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弄福公路

鎖定
弄福公路位於凌雲縣下甲鄉,距縣城40公里,距下甲鄉政府20公里,是彩架村通往弄福、坪山、閣樓村的村級公路全長30公里,該路受益覆蓋下甲、沙裏兩個鄉6個貧困村2.3萬人,於1999年1月修建竣工。
中文名
弄福公路
地理位置
凌雲縣下甲鄉
全    長
30公里
距縣城
40公里

目錄

弄福公路基本狀況

堪稱人間奇蹟的弄福公路是整個廣西一九九八年鄉村路建設大會戰的經典之作,也是當時百色地區村級道路建設大會戰中最艱險的工程。全線總打通3個分別長228米、70米、40米的遂道,天枰了一個長80米、深28米的深洞,開挖土石方46.6萬立方米,漿砌石磚牆159萬立方米,幹砌擋土牆10.7萬立方米,全線修建了12個迴轉彎,從海拔300多米一直盤旋到1200米,它是建成接通了坪山至閣樓的斷頭路,使縣城至沙裏瑤族鄉的里程比原來縮短了30公里,還為凌雲至巴馬的跨線公路找到了便捷的路徑。李長春同志2002年考察弄福公路時指出“弄福公路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的佐證!”2002年5月9日,國家扶貧辦主任呂飛傑站在弄福的觀景台上感慨地説:“北有紅旗渠,南有弄福路”。如今,弄福公路已成為凌雲縣的旅遊景點,還被確認為“艱苦創業教育基地”。

弄福公路由來

當我們走在這裏看到這塊“人間奇蹟——弄福公路”時,可能遊客會不解地問,一條公路也能稱得上人間奇蹟?
可能生活在城市和平原的人想象不出生活在大山重圍中的人們對路的企盼和修路的艱辛。早在1986年,這裏的羣眾就下決心從這裏把公路修進山裏去,讓山裏的人們能走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山裏的貨物能運出山外,使他們擺脱貧困。但是,工程的難度,技術的落後,致使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掘進12公里,更沒想到的是,公路掘至“百敢崖”時,一段30米長,7米多寬的路面就在眾人的眼下瞬間墜下山崖,使王朝明、劉小妹、楊正黨三位民工喪身崖底,屍骨難覓。公路建設工程被迫停工,於是這裏也被稱作“鬼門關”。
1998年9月9日,飽受無路之苦的羣眾又勇敢地炸響了開山炮。長約228米、100米不等的隧道連成一串,羣眾硬是一鎬一鎬地把它掏通。在修路的過程,坍塌事件經常發生,説句實在話,那時候羣眾的生命就象用一根繩子系在懸崖上,那時候你才會明白羣眾為了從大山裏走出來,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
儘管很艱難,勇敢的羣眾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還是在1999年1月把路修通了,這是凌雲人作憑着凌雲壯志用雙手在這最高海拔約1200米的陡坡上畫出的一幅感天地、泣鬼神的畫圖。

弄福公路奇蹟

就這樣一條村級公路,在開通典禮的時候,村民象過節一樣,興奮的不能自已,有的村民激動的跪在公路上,仰望着天空長時間不起。各級領導來了,各路記者來了,作家來了,廣西區黨委書記曹伯純也來了。曹書記指着這幾乎是蜿蜒在天上的公路説:“什麼叫人間奇蹟,這就叫人間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