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引而不發

鎖定
引而不發(拼音:yǐn ér bù fā)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上》。 [1] 
引而不發(引:拉開弓。發:射出)指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啓發、誘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緊縮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3] 
中文名
引而不發
拼    音
yǐn ér bù fā
近義詞
循循善誘、待機而動 [5] 
反義詞
當機立斷 [5] 
出    處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
注音字母
ㄧㄣˇ ㄦˊ ㄅㄨˋ ㄈㄚ
語法結構
緊縮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引而不發成語出處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上》:“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引而不發”。 [1] 

引而不發成語典故

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同老師對話,公孫丑問孟子説:“老師關於儒家學説的道理,講得確實很高明,也很完善。可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説,要想掌握它,幾乎像登天一樣難,老師,您為什麼不把這些高深的道理變成我們有希望掌握的東西,使我們能夠通過不懈的努力去掌握它呢?” [2] 
孟子回答説:“我先通過實例加以説明吧,高明的工匠,不會為了遷就工人的笨拙而改變用墨繩測好的尺寸標準,更不會因此廢棄它。著名的射箭能手后羿,也不會為了遷就射手的笨拙而改變拉弓的要求和標準。所以,有地位、有道德的人在教導別人的時候,就像教人射箭一樣,拉滿了弓卻不把箭射出去,只是擺出一個躍躍欲射的姿勢,讓學射之人觀摩、體會。” [2] 

引而不發成語寓意

孟子提出的“引而不發”,道出了教育人的神髓。他認為,教育者在教育人的過程中,應該像教人學射一樣,拉滿了弓並不把箭放出去,只擺出躍躍欲試的姿勢,使學習的人把射箭的要領靈活地體會在自己的實踐中。這也就是宋人朱熹所説的“君子教人,但授以學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引而不發”中的“引”,有引導、啓發之意;“發”,指發射,即直接説出結果。教育者對學習者悉心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投,引導學習者自己去思考,得出結果,而不是直接告訴結論,這有利於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者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

引而不發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引而不發”指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啓發、誘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緊縮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3]  [5] 
  • 運用示例
明·查鐸《查先生闡道集·易有太極》:“乃若致知,則存乎心悟,致知焉盡矣。引而不發,待人自悟。” [1] 
清·張廷玉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澤之學,以精思自悟為主。其教人,引而不發。汸一再登門,乃得《六經》疑義千餘條以歸。” [6] 
清·柯劭忞新元史·列傳·儒林二》“又懼學者得於創聞,不復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發。作《易學濫觴》、《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 [7] 
韓少功《兄弟》四:“傳達下來的領袖指示紀要上只有一句話:‘有些事二十年以後再看吧。’這句話細想起來其實很費解,引而不發若即若離也很像毛澤東的詩歌風格。” [1] 
朱蘇進《引而不發》一二:“根本沒想過,戰爭會不出現,軍隊會保持在‘引而不發’的狀態中,誰也不知道何時放箭!” [1] 

引而不發同源成語

出自《孟子·盡心上》的成語
不言自明
仰不愧天
獨善其身
不言而喻
過化存神
以身殉職
不愧不怍
求之有道
安富尊榮
春風化雨
存心養性
當務之急
登山小魯
窮不失義
習焉不察 [4]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871
  • 2.    主編林之滿 , 於永玉. 中華典故[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06:349
  • 3.    引而不發的解釋|引而不發的意思|漢典“引而不發”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1-02]
  • 4.    王啓濤,楊世文,温浚源,張卉譯. 四書 對譯本[M]. 四川巴蜀書社有限公司, 2021.08:480-489
  • 5.    卓越主編;王玉良等撰寫. 古今成語八用詞典[M]. 北京:開明出版社, 1992.01:184
  • 6.    (清)張廷玉等撰. 明史 第5冊[M]. 長沙:嶽麓書社, 1996.02:4094
  • 7.    柯劭忞著. 二十六史 新元史 5 卷224-卷257[M]. 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1999.04: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