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引玉集

鎖定
《引玉集》是1950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蘇聯版畫集,共收五十九幅,魯迅編選。是“中國現代新興木刻之祖”,魯迅被尊為“現代新興木刻之父”。
中文名
引玉集
別    名
拈花集
作    者
魯迅 [1] 
出版時間
1950年
出版社
上海出版公司
定    價
200 元
開    本
大32開
裝    幀
精裝平裝

引玉集編書背景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印刷所和其鋅版都燒成了灰燼。魯迅逃出戰線,書籍和木刻畫都留在交叉火線下。待魯迅重回舊寓,檢點圖書時,竟發現木刻版畫絲毫也未遭損失;但因心神未定,很長時間沒有再複製。
[2] 

引玉集內容簡介

《引玉集》是由魯迅編選的中國第一部蘇聯版畫集,共收蘇聯名家版畫五十九幅,均為珍貴的蘇聯原版木刻畫。採用玻璃板經印,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名稱由來魯迅在《引玉集》後記中告知書名由來:“因為都是用白紙換來的,所以取‘拋磚引玉’之意,謂之《引玉集》。” [2]  胡風藏此初版本一冊,為魯迅當年所贈。它和魯迅贈與的《海上述林》《珂勒惠支版畫集》成為胡風一家的“紀念品,也是珍藏品,捨不得拿出來翻閲。” 如今這本《引玉集》被北京魯迅博物館的“胡風文庫”收藏。
引玉集 引玉集
主要作品
1 保夫羅夫:《三篇小説》。 [2] 
2 阿察洛夫斯基:《五道河》。 [2] 
3 Vergilius:《Aeneid》〔13〕。 [2] 
4 亞歷克舍夫:《亞歷山大戲院(在列寧格勒)百年紀念刊》。 [2] 
5 波查日斯基:《俄國謎語》。 [2] 

引玉集編撰過程

魯迅是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倡導者與先行者,他生前自費編印木刻畫冊十餘種,印行近萬冊,“以傳給青年藝術學徒和版畫的愛好者”。魯迅在大力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中,是將“引入他山之玉”作為首位的,他在收集外國版畫書刊、畫集、名作原拓的基礎上,編印了《近代木刻選集》《新俄畫選》《士敏土之圖》《一個人的受難》等外國版畫集,但應該説編印蘇聯版畫集是他“自己也沒有豫先想到的”。

引玉集起因

魯迅偶然在《版畫》雜誌上看到了蘇聯木刻家畢斯凱萊夫在《鐵流》一書中所作的插圖,於是寫信委託在蘇聯任教的曹靖華給與搜尋原作。曹靖華不負請託,從作者處尋到木刻並寄來,在信裏他告訴魯迅一個以物易物的好辦法:“那木刻的定價頗不小,但無須付,蘇聯木刻家説印畫莫妙於中國紙,只要寄些給他就好。”魯迅認為可行。前後兩年,魯迅寄贈白紙與舊書六次。而曹靖華先後七次從蘇聯木刻家手中搜尋木刻作品一百一十八幅,寄與魯迅。1933年11月3日魯迅手中已存有七十多幅蘇聯版畫,在給鄭振鐸的信裏首次表示:“我有蘇聯原版木刻,東洋頗少見,想用珂羅版紹介與中國。”這大概就是《引玉集》的初想。

引玉集整理

1934年1月,魯迅從一百多幅原版的木刻畫中選其中六十幅,編《引玉集》。這從他所作的《後記》 “選出六十幅來,複製成書” [3]  一句中可見;但目錄所列卻只有五十九幅,這也可從魯迅親書的廣告可證:“為答作者之盛情,供中國青年藝術家之參考起見,特選出59幅,囑製版名手,用玻璃版精印,神采奕奕,殆可亂真,並加序跋,裝成一冊,定價低廉,近乎賠本,蓋近來中國出版界之創舉也。” 六十亦或五十九,對此李允經先生有一解釋:“這可能是因為畢斯凱萊夫所作《鐵流》之圖第四,分為2幅,而在目錄中算作一幅之故。”

引玉集出版

《引玉集》出版前,有瞿秋白作《代序》,後有魯迅作《後記》,裝幀有精平兩種形式,精裝為紀念本,僅印製50部,非賣品;平裝為流通本,印製250部。由內山完造託東京洪洋社印刷。1934年5月23日魯迅收到洪洋社寄來《引玉集》300本,工料運送總計花費三百四十元。魯迅在編印《引玉集》的同時,也在籌劃着將剩餘的木刻再編一部蘇聯木刻集(初版本發行後,曹靖華繼續為魯迅發寄蘇聯木刻),並將書名定為《拈花集》,1936年3月魯迅在給曹白的信中就表達了這個意願,但天不假年,魯迅很快便去世了。時隔五十年,1986年7月《拈花集》由北京魯迅博物館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收16位蘇聯木刻家作品120幅,魯迅當年的願望得以實現。
《引玉集》出版印行兩種300本,由內山書店經銷,魯迅也曾託人在廣州代銷。從魯迅的書信與日記中得知,魯迅分贈出三十本左右。年底,初版《引玉集》銷售一空。1935年6月此書再版二百一十五本,分紀念本與發賣本兩種。胡風獲贈的為初版平裝流通本(現今視為精裝本),但書信與日記未見記錄,應為魯迅失記。

引玉集作品影響

1931年,8月17日至22日,魯迅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樓房裏,主辦了為期6天的“木刻講習會”。由此,歐洲現代木刻知識和技法在中國得到了初步的普及,一支鋭利的木刻青年新軍開始集結,一場全國規模的新興木刻運動拉開了序幕。
80年來,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之父”,其藝術精神所包含的批判性和現實精神,一直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版畫家。80年來,一屆又一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以同一種方式與魯迅對話,詮釋魯迅精神的本色和特質。
從一八藝社、木鈴木刻社,到抗戰時期活躍的木刻社團以及後來的木刻研究會,中國美術學院的版畫始終站在新興木刻運動的前沿。正如中國美院院長許江所言:在藝術觀念日趨多元,不斷有人質疑現實主義版畫意義的今天,新青年以集體的方式,去追問80年前的魯迅,重啓直面現實和社會關懷的人文擔當。 [4] 

引玉集作者簡介

引玉集 引玉集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為中國文學的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人稱“文思革”。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還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説《阿Q正傳》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已經成為一部“必讀的民族典籍”。還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華蓋集》.《而已集》.《三閒集》.《南腔北調集》等。 在他寫的人物中雖然沒有一個壞形象,但是卻間接表現出了封建社會的殘忍。魯迅先生以筆代戈,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其小説、散文、詩歌、雜文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他的作品被譯成英西等五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