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陽驛

鎖定
湖北荊門“建陽驛”地處中國古代南北和東西相交匯的地理中心,是連接華北、西北、西南、華東和中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地帶,其驛站的歷史可以上溯一千二百多年,其乃唐朝在湖廣荊州北40公里處近建河又稱陽河邊築土城設驛而得名“建陽驛”,“建陽驛”是荊襄古道中的重要驛站。
中文名
建陽驛
地理位置
荊門與荊州的中心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建陽驛簡要介紹

建陽驛城址 建陽驛城址 [1]
建陽驛位於荊門與荊州的中心,自古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為古代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換馬的住所。史書記載,在唐代,全國共設置1639處驛站,朝庭政令一經發出,兩個月內就可推行全國。以首都長安為中心,向外延伸出 7條重要的驛道聯通全國。這7條驛道就有南北、東西2條主要驛道在“建陽驛”交匯,京都經襄陽至雲南道、至廣州道、至四川道,其中至雲南道的走向成為現代207國道和焦枝鐵路的基礎。“建陽驛”則是這交匯中心上一個重要的節點。 [2] 

建陽驛歷史溯源

建陽驛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裏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它屬於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時期魏、蜀、吳爭奪最為激烈的戰略要地。它靠近中國十大古都之一荊州,自楚文王熊貲都郢至荊南國王,先後有六個朝代的34個帝王在此一帶建都立國,歷時約五百年,一部三國演義更是把荊州弄的世人皆知。劉備、關羽許多三國曆史故事,便發生於“建陽驛”一帶,可見建陽驛不同於一般的驛站,它還是古代士兵的軍營和中轉站,關羽、張飛二位將軍長板坡大戰迂迴運動中都曾囤兵駐紮於土城建陽驛。
20世紀60年代,建陽驛還保存着完好的古城牆。土城牆寬15米,高8米,呈標準橢圓形,周長約4公里,南北建有城門樓,抗日時期被日本人飛機炸燬。土城四周是護城河,河寬20米,深 6 米,僅有東西南北四座吊橋與外界相通,該城易守難攻。由城外東西向裏遠望:城牆上綠樹鬱鬱葱葱,樹頂白鷺陣陣。城裏城外,土地肥沃,四周水源充足,可謂真正的魚米之鄉。建陽驛的老街建築講究,古色古香,集市生意興隆,熱鬧非凡,人稱“建陽驛”為“小沙市”。文革時期毀掉了大部分城牆,填平了護城河,僅有東南方向古城遺址尚在。 [2] 

建陽驛相關傳説

建陽驛城外西北五里地白玉村有一處冢子叫“白玉冢子”,西南靠十里鮑堰有一“蘭玉冢子”,傳説當年漢人有婦孺盡上修築建陽土城抵擋北方匈奴,感動了玉皇大帝,他便派大力神下凡挑土相助,並叮囑他天亮前必須趕回天宮,大力神由西南挑土來回奔波,最後一擔已走近光華村,忽聞一好吃姑娘起牀撥薄萁做大餅,響聲驚起雞叫,大力神以為天色將亮,便加快步伐,隨着一聲“叭”響,扁擔斷了,大力神丟下箢萁火速趕回天宮,他那擔土一框落在了北邊成了“白玉冢子”,另一框落在了南邊成了“蘭玉冢子”,扁擔一頭刷下來在地下砸出一條溝即成了現在的“新埠河”。 [3]  建陽驛西邊有建河,後因多家吳姓後人遷居於河邊,後來建陽驛人把建河叫作“吳港”,建陽驛南門外約一里地有一橋即建陽橋,後來叫作“關廟橋”,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咽喉,那時建陽驛城外關廟橋一帶車馬穿流,十分繁榮。相傳建陽驛城內有六口古井,就算遇到天干年份,也可供大幾千人馬飲用。城的四周還有五座廟宇,過去的人們包括軍隊可能盛行佛事。在建陽驛東南城外一里地,有一水利建築,叫“台凼(讀:蕩)”,可能系朝廷驛站官員為治水而建,它中間有一小島,四面環水,風景入畫,景色宜人,島峯有一刺冬青蒼勁挺拔,鬱鬱葱葱,傳説建陽驛東面水系由北向南藏有蛟龍相護,而“台凼”就是龍的眼睛,其尾巴甩於建陽村四組,它盤靠護城河,一卧就是幾千年。 [4] 

建陽驛遺址遺蹟

馬家垸遺址
在“建陽驛”東北4公里處劉集顯靈村,有一座部落城池氣勢宏偉的“馬家垸”與之遙首向望,走近“馬家垸”,遠遠就能看見一個面積約400畝的大垸,垸內是綠油油的秧苗,這就是古城池遺址。垸邊緣為一圈寬約32米,高約6米,長約2公里的呈梯形的土城牆,上面長滿荊棘和松樹。城牆內有一條呈“S”形的內河,寬約10米,貫穿東西,與城牆外的護城河相通。這條當年部落人賴以生存的內河,後來依然起着很大的灌溉作用。環繞着土城牆的是一條護城河,東、南、北3方護城河寬大都在30米至60米,為人工挖掘而成,後來被人為地隔斷,分成了很多段,種上了稻穀、蓮藕之類,西邊則是一條自然河,與東、南、北3方相通,是護城河和內河的水源。 [5] 
建陽驛之烽火台
建陽驛上到襄陽下至荊州的古道上每隔5裏就有一 烽火台,這些明代建築的烽火台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電報。烽火台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訊息。20世紀70年代這些烽火台都還立於207國道以西,後來大多數被毀。 [6] 
建陽驛北面的“岳飛城”
岳飛城遺址 岳飛城遺址 [7]
位於建陽驛北面 16公里處(207國道鴉雀鋪與楊集之間)有岳飛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 2公里,東西寬 1.5公里。在這塊崗坡上,原來是一片森林,棲息了成千上萬只烏鴉。史料上有“鴉坡”的記載,後人即把“鴉坡”叫作鴉雀鋪。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東周到漢代,這一帶已是人煙稠密。南宋民族英雄岳飛曾指出:“荊湖為用武之地,當於荊宿重兵,與襄漢相接。”由於“鴉坡”是荊襄古道的咽喉要地,所以宋朝在抗擊遼、金南侵的民族戰爭期間,岳飛受命抗擊金兵,曾在此拓置城堡,岳家軍進駐 8年,屯兵把守。該城堡即為“岳飛城”。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