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弓果黍

鎖定
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是禾本科弓果黍屬一年生草本 [4]  植物。其稈較纖細;葉鞘常短於節間,頂端圓形,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由上部稈頂抽出,分枝纖細,腋內無毛,第一穎卵形,第二穎舟形;花果期9月至次年2月。 [5] 
弓果黍原產中國江西、廣東、廣西、福建和雲南等省區, [6]  現中國長江流域以南,亞洲熱帶地區和太平洋島也有分佈。 [7]  弓果黍喜温暖濕潤氣候,耐蔭性強,抗草性一般。弓果黍既可採用種子播種,又可採用分株繁殖。 [8] 
弓果黍在園林應用上,目前只能作為林下廕生觀賞植物栽培。 [9] 
中文名
弓果黍
拉丁學名
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弓果黍屬
弓果黍

弓果黍形態特徵

弓果黍
弓果黍(2張)
禾本科弓果黍屬一年生草本 [4]  植物。稈較纖細,花枝高15-30釐米。葉片長3-8釐米,寬3-10毫米,邊緣粗糙 [1]  葉鞘常短於節間,邊緣及鞘口被疣基毛或僅見疣基,脈間亦散生疣基毛;葉舌膜質,長0.5-1毫米,頂端圓形,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8釐米,寬3-10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稍收狹或近圓形,兩面貼生短毛,老時漸脱落,邊緣稍粗糙,近基部邊緣具疣基纖毛。圓錐花序由上部稈頂抽出,長5-15釐米;分枝纖細,腋內無毛;小穗柄長於小穗;小穗長1.5-1.8毫米,被細毛或無毛,穎具3脈,第一穎卵形,長為小穗的1/2,頂端尖頭;第二穎舟形,長約為小穗的2/3,頂端鈍;第一外稃約與小穗等長,具5脈,頂端鈍,邊緣具纖毛;第二外稃長約1.5毫米,背部弓狀隆起,頂端具雞冠狀小瘤體;第二內稃長橢圓形,包於外稃中;雄蕊3,花葯長0.8毫米。染色體2n=18。 [1-2]  花果期9月至次年2月。 [5]  [10] 

弓果黍生長環境

弓果黍
弓果黍(5張)
弓果黍生於丘陵雜木林或草地較陰濕處。 [1] 

弓果黍分佈範圍

弓果黍原產中國江西、廣東、廣西、福建和雲南等省區, [6]  現中國長江流域以南,亞洲熱帶地區和太平洋島也有分佈。 [7]  模式標本採自泰國。 [1] 

弓果黍生長習性

弓果黍喜温暖濕潤氣候,耐蔭性強,抗草性一般。 [8] 

弓果黍繁殖方法

弓果黍既可採用種子播種,又可採用分株繁殖。 [8] 

弓果黍下級分類

散穗弓果黍(變種)(海南植物誌)圖版59:9
與原變種區別為:葉舌長1-1.2毫米,頂端近圓形,無毛;葉片常寬大而薄,線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15釐米,寬1-2釐米,兩面近無毛,脈間具小橫脈,近基部邊緣被疣基長纖毛。圓錐花序大而開展,長可達30釐米,寬達15釐米,分枝纖細;小穗柄遠長於小穗。染色體2n=36。花果期5-12月。 [1] 
產廣東、廣西、湖南、台灣、雲南、貴州和西藏(墨脱)等省區;生於山地或丘陵林下。印度至馬來西亞,日本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尼泊爾。 [1] 
瘤穗弓果黍(變種)(海南植物誌)圖版59:11-13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第二穎及第一外稃具點狀瘤體及短毛。 [1] 
產自中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和雲南等省區;生於丘陵草叢中。亞洲南部一些地區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泰國。 [1] 

弓果黍主要價值

弓果黍 弓果黍
弓果黍在園林應用上,目前只能作為林下廕生觀賞植物栽培。 [9] 
參考資料
  • 1.    弓果黍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弓果黍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4-20]
  • 3.    弓果黍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
  • 4.    劉凱昌主編,廣東森林植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04,第380頁
  • 5.    弓果黍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3]
  • 6.    弓果黍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3]
  • 7.    劉凱昌主編,廣東森林植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04,第380頁
  • 8.    趙世偉主編,園林工程景觀設計植物配置與栽培應用大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09,第1884頁
  • 9.    趙世偉主編,園林工程景觀設計植物配置與栽培應用大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09,第1884頁
  • 10.    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