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言十二事

鎖定
建言十二事,是指唐代武則天富國強民的十二條政策,該政策為普通百姓和中下級官員着想,為他們爭得利益,贏得了絕大多數百姓和官員的擁護
中文名
建言十二事
人    物
武則天
勸農桑
薄徭賦
免    除
三輔一帶百姓徭役

建言十二事具體內容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則天上建言十二事。 [1] 
一:勸農桑,薄賦徭。
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
五:省功費力役。
六:廣言路。
七:杜讒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
九: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此前為一年)
十:上元前勳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薪)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 [1] 
這十二條,歸納起來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國強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籠絡百官,四是提高婦女地位。
武則天步入政壇後,風波迭起,頗不平坦,耗費了很多心力來應付局面,但是太宗之魂從沒有離開她的頭腦。武則天自始至終把富民強國作為頭等大事來完成。
在她和唐高宗聯合執政時期,大唐從戰後恢復期進入蓬勃發展期,國力漸盛,人口激增,萬民樂業。這個因素,才是武則天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她的智謀、權術、心計,固然是她縱橫政壇的利器,但即便是一個絕頂聰明的政治家,如果漠視民意,或敢於倒行逆施,那是早晚都要被民眾情緒這個“覆舟之水”所掀翻的。
勸農桑,薄徭賦,就是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的根本,為成為絲綢之國做出傑出貢獻。

建言十二事社會效應

史載,唐太宗死後3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國人口有380萬户。到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歷經53年,全國人口增至615萬户,人口增長近一倍。如果社會動亂,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大小官吏、地主老財、豪門大户強徵暴斂,人民生活不得安定,人口是難以增長的。

建言十二事深遠意義

當時很多人詆譭武則天,説她陰毒、淫蕩,奪取了李唐江山,對其“建議十二事”也不以為然。而“建議十二事”推行,穩定了社會,造福了百姓,為後來一些執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后妃傳》:“上元元年,進號天后,建言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 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前 勳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 下者得進階申滯。帝皆下詔略施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