弱人員和物資裝備。那些面黃肌瘦、體力衰弱的人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把船造好。木料可以就地取材,但是要費力砍伐、加工、搬運。釘子得用馬蹄鐵來改造鍛打,防水塗料就用樹膠替代,填縫物用的是撕碎的衣服等。把這些材料粗糙地安裝在一起,終於造出了一艘“雙桅帆船”,實際上不過是一條有一個簡陋草頂的“木筏”。最後還煞有介事地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聖佩得羅”號(San Pedro)。不過船體倒也足夠堅固,可以裝載探險隊伍的半數人員,至少對他們來説是非常實用的了。
建造聖佩德羅號
奧雷利亞納被任命為這條寶貴船隻的指揮官。接着人船齊頭並進,沿着科卡河向前移動。又經過若干星期的跋涉,走了約五十里格(league,每裏格為5572米)的距離,來到了科卡河與納波(Napo)河的匯合處。他們實在走不動了,就在那裏停了下來。貢薩羅決定派奧雷利亞納率船先行,到前方去打探情況,最主要的是尋找食物。貢薩羅完全信任這位部下,告誡他到下游去不要超過十二天,一旦搞到食物就馬上返回。
【漂流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流域圖
1541年12月26日,奧雷利亞納帶領五十七名同伴,把船駛向河中心,湍急的水流立即把船推向了前方,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餘下的人在岸邊搭起了一個臨時營地,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奧雷利亞納等人身上,焦急不安地等待着。
奧雷利亞納的隊伍中有一位叫做加斯帕爾·德卡爾瓦哈爾(Gaspar de Carvajal)的神父,在其日記中記下了這次探險的全程經歷。根據他的記載,他們的船順着納波河的激流飛速而下,根本連方向都把握不準,不到幾天的功夫,就被衝到了離分手之處好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然而一路上所見,盡是一片蠻荒之地,莫説為留在營地上的同伴尋找給養,就連自己的口糧都解決不了,餓得不行,最後連馬鞍上的皮革和皮帶都煮着吃掉了。奧雷利亞納等人一邊與激流搏鬥,一邊眼巴巴地望着前方的兩岸,希望能夠出現奇蹟。終於在1542年1月3日遇到了第一個印第安人村落,即被稱為阿帕利亞(Aparia)的村子。他們在這裏恢復了點元氣,然後船行到與另一條支流庫拉賴(Curaray)河的匯合處,在那裏停了下來,就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進行了一番熱烈的討論。
此時距營地已將近有二百里格,貢薩羅囑咐的期限也要到了。給養固然沒有搞到,而想要在奔瀉的河水裏逆流返航,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棄船上岸返回?想起來就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奧雷利亞納思索再三,覺得既然不能順利返回,何不就此順流直下?反正河流總歸要流進大海,正好駕船駛過那些從未被人知曉的廣闊土地。他們將“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毫不猶豫地為國王陛下效勞,毅然前去尋找那些地區的財富”。然後直達入海口,穿過大西洋回國,向國王請求賜予作出這些探險和發現所應得的榮譽和報酬。奧雷利亞納就在那裏公開宣佈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得到了同伴們的熱切贊同。那些人歡迎一切能夠把他們帶出目前困境的方法,何況還有那樣美妙的前景在等待着他們。只是他們竟然忘記了那些還在營地上苦苦等待的同伴們,毫不在意地將那些不幸之人拋棄在這恐怖的原始森林裏!
現在,奧雷利亞納正式成為這幫冒險之徒的獨立指揮官。據説他派了三個人回營地,向貢薩羅報告此事。但是,僅憑數人又怎麼可能徒步穿越那麼遠的距離,安全返回營地呢?實際上更為可靠的説法是,他們之中有一位出身名門的騎士,出於道義和良心,極力反對這種做法。因此奧雷利亞納把他趕出隊伍,扔在了荒野之中。此人名叫桑切斯·德巴爾加斯,他孤零零地在森林裏絕望掙扎,行將就斃之際,卻意外地遇到了貢薩羅的一羣人。原來貢薩羅等人在營地之處眼巴巴地等待了好幾個星期,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沒有一點奧雷利亞納的消息。由於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坐等的懸念,再加上搞不到吃的東西而無法立足,貢薩羅決定帶着他那幫飢餓的部下沿着河岸向前行進。當初奧雷利亞納一夥人坐船幾天駛過的路程,他們卻足足走了兩個月的時間,結果意外而又幸運地在密林中遇到了巴爾加斯。
當他們從巴爾加斯口中得知一切真相時,由於恐懼而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此時多虧指揮官貢薩羅積極發揮了領導才能,費盡口舌鼓舞士氣,挽救了那些絕望的部下。他們掉轉頭來,找了一條稍稍朝北的路線,朝着估計中的基多方向返回。又是一段苦難的行程,比來時更加痛苦,不斷有人餓倒或病倒在地,被棄之不顧,任由孤獨地死去,或被巨蟒、猛獸吞食。他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居然一步步地走回了基多的聖弗朗西斯科城。時間是1534年6月,倖存者只有八十人!貢薩羅來到教堂裏向上帝作感恩祈禱,同時由於控制不住心中鬱結的仇恨,因而向西班牙國內寫了一封信,控告他那位忘恩負義的部下的背叛行為。
回過頭再來看奧雷利亞納。他此時自然體會不到老上級的怨恨心情,正在躊躇滿志地進行屬於他的探險事業。為着保險起見,奧雷利亞納又另外造了一艘船,而且也煞有介事地給它取了個“維多利亞”號(ictoria)的名字。然後雙船齊發,順流直下。河水飛快地向前奔流,眼前的納波河越來越寬了。1542年2月12日的早晨,他們突然進入了一片寬廣的水域,“寬闊如同海洋一般”。卡爾瓦哈爾記載道,那裏的水流大極了,“控制了整條河流,好像要把它吞下去似的。水頭又急又寬,看到那麼多樹木在水中奔瀉,在這裏越走越是害怕”。他們駛進的這條巨大的洪流,正是亞馬遜河的上游馬臘尼翁(Maranon)河。“ Maranon”的意思是“迷宮”,因為那裏地理環境之複雜,“是惟有上帝才能解開的馬臘尼翁”。
奧雷利亞納的船被這條大河的洪流向前推動,一直不停地漂流而去。他們興奮而又不安地望着前方,可是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大河兩邊仍然只有密佈的森林,完全是人跡罕至之地。沿途又有幾條支流注入大河之中,河水越發洶湧渾雜。5月,他們流經了被稱作馬契帕洛(Machipalo)部落的領地,在大約西經69°的地方,西班牙人上岸尋找食物,與部落土著發生了一次小衝突,被迫逃走。5月18日,在特立尼達河(Rio de la Trinidad,今巴西的茹魯瓦河)流入這條大河之處,他們終於又遇到了一個村莊,從這裏開始就是屬於奧馬瓜(Omagua)部落的領地了。大河兩邊的印第安人村莊和人口逐漸多了起來,奧雷利亞納一路給它們起了名字,像洛薩村(Pueblo de la Loza)、波波斯村(Pueblo de los bobos)、維西奧索村(Pueblo Vicioso)等等。可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埃多拉多”(El Dorado)究竟在哪裏呢?
6月3日,奧雷利亞納到達了從左邊流入的一條大支流的河口,河水“黑得如同墨水”,他就把它命名為“黑河”(Rio Negro),直到今天還叫這個名字。經過這股黑色水流的匯入,水勢稍微緩和下來,河面越來越寬廣開闊,土地也越來越肥沃富庶。6月5日,他們遇到了一個規模很大的村莊,沿着河岸延伸有數公里。村莊的廣場上有一座巨大的木雕神像,兩隻“兇猛的獅子”(顯然西班牙人把從未見過的美洲豹誤認成了獅子)腳下踩着“有圍欄的木城”。“獅子”神像之間有個洞穴,用以在祭奠儀式時灌注部落釀製的吉開酒(chicha)。據説這座雕像象徵着部落守護之神、亞馬孫河的統治者。在廣場附近的“神廟”裏,土著祭司身穿五彩斑斕的鸚鵡羽衣,手舞足蹈,敬獻犧牲。這番奇異景象,令奧雷利亞納等人大開眼界。不過那些土著人看到他們後,一個個手拿武器,朝船上大聲呼喊,似乎不太歡迎這些外來者。西班牙人不敢久留,生怕遭遇不測,急急駕船向前逃走。
為了獲取補給,他們於6月7日上岸,搶劫了一個較小的村莊,然後迅速溜走。因為當天是天主教的聖體節,這個倒黴的村莊竟然就被強盜們叫做“聖體節村”(Corpus Christi Village)。第二天,他們又漂過了從右邊匯入的一條巨大支流,奧雷利亞納稱之為“大河”(río Grande),其實就是現在的馬代臘(Madeira)河。再往前去,北岸出現了一排排的房子。突然,他們在岸邊發現了一些類似於絞刑架的東西,上面掛着許多人頭。由於這一駭人景象實在令人難忘,西班牙人就將這塊土地稱為“梟首台省”(Province of the Gibbets)。往後他們又進行了幾次搶劫活動,6月14日在搶劫一個較大的村莊得手後,奧雷利亞納竟下令放火,還得意洋洋地把它稱為“燃燒的村鎮”(Pueblo de los Quemados)。幹了這樁好事後,他們被水流和強風迅速帶往前方,於6月21日在北岸發現了一座“房子泛着白色”的村鎮。村鎮的中央有一條大街,兩邊整齊地排列着一間間房屋。由於不能上岸進行一番“享受”,他們只好把它命名為“有街的村鎮”(Pueblo de la Calle),聊表關注之情。第二天這個地方就遠離不見了。
6月24日,大風停息下來,於是他們又找個地方上岸幹那老行當,悄悄地摸到旁邊的印第安人村落,搶劫了那裏的糧食和家禽。可是這次與往常似乎有些不同,村莊裏靜悄悄的,沉寂得令人害怕。突然,大批手持大刀、長矛的土著人從四周衝了出來,朝他們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最令人感到驚異的是,人羣中衝在前面的是一些“淺膚色的女人”,全身幾乎一絲不掛,頭上披着長長的頭髮,手拿強弓硬弩,個個兇猛強悍。西班牙人驚惶失措,嚇得往後就逃。印第安人緊跟着追到岸邊,一陣陣箭雨向船上射去,使得那兩艘船“看起來像豪豬一樣”。那位可敬的卡爾瓦哈爾神父被射中了一隻眼睛,變成了和他的指揮官一樣的獨眼龍。事後他滿懷激情地寫道:“最後,我們的人打死了七、八個‘亞馬遜女戰士’,因此他們就倉皇逃走了。”實際上那些印第安人很快就再次出現,並且划着獨木舟在後面尾隨追趕,一直到脱離他們的部落領土範圍之外,西班牙人才得以脱身。
這次奇特而危險的遭遇給西班牙人留下的印象未免太過深刻,那些驍勇善戰的印第安人彷彿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族人一般。據説該族居於黑海南岸,境內全部都是女人,禁止男子居留。她們個個英勇尚武,視死如歸,成為千古流傳的神話主題。由於這一番聯想,“亞馬遜女戰士”(Amazons)的名頭重出江湖,被安到了萬里之外的印第安人身上,經過西班牙人的一番介紹,變得家喻户曉了。更有甚之者——奧雷利亞納心想,既然船下的大河流經了亞馬遜族的國土,何不就把它叫做亞馬遜河呢?——這條巨大的河流就此被稱作亞馬遜河。奧雷利亞納也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會因這條大河而名垂青史,因為他一個勁地只是想着黃金國裏的黃金,而當務之急是儘早走出危險地帶,最好不要再碰到那些兇猛的“亞馬遜女戰士”。
受了這次教訓後,奧雷利亞納小心多了,再也不敢隨便上岸,只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全副武裝、小心翼翼地去尋找補給。6、7月之際,他們在亞馬遜河的下游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河心島,但島上好戰的土著似乎並不好惹,只好環繞而去。7月中旬,他們接近了興谷(Xingu)河,附近的土地非常肥沃,人口稠密,“埃多拉多”是否就隱藏在那裏呢?因此一些西班牙人下了船,準備與土著人友好相處,在那裏居留下來。事實證明這只是痴心妄想,他們很快就被部落戰士趕了回來,並朝帆船發起了攻擊。其實那裏是阿利普納(Arripuna)部落的領地,哪有什麼黃金國。奧雷利亞納等人卻毫不知情,還以為把它給錯過了呢。
8月2日,奧雷利亞納忽然發現河面向兩邊大大分開,原來他們終於到達了亞馬遜河的入海口。河口分佈着許多小島,兩艘船在裏面穿行,突然遭到了一陣毒箭的攻擊,這裏居住的竟然是更為兇猛的加勒比人。奧雷利亞納指揮着船向右飛快逃走,於8月6日在馬臘若(Marajo)島北部靠岸。他們在那裏呆了一段時間,對船隻進行了修理,然後於26日面對大西洋朝北進發——此時距他們從納波河出發正好是八個月的時間。而當時五十七人的隊伍,此時只剩下了四十三人,其餘的人不是被飢餓和疾病折磨而死,就是在與印第安人的衝突中受傷致死。但與貢薩羅隊伍的慘狀相比,卻仍然算是很幸運的了。
另外,他們身後的那條寬達275公里的大河河口,實際上在幾十年前就已被另一位西班牙人發現。此人名叫亞涅斯·平松,曾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次航海中的一位船長。後來平松單獨航海探險,於1500年來到了這條大河的入海口。當時他望着這裏水波浩渺的情景,還以為是一片廣闊的海水,所以就將其命名為“聖瑪利亞淡水海”。此後四十餘年無人問津,直到此時才被予以正名,自然是奧雷利亞納等人的一大功績了。
【輾轉回國】
進入大西洋後,奧雷利亞納沿着南美大陸海岸行駛,中途兩艘船失散。奧雷利亞納和卡爾瓦哈爾乘坐的“維多利亞”號在穿越特立尼達島和委內瑞拉陸地之間的危險海域時,被圍困了一週的時間,最後於9月11日到達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庫巴瓜島。這個小島是它北邊的著名珍珠產地馬加里塔島的補給基地,西班牙人已在此經營了數十年,是個熱鬧非凡的地方。在島上的新加的斯(Nueva Cadiz)港,奧雷利亞納和“聖佩得羅”號重新會合,後者是在兩天前到達這裏的。經過一番休整後,他們就此分手,各奔前程。有的留在了加勒比海的安的列斯羣島上,有的輾轉經過巴拿馬地峽又回到了基多和秘魯,還有一些人仍然跟隨着奧雷利亞納。奧雷利亞納自然要回到西班牙國內,滿懷信心地找國王去領獎呢。
托爾德西拉斯條約
由於在橫越大西洋的途中遭遇了風暴,他首先在葡萄牙上了岸。葡萄牙國王若昂三世對他表示出了高度的熱情,許以高官厚祿,允諾資助他再到亞馬遜河探險,條件就是奧雷利亞納轉而為葡萄牙服務。根據1496年葡、西兩國簽訂的《托爾德西拉斯條約》規定,亞馬遜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並不屬葡萄牙所有。但他們既然已經在巴西海岸立足,為什麼就不能向它的內陸擴張領土呢?現在遇到了這位從亞馬遜河密林中鑽出來的西班牙人,可真是個絕好的機會,所以葡萄牙國王才會有這樣的表示。不過,奧雷利亞納顯然是彬彬有禮地謝絕了這番好意,堅決地要回到西班牙去。雖然上次他背叛了上級,這次卻沒有背叛祖國,總算保持了自己身為西班牙征服者的榮譽。
1543年5月,奧雷利亞納來到了西班牙的瓦拉多利德(Valladolid),向國王卡洛斯一世覲見。像當時所有凱旋歸來的海外冒險者一樣,他被當作了一位英雄,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隆重的接待。但是好景不長,貢薩羅的那封控告信顯然起到了作用,奧雷利亞納很快被逮捕關了起來。多虧了他那雄辯的口才,在法院上滔滔不絕地講起了離奇的亞馬遜河探險經歷,那奇特的部落女戰士、富庶的印第安村鎮、近在眼前卻未能進入的黃金國的故事,雖顯誇張卻很迷人,因而征服了法官和聽眾,不久就被釋放。貢薩羅的滿腔仇恨和一番努力算是白費了。
【失敗的第二次探險】
經過設在塞維利亞的西印度委員會的慎重審查,九個月後,奧雷利亞納獲准重回亞馬遜地區進行征服和殖民。根據當時的慣例,那個地方被授予了一個西班牙的地名,叫做新安達盧西亞(Nueva Andalucia)。王室委任他為新安達盧西亞省的總督,准許建造兩艘帆船,招募不少於200人和100匹馬的遠征隊伍,在亞馬遜河的河口建造兩個城鎮。任命於1944年2月18日正式下達,但準備工作卻因資金問題和葡萄牙人的暗中破壞而一拖再拖。後來終於找到了船隻,而且一下就是四艘,只是他並不知道,其實這是葡萄牙間諜促成的——他們想,既然不能阻止此事,那就乾脆在中途破壞吧。不管怎樣,奧雷利亞納終於指揮着裝有400人的船隊出發了。剛航行到塞維利亞的外港桑盧卡爾,就被港口當局扣留,因為他們發覺這個船隊的補給嚴重不足,而且船員中有太多的非西班牙人。不過,奧雷利亞納設法於5月11日偷偷溜走,不知不覺他的船隊就消失在了大西洋中。
他首先來到加那利羣島,為了獲取補給,在那裏磨蹭了三個月。然後來到佛得角羣島,又浪費了兩個月的時間。這時他的船隊就已損失了一艘船,98人病死,另有50人離棄。橫渡大西洋時再次遭到重大損失,另一艘船連同上面的77名成員和11匹馬永遠消失了。聖誕節前,他們終於抵達巴西海岸,並深入到了三角洲內100裏格的距離。在那裏海船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結果擱淺了。由於沒有吃的東西,57人活活餓死。奧雷利亞納就下令造了一艘小船——對這個他可是幹出經驗來了,然後帶着一隊人馬去尋找糧食,順便探測一下河流的航道。等他們回來一看,留下的人全都不見了。原來那些人另外造了一艘小船,然後沿着海岸逃到馬加里塔島去了。
這下奧雷利亞納心裏可就有些惶惶然了,身邊已經沒有多少人,事態嚴重。不久又發生了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他們遭到了印第安人的攻擊,共有17人被毒箭射死。奧雷利亞納心力交瘁,患上了當地熱帶森林的傳染病,於1546年11月的某一天傷心地死去。當初那支頗為壯觀的遠征隊伍,最終生還者只有44人,奧雷利亞納的冒險事業是以徹底失敗而告終了,黃金美夢,歸於亞馬遜河之泥土。後來亞馬遜河流域的大部分土地都被葡萄牙佔領,他那種種為國效忠的努力,也算是白費了。
【紀念】
厄瓜多爾奧雷利亞納省位置圖
當初奧雷利亞納的船出發的地方,即科卡河和那波河的匯合處、貢薩羅的營地所在地,後來建成了一個城鎮,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弗朗西斯科-奧雷利亞納港市(今奧雷利亞納省首府),現在更提升為一個省份的名稱,這應該是對他成就的最佳證明和最好紀念了。
奧雷利亞納誕辰500週年紀念幣背面
為紀念奧雷利亞納誕辰500週年,西班牙發行金銀紀念幣一套。正面為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側面肖像,背面圖案左側為奧雷利亞納肖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