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引灤入津工程

(華北地區跨流域調水工程)

鎖定
引灤入津工程,是將河北省境內的灤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水源地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灤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庫。由潘家口水庫(參見潘家口水利樞紐)放水,沿灤河入大黑汀水庫調節。
引灤工程總乾渠的引水樞紐工程為引灤入津工程的起點,穿越分水嶺之後,沿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境內的黎河進入天津市境內的於橋水庫調蓄,再沿州河、薊運河南下,進入專用輸水明渠,經提升、加壓由明渠輸入海河,再由暗涵、鋼管輸入芥園、凌莊、新開河3個水廠,引水線路全長234千米。
1982年5月11日,引灤入津工程開工。1983年9月11日通水。 [1] 
自1983年9月正式通水以來,引灤入津工程已累計向天津安全供水約333億立方米。 [12] 
中文名
引灤入津工程
外文名
引灤入津
地    址
河北省、天津市
建設時間
1982年5月11日~1983年9月11日
所在流域
灤河、海河
引水線路
234千米

引灤入津工程工程背景

1981年9月27日,天津市引灤工程指揮部成立 1981年9月27日,天津市引灤工程指揮部成立
天津歷史上水資源比較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天津城市用水及農業用水汲用上游各河的基流就能滿足。隨着城市的擴大和工農業生產以及上游水利建設的發展,天津水資源發生了由豐到缺的變化。進入1970年代以來,海河流域出現了持續乾旱,使天津市遭到嚴重水荒。國家為了解決天津用水危機,曾於1972年、1981年、1982年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引黃河水解濟天津市缺水之急,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天津市水源問題。
天津的工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其優劣影響着全國的市場供應和出口任務的完成,還影響着有關省市的工業生產。且天津具有多種發展優勢,只是因水的匱乏制約着其發展。對此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注和重視。早在1972年中央領導就高瞻遠矚地指出把豐富的灤河水提蓄起來,以解決天津和唐山地區用水問題。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就是在黨中央的關懷下開始興建的。
灤河發源於河北省張家口地區的巴彥吐骨爾,流經內蒙古自治區的多倫地區入進河北省,在樂亭入渤海,全長885公里。其上游有閃電河等5條支流,流域面積44600平方公里,多年年平均徑流量46億立方米,有的年份徑流量達74億立方米。據史料載,大旱年灤河也不斷源。潘家口水庫就是建在承德地區寬城縣和唐山地區遷西縣相鄰處的灤河上,總庫容29.3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9.5億立方米,控制灤河流域面積的76%,是近期天津城市用水的一個比較可靠的水源。
引灤入津路徑可行性研究開始於1973年,開始時對路徑提出南線和北線兩個方案。南線由大黑汀水庫壩下向南穿過灤河和還鄉河分水嶺入還鄉河故道,經邱莊水庫再沿還鄉河至寧河縣豐北閘入還鄉河故道,經新挖明渠及利用河道(西關引河、郎園引河)擴挖,經爾王莊水庫至大張莊村東穿永定新河、經新引河、北運河入海河,全長200多公里,其中天津境內61公里,其餘均在河北省境內。北線即實施的路徑。至1981年間,經反覆研究論證,1981年5月15日,萬里副總理在天津主持召開天津用水會議,會上肯定了北線的優越性。7月11日,天津市基本建設委員會正式報出《引灤入津北線工程設計任務書》,同年水利部批覆。1981年9月23日天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審查批准引灤入津工程北線選線方案,同年9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引灤入津工程由天津負責審定,並組織實施。1981年9月27日,天津市委決定建立天津市引灤工程指揮部。 [2-3] 

引灤入津工程輸水線路

批准的北線方案,即從潘家口水庫放水,經大黑汀水庫抬高水位,發電後送入引灤總乾渠,由分水樞紐閘分水,一路流向唐山(南線),稱引灤入唐;一路奔向天津(北線),稱引灤入津。引灤入津穿越灤河、黎河分水嶺的引水隧洞,出洞後流入河北省遵化縣的黎河干流,順流而下注入薊縣於橋水庫,出於橋水庫後循州河迂迴南下入薊運河。在薊運河馬營閘上右岸(南岸)九王莊處的渠首閘引入專用輸水明渠,經寶坻、武清、北郊直達永定新河左岸(北岸)。明渠沿途與12條河渠相交,均採用倒虹吸穿越。在明渠上設置潮白河、爾王莊、大張莊三級提升泵站,在明渠的、中部地區寶坻區爾王莊附近修建爾王莊調蓄水庫一座。灤河水經潮白河泵站進行第一次提升,經明渠入爾王莊泵站再進行二次提升之後,分三路輸水。第一路由爾王莊明渠泵房提升後,通過明渠經大張莊泵站三次提升注入永定新河南邊毗鄰的新引河,經北郊區屈家店涵洞,順北運河到市區入海河;第二路由爾王莊暗渠泵站加壓提升,通過鋼筋混凝土暗渠送至宜興埠加壓泵站,以輸水鋼管分別送至芥園、凌莊子水廠及西河預沉池和新開河水廠;第三路向塘沽區送水,由爾王莊附近的高莊户泵站提取引灤專用明渠水,途經寶坻、寧河兩縣,中途經北淮澱泵站送到塘沽區的北塘水庫和塘沽水廠。爾王莊水庫由爾王莊暗渠泵站補水,起調蓄水作用。
引灤入津工程自大黑汀水庫壩下引灤總乾渠0+500處起,至天津市區西河水廠預沉池,輸水線路全長234公里。其中隧洞及上下游連接全長12.4公里,黎河輸水57.6公里,於橋水庫庫區長26公里,州河輸水52公里,薊運河2公里,九王莊至爾王莊明渠47.2公里,爾王莊至宜興埠泵站暗渠26公里,宜興埠至西河預沉池10.8公里。 [4] 
引灤入津水源地潘家口水庫 引灤入津水源地潘家口水庫
屈家店新引河節制閘 屈家店新引河節制閘

引灤入津工程工程概況

1981年6月14日國發(1981)102號文件批轉的《關於解決天津城市用水問題會議紀要》中指出:“……在潘家口水庫可分配水量19.5億立方米中,分配天津城市用水10億立方米”。相應保證率75%。引灤入津輸水工程的設計流量按照每年輸水10億立方米考慮,並且留有餘地,以便灤河豐水年份能輸送更多水量入津。
於橋水庫以上輸水每年按7個月考慮工程規模,相應設計流量6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為75立方米/秒。於橋水庫以下輸水每年按9個月考慮工程規模,設計流量按50米立方米秒。其中州河鑑於要兼顧行洪排澇和其他用水設計流量確定為100米立方米秒;專用明渠設計流量50米立方米秒;爾王莊泵站以下專用明渠設計流量30米立方米秒,輸水暗渠設計流量19.1米立方米秒;宜興埠泵站以下通往西河預沉池設計流量12.73米立方米秒,通往新開河水廠設計流量6.37米立方米秒。
1981年8月1日水利部批覆引灤入津工程北線的設計任務書後,天津市立即着手組織設計隊伍,先後有18個單位參加了設計工作。許多設計工作要和勘測、施工交叉進行,設計入員克服各種困難,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在正常情況下設計週期至少需要兩年才能完成的任務。據統計,引灤入津工程共提出設計任務書1份,選線報告2份,方案報告1份,初步設計報告33份,完成圖紙9115張。
依據國務院文件精神,引灤入津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等由天津市負責審定,組織實施。初步設計及概算的審批由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 [4] 
分水樞紐
河北省遷西縣的引灤樞紐閘 河北省遷西縣的引灤樞紐閘
總乾渠分為入唐、入津兩條分乾渠。並分別建分水控制閘門,呈“丫”字型結構。入唐閘3孔,設計流量8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100立方米/秒;入津閘3孔,設計流量6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75立方米/秒。 [4] 
隧洞及其上下游連接工程
引灤入津隧洞工程 引灤入津隧洞工程
為鋼筋混凝土無壓隧洞,設計流量6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75立方米/秒。隧洞總長12394.5米,其中洞挖長9666米,明挖長1724米,明渠779米,消能及擴散段長225.5米。隧洞進口設檢修閘,出口設防洪閘。洞挖及明挖斷面均為半圓拱直牆型,洞挖部分採用模澆混凝土及噴錨鋼筋混凝土襯砌,明挖部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明渠為矩形斷面,鋼筋混凝土結構。 [4] 
黎河整治工程
河北省遵化市“引灤入津”輸水河道黎河一段 河北省遵化市“引灤入津”輸水河道黎河一段
在上游段長12.34公里內,按過流60立方米/秒規模進行整修,使河底寬達到50~90米、縱坡1/141~1/337,兩岸堤頂寬4米,高3.5米,漿砌片石護岸23處,長3.3公里。對中、下游段43段處險工做漿砌片石及壩護砌8.76公里,323米河段裁彎取直建橋35座。 [4] 
於橋水庫大壩加固及州河整治工程
“引灤入津”工程重要調蓄水庫於橋水庫 “引灤入津”工程重要調蓄水庫於橋水庫
於橋水庫大壩加固工程設計標準按千年一遇,可能最大洪水校核,大壩“改為Ⅰ級建築物”,地震設防烈度由7度提高到8度,總庫容由13億立方米增加為15.59億立方米。從於橋水庫以下到寶坻區九王莊區間,利用州河輸水,輸水河段長56公里,整修險工段25處,總長為11.2公里,修築漿砌片石護岸。填築高4米,頂寬2.5米均質土埝5公里。在岔口村附近建過流能力為250立方米/秒閘橋一座,以防灤河水沿泃河上溯。 [4] 
專用輸水明渠
輸水明渠 輸水明渠
專用輸水明渠從寶坻區九王莊引灤明渠進水閘開始,至天津市北郊區大張莊泵站止,全長64.2公里,渠道縱坡1/20000,梯形斷面。九王莊至爾王莊泵站長47.2公里,渠底寬22米,邊坡1∶3,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設計水深3米。爾王莊至大張莊泵站長17公里,邊坡1∶3,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設計水深3米。 [4] 
引灤明渠上的倒虹吸及橋樑
引灤輸水明渠與12條河道交叉。為確保水質不受污染,均用倒虹穿越,總長2781.1米,均以小穿大。明渠穿大河的6條,總長2166米;河道穿明渠的6條,總長615.5米。其中永定新河倒虹吸為圓型鋼管,其餘均為鋼筋混凝土箱涵。鮑邱河、潮白新河、引青入潮3座倒虹,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機場排污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倒虹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還有河道穿明渠的窩頭河倒虹、菜芽莊倒虹、青龍灣故道倒虹、小白莊排幹倒虹、閻東渠倒虹、郎園引河倒虹。設計流量依次為:10、10、5、3、2、20立方米/秒。引灤明渠上新建公路橋7座,交通橋2座、生產橋34座。 [4] 
提升泵站工程
因明渠位於平原地區,流程又長,不能全線自流輸水,從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採用三級提升輸水。
潮白新河(一級)提升泵站:位於潮白新河左岸,距九王莊渠首閘約13公里。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安裝主機7台(備用2台)。選用18CJ-63型水泵,轉輪直徑1.8米,單機流量10立方米/秒,揚程6.3米,配備TL900-24/2150型同步電機,功率900千瓦。主機房長64.3米,寬12.4米,高26.36米。該站兼顧部分地區農田排瀝任務。
爾王莊(二級)提升泵站:位於爾王莊水庫東南端,距潮白新河泵站約34公里,該站設明渠及暗渠補庫兩座泵房。
明渠泵房: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安裝主機5台(備用2台)。選用18CJQ-34型水泵,轉輪直徑1.8米、單機流量9.92立方米/秒,揚程3.4米,配備TL630—24/2150型同步電機,功率630千瓦。進水流道為肘型,出水流道為直管拍門,用液壓拉桿緩衝斷流。主機房長42.8米,寬12米,高21.12米。
暗渠補庫泵房:暗渠及補庫兩套機組安裝在一個泵房內,向暗渠送水機組:流量20立方米/秒。設計安裝主機7台(備用2台)。選用12CJQ-90型水泵,轉輪直徑1.2米,單機流量4立方米/秒,揚程10.5米,配備TL630-16/1730型同步電機,功率630千瓦。
補庫機組:設計流量5立方米/秒。設計安裝主機3台。選用12CJD-90型水泵,轉輪直徑1.2米,單機流量5立方米/秒,揚程9.2米,配備TL630-16/1730型同步電機,功率630千瓦。兩個進水流道均為肘型,暗渠出水管直徑1.4米,設有電動蝶閥和逆止閥,由壓力箱送入輸水暗渠,補庫出水流道為直管,用電動閥門斷流。庫水通過暗渠泵房或泄水閘均可送入暗渠及明渠。主機房長60.8米,寬12米,高20.72米。該站設計總流量為65立方米/秒,共裝機組15台,電機總功率9450千瓦。站內設35千伏變電站一座,裝5000千伏安變壓器2台,以35千伏雙迴路供電。
大張莊(三級)提升泵站:位於永定新河左岸,距爾王莊泵站17.2公里。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安裝主機5台(備用2台)。選用18CJ-63型水泵,轉輪直徑1.8米,單機流量10立方米/秒,揚程5米,配備TL900—24/2150型同步電機,功率900千瓦。該站兼顧部分地區農田排瀝任務。 [4] 
水閘工程(共建閘5座)
九王莊渠首閘。設在專用明渠的起點,位於寶坻區九王莊村東南的薊運河右岸,距馬營節制閘上游約440米處。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採用3孔涵閘,每孔2.5×2.5米,洞身長36米,閘底高程-1.3米,閘上設計水位2.5米,防洪水位7.5米。
大張莊節制閘。原閘位於新引河與永定新河匯流處的上游,是新引河向永定新河泄水的節制閘。設計流量380立方米/秒,為木疊梁閘門,啓閉不便,漏水嚴重。為減少灤水流失,防止倒灌污染,需改建此閘。新閘位於原閘上游,設計流量仍為380立方米/秒,採用13孔平板鋼閘門,每孔淨跨9米,設固定式液壓啓閉機。
在明渠沿線設有排瀝閘3座。在汛期將其所在地區的瀝水排入明渠,然後由設在泵站的排澇河道分別排入潮白新河和永定新河。其中安家橋閘3孔,每孔3×3.5米,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陳家庵閘2孔,每孔2.2×2.25米,設計流量10米立方米秒。大張莊閘1孔,高4米,寬3.8米,設計流量20米立方米秒。 [4] 
農田水利修復、改造工程
輸水明渠切斷或佔用了原排灌系統,為此需修建配套工程102項。主要工程項目有:揚水站、小泵點、排灌渠、暗管、渡槽、涵閘、農橋等。 [4] 
爾王莊水庫工程
爾王莊水庫及引灤明渠 爾王莊水庫及引灤明渠
為確保城市供水安全,在寶坻區南端窪地上新建一座平原調蓄水庫。水庫設計蓄水位5.5米時,總庫容為4530萬立方米;死水位2米時,死庫容為662萬立方米;有效庫容為3868萬立方米,可供芥園、凌莊、新開河3座水廠約28天的用水量。水庫佔地11.05平方公里,需拆遷黃花澱村59户。水庫圍堤長14.63公里。為均質土堤,按7度地震複核。堤頂高程6.84米,在堤頂上設1.2米高砌石防浪牆,堤頂鋪7米寬瀝清路面。圍堤內外坡均為1∶3,內坡用漿砌片石護砌,外坡用草皮護坡。為向水庫補水及泄空水庫,在圍堤上建涵閘兩座。 [4] 
爾王莊至水廠輸水工程
輸水暗渠由爾王莊暗渠泵房壓力箱後至宜興埠泵站前池,為減少外界污染,少佔農田,採用由暗渠直接供水。全長25.97公里。設計流量19.1立方米/秒,流速0.87米/秒,工作壓力1千克/平方釐米,採用雙孔3.35×3.35米鋼筋混凝土方涵。沿線共穿越公路4條,二級以上河渠10條。
分兩期施工,一期工程於1983年9月11日正式通水,二期工程於1984年國慶節前完工。
宜興埠泵站位於宜興埠鎮東北角。在輸水暗渠末端,為中途加壓泵站,站內設兩套機組,分別由兩條鋼管送入市內的2個水廠。
向西河預沉池送水機組,設計流量12.73立方米/秒,裝卧式離心泵12台(備用3台),其32SA—10型泵10台,單機流量1.42立方米/秒,揚程18米;32SA-10A型泵2台,單機流量1立方米/秒,揚程52米,分別配以1000及630千瓦電機。
向新開河水廠送水機組。設計流量6.37立方米/秒,裝卧式離心水泵6台(備用2台),其中32SA-19型泵4台,轉輪直徑0.8米,單機流量1.6立方米/秒,揚程26米;24SA—18型泵2台,轉輪直徑0.6米,單機流量0.9立方米/秒,揚程32米,分別配以570及380千瓦電機。該站共裝機18台,總設計流量19.1立方米/秒。該站由220千伏及110千伏雙迴路供電。主機房長96米,寬18米,高14.1米。輸水鋼管有兩條,共長14340米。向西河預沉池送水鋼管長10670米,設計最大流量12.73立方米/秒,平均流速2.593米/秒。管徑2.5米,承受內壓10千克/平方釐米。向新開河水廠送水鋼管長3670米,設計最大流量6.37立方米/秒,平均流速2.501米/秒。管徑1.8米,管厚16毫米,承受內壓8千克/平方釐米。
防腐:內防腐,採用水泥砂漿剛性防腐,其中特殊管段採用飲水容器環氧塗料,底漆、面漆各一道。外防腐,採用不飽和聚脂玻璃鋼。按不同的地質差異分別採取4層、7層、9層作法。另設有陰極防護裝置。西河取水口(此工程未實施) [4] 
新開河水廠工程
位於市內河北區新開河右岸鹽坨村東。近期規劃日產水50萬噸,按53萬噸設計,時變化係數選用1.5,每小時供水能力31250噸,出廠水壓為4.5千克/平方釐米。遠期日產水100萬噸,建成投產後,可開始回灌地下水以控制地面沉降。廠內設變電站,裝6300千伏安變壓器兩台,由35千伏雙迴路電源供電。出廠幹管4條,其中直徑1.5米的一條,1.2米的3條,共長81.8公里,配水支管19公里,可確保市區有效水壓2.5千克/平方釐米。 [4] 
引灤入塘工程
塘沽位於天津市東南,是天津新港和經濟開發區的所在地。人口38萬,海洋化工、石油、製鹽、造船等工業集中於該區。近幾年來,人民生活、工業生產、港口用水比天津市區還要困難。由於地面水苦鹹,用水基本靠地下水(含氟量高)維持。因此井水位日趨降低,打井深度由20年前的40米,逐漸增加到250~500米,最深的井曾達1200米。地面沉降比天津市區嚴重。1982年,塘沽區為引用永定新河棄水修建了庫容1500萬立方米的北塘水庫,但水源無保障,因此決定每年從引灤水中向塘沽送水6300萬立方米。引水線路:從寶坻區高莊户村南引灤明渠左岸引水,經高莊户泵站提升後,順青龍灣故道向東南延伸到寧河縣,過東塘坨閘後沿潮白新河右岸穿七里海,由倒虹吸穿越津塘運河,再經北淮澱泵站提升,繼續沿潮白新河右岸向東南至塘沽區寧車沽防潮閘上游,再以倒虹吸穿過永定新河後東行沿北塘水庫西側,經調節池、北塘加壓泵站,送至塘沽水廠。全長44.3公里,全線設計流量均為3立方米/秒,採用雙排直徑1.2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1984年先鋪設一條),共建提升泵站2座,交叉工程33座。 [4] 
供變電工程
引灤入津工程系天津市的主要水源工程,按其性質定為二類負荷用電單位,均以雙迴路電源供電。於橋水庫以下6個35千伏變電站總容量為56800千伏安,設計在沿線建高壓變電站3座。其中:110千伏變電站2座。即隋莊子變電站裝31500千伏安變壓器1台,北孫莊變電站裝31500千伏安變壓器2台。220千伏新開河變電站1座,裝120000千伏安主變壓器1台。共需架設220千伏線路15公里,110千伏線路32公里,35千伏線路98公里,埋設電纜3.5公里。沿線其他用電電源,均由所在地區10千伏線路就近供電。 [4] 
通訊工程
引灤入津工程系跨流域、跨省市、遠距離輸水工程,考慮到汛期防洪排澇,要求全線設施調度指揮萬無一失,因此按一類標準設置通訊工程。設置原則:能利用原有的不新設,能搞成專線的不合用,能敷設地纜的不架明線,有線與無線同時並用互為補充。主要項目:調度交換台2處,設在爾王莊泵站和新開河水廠兩個地方。專用調度電話31部,分在各站點。60門調度交換機2部。磁石交換機100門的1部,50門的2部。載波終端機60路的2部,12路的6部,單路的10部。共計安裝電話93部。共需架設幹線337公里,支線100公里。 [4] 
水文及水質監測設施
為及時掌握引水、蓄水、供水水量及水質的變化動態,加強調度管理,在沿線設置水文、水質監測設施。共計設置水文測站13處,水文觀測點23個,水準點34個,永久水尺29組,水位計28個,其中電傳的5個,自記的23個,觀測水井8眼,專用測流橋4座,測流纜道9條等觀測設施。 [4] 

引灤入津工程工程建設

形式典禮 形式典禮
遷西縣景忠山下100米深處9690米長的十號洞 遷西縣景忠山下100米深處9690米長的十號洞
引灤入津明渠開挖工程大張莊北市區工地 引灤入津明渠開挖工程大張莊北市區工地
遵照1981年9月25日國務院文件精神,天津市委、市政府組織強有力的指揮機構——引灤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由副市長李瑞環親自掛帥,親自指揮。召開了四次黨委全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解決引灤施工的安排部署問題,提出大幹400天任務提前完,要求在1983年“七月完工,八月試通水,十·一通水”。
自1981年11月11日至1982年5月11日是以承擔開鑿隧洞施工任務的兩支部隊率先開赴遷西和遵化兩縣隧洞施工現場而揭開序幕。與此同時,承擔倒虹、泵站、水庫、河道整治、橋樑等工程施工的各路參建隊伍也源源開赴現場,自1982年5月11日至1983年7月31日,以113項通水工程為重點,包括102項農田修復配套工程齊頭並進,按照提前通水的要求劃分為四個階段性戰役來組織實施。 [5] 
1982年7月15日召開引灤入津工程指揮部黨委全委(擴大)會,會議做出了1983年國慶節前通水的建議。到四季度初第二次黨委會召開之前,全線提前完成了三季度施工任務。隧洞正洞掘進達4000多米,佔總長30%,並實現了隧洞進口與1號斜井於9月5日第一次貫通;全線80項通水工程開工;56項完工;三座泵站施工。你追我趕,不斷刷新施工進度記錄。1982年10月7日至9日召開第二次黨委全委(擴大)會議,做出了1983年國慶節提前3個月實現引灤入津的決定,並提出了確保這一目標達到的實施計劃和措施。實施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對引灤工程做過多次重要指示,給了很高的評價,中央領導親臨工地視察慰問,做重要指示,水電部部長錢正英受國務院委託適時在津召開通水協調會議。到1983年3月上旬,全部通水工程開工並進入主體會戰,其中半數以上工程完工。 [5] 
1983年3月9日至11日召開第三次黨委全委(擴大)會議,提出“七月完工,八月試水、九月驗收、十·一通水”的十六字部署。至6月上旬,整個工程量完成了80%。
1983年6月16日至18日召開第四次黨委全委(擴大)會議,會議提出了總結開工以來的400天,更自覺地大幹今後40天的戰鬥號召。到1983年7月底113項通水工程勝利完工(包括農田修復配套工程完成201項),全線具備了通水條件。
為了保證引灤工程在9月11日正式通水萬無一失,自1983年7月16日至9月1日對引灤全線進行了分段通水試運行,經過試通水為引灤入津正式通水創造了條件。9月5日上午8時潘家口、大黑汀水庫提閘放水,引灤入津全線通水。9月11日清澈甘甜的灤河水送到天津市千家萬户。 [5] 
引灤入津全部工程共計215項,其中1983年的保通水有113項。全部工程共完成土方3460萬立方米,石方166.67萬立方米,澆築混凝土63.73萬立方米。合計使用水泥36萬噸,鋼材11.2萬噸,木材5.4萬立方米,設備2776台套,物料總重約430萬噸。工程徵地共計71850畝,其中永久性佔地37581.4畝,臨時徵地34268.7畝。總概算投資11.34億元。有168個縣團級勘測、設計、施工、科研、大專院校等單位參加建設。施工隊伍平時5萬多人,高峯時達17萬人。 [5] 
引灤入津隧洞施工 引灤入津隧洞施工
1983年9月12日,引灤入津通水儀式在三岔河口舉行 1983年9月12日,引灤入津通水儀式在三岔河口舉行
引灤子項目引灤入塘通水儀式 引灤子項目引灤入塘通水儀式

引灤入津工程工程維護

為高標準管理維護好引灤入津工程,從1983年至2002年,國家累計投資4億多元,先後組織實施了明渠護砌、黎河整治、隧洞補強加固、三大泵站機電設施更新改造、暗渠檢修加固等數百項維修配套工程,使引灤入津工程不斷得以完善。從2002年起,啓動了總投資23.994億元的引灤入津水源保護工程,2005年9月,全長34.14公里的新建暗渠工程全部完工,明渠27.63公里護坡、61.89公里護底、95.26公里封閉隔離網帶架設提前告竣,明渠全線綠化面積達449.4萬平方米,明渠兩側形成了寬35米、長64.2公里的蜿蜒的綠化帶,配上坡頂筆直伸展的硬化路面,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6] 

引灤入津工程引灤精神

河北省遷西縣的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 河北省遷西縣的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
1983年6月30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表揚引灤入津工程是全國重點建設的榜樣,要求大家研究這個工程的經驗。他還讚揚參加建設的解放軍完成任務又快又好又省。
同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挑選得力幹部是重要的一招》,稱讚引灤工程為全國重點建設做出了榜樣。8月16日發表了《人民軍隊打天下又建天下》社論,讚揚解放軍為加快引灤入津工程建設所做的重大貢獻。9月12日發表了《重點建設工程的榜樣》社論、高度讚揚了“引灤精神”。10月1日發表了《紮紮實實,奮發向前》,號召各條戰線的人們,按照黨的十二大提出的宏偉奮鬥目標,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同時提到引灤入津工程提前勝利完成是個很好的榜樣。
天津三岔河口的引灤入津紀念碑 天津三岔河口的引灤入津紀念碑
引灤入津工程展覽館 引灤入津工程展覽館
中共天津市委員會、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市內三岔河口立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
時任李瑞環市長在天津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作《關於勝利完成引灤入津工程的報告》中總結了引灤通水勝利實現的經驗,把引灤施工中,用羣眾智慧創造出來的引灤精神概括為六句話:為民造福的偉大思想,頑強拼搏的革命鬥志,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團結協作的高尚風格,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5] 

引灤入津工程工程管理

引灤入津工程,自隧洞分水樞紐閘下至宜興埠泵站段,由天津市引灤工程管理局管理。其管理體制,全線實行集中調度、分段管理。引灤工程管理局與天津市水利局合署辦公,派出常設管理機構職能處——引灤工程管理處。負責引灤各處的技術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各項工作,協調、安排完善配套項目和調水等項管理事宜,同時兼管引灤通訊、招待所以及地方防汛除澇等工作。引灤沿線分段設隧洞、瀑河、於橋水庫、潮白河、爾王莊、宜興埠6個管理處,處下屬分設科室及泵站、渠庫閘所。各處均建立黨政工團組織。引灤編制1212人,到1990年底實有職工1007人。
引灤工程自1983年通水以來,逐步安排工程的維修及完善配套。8年間安排維修工程1309項,投資累計5768.63萬元;機電維修374項,投資843.67萬元;房屋維修44項,投資119.785萬元;綠化工程投資233.624萬元,植樹233.124萬株。
引灤沿線設置13個水文站、13個觀測點,以獲得工程各項水文數據。為了監測引灤沿線水質,在引灤工程管理處建立化驗室(後交於橋水庫管理處管理、工管處內設立水質保護科。沿線設立13個定期監測點,定期觀測水質,並採取措施,保證引灤水質良好,達到國家二級水飲用標準)。
引灤輸水調度工作由市局統一領導,分兩級調度管理。市局水源處負責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向於橋水庫調水及向海河與市自來水公司的供水計劃。引灤工程管理處設水情調度科,負責引灤隧洞入口至大張莊泵站區間的二級輸水調度工作。引灤各處設水調科,負責本處管範圍內的輸水調度工作。引灤管理處根據輸水情況,將指令及時下達各處水調科(或專人)執行。
為使引灤管理實現現代化、制度化、科學化,充分發揮輸水功能,確保機電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引灤各處結合自己工作範圍內業務實際,均分別制定出一系列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和輸水運用辦法,以保證各項工作依章進行。
按照規章要求對各項工程進行了必要的觀測。主要有:隧洞觀測。對其除做水文觀測外,尚有隧洞本身原型觀測。隧洞在建設期,內設7個觀測斷面,埋設119支傳感器,進行鋼筋應力、外水壓力、測縫、圍巖温度等4個項目觀測。通過長系列觀測資料分析發現,隨着温度的變化,在停水期間,鋼筋應力數值變化較小,而在通水期間數值變化較大。總的趨勢是襯砌內側鋼筋應力隨温度的升高拉應力增加,壓應力減小,温度降低則相反。通過資料分析,鋼筋最大拉應力值和最大壓應力值,均在允許值範圍內,且應力值變化不大,處於比較穩定狀態;另外是對於橋水庫大壩進行了大壩變型、固結及滲透觀測。據資料分析,1960年至1961年建庫初期,土壩沉陷最快,自1963年基本趨於穩定,以後逐年減少,壩體逐漸趨於穩定,實際最大累計垂直位移量417毫米,實測最大累計水平位移量118毫米。觀測資料顯示,大壩固結量逐年減小,年固結率逐年降低,大壩趨於穩定狀態。大壩滲流量及各測壓管水位具有逐年減小趨勢。
寶坻爾王莊供水樞紐調度控制中心 寶坻爾王莊供水樞紐調度控制中心
引灤入津工程各管理單位把微型計算機技術逐步引入工程管理和生產實踐,先後建成了於橋水庫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於橋水庫大壩測壓管水位遙測系統,三大泵站微機監測控制系統,引灤輸水調度微機管理系統,隧洞原型微機觀測系統,閘門啓閉微機控制系統,財務管理也逐步實現微機化。 [7] 

引灤入津工程工程效益

引灤入津工程多年來運用正常。隧洞於1983年8月15日試通水,1983年9月11日正式通水,到1990年底累計通水36次,累計通水958天,累計通水量86億立方米,幾年來平均過水流量為50立方米/秒。黎河從1983年9月至1990年底共輸水36次,共過水983天,總輸水量為39.5135億立方米。於橋水庫自1983年納入引灤管理後,從1983年至1990年,潘家口水庫調於橋水庫總水量39.6683億立方米。於橋水庫本流域產生的徑流量為24.085億立方米,入於橋水庫總量為63.7533億立方米,出庫總量為61.3515億立方米,其中天津市引水55.408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4.98億立方米,棄水1.0992億立方米。潮白河泵站自1983年9月利用泵站提水以來,到1990年底共輸水47.653億立方米。爾王莊明暗渠泵站總水量為44.912億立方米。大張莊泵站自1983年9月運行以來至1990年底輸水量為19.962億立方米(不包括暗渠輸水)。爾王莊水庫自1983年9月到1990年底,共計調劑水量6.3113億立方米,出庫供市量4.986億立方米。 [7] 
至2005年,安全輸水運行22個年頭,累計向本市供水169億立方米。 [7]  至2009年9月11日已經安全運行26個年頭,累計向天津供水192.2億立方米。 [8] 
該工程通水,結束了天津人民喝苦鹹水的歷史,從根本上扭轉了天津缺水的緊張局面,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協調發展。
引灤入津前,因地表水資源緊缺,只好超量開採地下水,造成地表大面積沉降。全市11919.7平方公里內,有7300平方公里地面下沉。引灤入津後,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市區年平均沉降量已經由1985年的86毫米,減緩到2005年的25毫米。通水22年來,累計提供城市環境用水近10億立方米,改善了園林綠地灌溉條件,全市園林綠地由引灤入津前的1053萬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1593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由8%提高到2005年的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1.56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8.1平方米。提高了天津人民生活質量,過去天津居民飲水取自海河,雖經淨化處理,但自來水氯化物含量仍遠遠超過標準,遇上枯水季節,水質更壞,氯化物含量高達每升1500毫克,相當於在每立方米水中加了1500克鹽。引灤入津後,居民飲用水水質明顯改善,在全國水質監測抽查中,天津飲用水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成為全國飲用水質良好城市之一。 [6] 
工業生產缺水的被動局面得到扭轉,不僅使用水較多的缺水企業全部恢復生產,而且使天津港獲得了新生,新港船閘得以重新開啓使用,停產三年之久的內河港區碼頭恢復了生產;同時為新建企業提供了可靠水源,加速了工業發展,改善了投資環境,成為天津經濟和社會發展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8] 

引灤入津工程運行問題

引灤入工程通水以後,經過運行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黎河為引灤入津輸水的一條重要河道,該河原為行洪排瀝天然河道,屬山區型,坡陡流急,河牀寬窄,深淺變化大。引灤入津工程輸水後,出現河牀下切,兩岸沖刷,多段護坡、建築物基礎遭破壞。管理、科研和設計部門經試驗研究找出了河道水流規律,並逐步採取治理措施,穩定了輸水水流流態,使河牀的破壞情況得到緩解。
引灤入津工程全長234公里,沿線佔用了黎河、州河兩條行洪排瀝河道,由於歷史原因,沿線居民、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生活污水和新建工業企業廢水均處理不當或不加處理就排入兩河,引灤入津工程投入運行後對此進行嚴格控制,使向天津市供水水質標準達到:氯化物<80毫克/升,氨氮<0.5毫克/升,其它均不超標。 [9] 
潘家口水庫與大黑汀水庫,引灤入津工程的起點,也是天津和唐山的城市水源地。根據水利部2011年頒佈的《關於公佈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名錄的通知》,潘家口水庫與大黑汀水庫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水源地。然而在大黑汀水庫,養魚網箱,大量養魚的飼料,每天都在進行拋灑。對水源形成了污染。
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黎河段,黎河河道全長76千米,引灤入津工程在這裏借用了50多千米河道進行輸水。河道兩岸的採礦點和精選鐵礦廠對灤河水質形成威脅。
於橋水庫是天津市唯一的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產捕撈、水產養殖也影響着下游水質。 [10] 
2017年6月,天津市正式與河北省簽訂了《關於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根據《協議》內容,2016年至2018年,河北省、天津市各出資3億元共同設立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專項用於引灤入津水污染防治工作。此後,津冀兩地還將持續探索流域治理的區域協同新模式。 [1] 
2023年4月21日10時,隨着引灤樞紐閘開啓,2023年引灤入津、入唐春季供水工作正式啓動。本次供水主要用於津唐兩市城市生活、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計劃供水3.5億立方米,其中向天津市供水2.5億立方米,向唐山市供水1億立方米。 [11] 
2023年9月,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引灤入津工程自1983年9月正式通水以來,已累計向天津安全供水約333億立方米。 [12] 

引灤入津工程影視作品

2023年是新中國第一個跨流域大型城市調水工程——引灤入津工程正式通水40週年。天津海河傳媒中心把握時代重大主題,傾心製作的紀錄片《思源》,於2023年10月18日晚20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13] 
參考資料
  • 1.    “引灤入津”:一座流動的豐碑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04-14]
  • 2.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309 .
  • 3.    王立林, 黃燕菊, 王鴻雁. 引灤入津工程水資源挖潛途徑分析[J]. 水科學與工程技術, 2007(5):18-20.
  • 4.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310-315 .
  • 5.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315-316 .
  • 6.    引灤入津安全輸水22年 供水169億立方米  .天津北方網[引用日期2020-05-15]
  • 7.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317-318 .
  • 8.    朱龍基, 範蘭池, 林超. 引灤入津工程水質時空演化規律分析[J]. 水資源保護, 2009, 25(2):15-17.
  • 9.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319 .
  • 10.    王葳. 引灤入津工程簡介[J]. 土木工程學報, 1984(1).
  • 11.    2023年引灤春季供水正式啓動!  .中國水利.2023-04-21[引用日期2023-04-21]
  • 12.    引灤入津工程已累計向天津供水約333億立方米  .央視網.2023-09-09
  • 13.    紀錄片《思源》今晚央視開播  .百家號.2023-10-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