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築表現

(研究設計方案表現設計構思的手段)

鎖定
建築表現是研究設計方案表現設計構思的手段。它們主要有:方案設計階段研究方案使用的設計草圖(包括徒手草圖與工具草圖);方案基本確定之後表現與介紹方案所用的各種建築表現圖;方案實施階段所用的建築工程圖。
當用計算機繪製上述圖樣時稱為計算機輔助繪圖,這是一種快速而有效的建築設計表達手段。這些均屬用建築圖形來表現建築設計。在方案設計過程中也越來越多地用建築模型為手段表現設計,研究方案所用的模型稱為工作模型,介紹方案所用的模型稱展示模型。此外,還經常採用必要的文字説明、分析圖表、照片等作為輔助手段來表現設計。 [1] 
中文名
建築表現
外文名
architectural presentation
建築動畫
園林景觀、配套設施
應    用
房地產開發商
分    類
靜態建築表現以及動態建築表現

建築表現定義

建築設計的成果表達即建築表現,歷來都是建築學及相關領域課題研究實踐的重要內容之一。隨着數字時代的到來,建築設計的操作對象不斷豐富,設計表達的途徑和成果更在數字技術媒介的影響和支持下日新月異。從手繪草圖、工程圖紙到計算機輔助繪圖,從實體模型到計算機信息集成建築模型,乃至數字化多媒體交互影像的設計製作,各種設計表達方法和手段在設計過程的不同階段更新交替,發揮着各具特色的影響和作用。
建築表現這個名詞進入我們的生活也就幾年的時間,簡單的説效果圖就是將一個還沒有實現的的構想,通過我們的筆、電腦等工具將它的體積、色彩、結構提前展示在我們眼前。以便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物體。它現階段主要用於建築業、工業、裝修業。
建築作品 建築作品

建築表現分類

效果圖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説法。向下細分有建築效果圖、裝修效果圖、工業產品效果圖等。建築效果圖又可以分為廣告效果圖、照片效果圖、結構效果圖。
1.廣告效果圖
這種效果圖表現方法是重點突出建築周遍的環境、綠化,對建築本身的表現要求很少。再就是對這類效果圖的色彩更加強調,特別在冷暖色對比、整個圖片的色彩飽和度、明暗對比都相對更藝術化、理想化。向這類效果圖多被一般建築商看好也很能讓普通老百姓接受,優點是視覺效果很好、容易吸引購房者,缺點是可信度底、往往開發商根本達不到效果圖上的預期效果。
2.照片效果圖
這種表現方法重點在於整個建築真實再現,通常這類效果圖畫面比較灰,對周遍環境的真實性要求較嚴謹,儘可能追求照片效果。製作方法一般需要通過大量真實數碼圖片進行合成。優點可信度高通過它基本能想象出整個建築完工後的效果。缺點製作難度較大,視覺衝擊力不是很好。但這類效果表現技法將在一兩年內是一個絕對的發展方向,原因很簡單人們漸漸不太相信那些看上去很完美的效果圖圖片了。
3.結構效果圖
這類效果圖表現技法主要針對的人羣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人羣和建築師本人,它的重點在於努力將建築的本身的美體現出來。
 建築表現 建築表現

建築表現手法

在做建築漫遊動畫的表現手法呈現兩種狀況。
1.現實性
這一類主要追求是真實儘量貼近現實生活。
2.創作性
這一類主要是用來體現建築師在設計某一座建築的創作——構想——設計——完成的過程,這種表現可以不需要藍色的天、很寬的地、很多的人和車也不需要很多的環境花草,它就是展示建築本身。在靜態效果圖的表現中同樣也是一個道理,我們的重點就是體現這個建築本身的美,所以天空、背景、樹木等等都可以不要。這類效果圖主要用於投標。裝修效果圖相對就要簡單多了我們只需要按設計師提供的方案按一定的比例製作就行了,只是在打燈光的時候要主要空間的層次,因為室內空間不像室外空間那樣寬闊在打燈光的時候很容易讓整個空間平淡沒有變化,在裝修效果圖表現上還有一點就是畫面整體儘量用暖色調
創意元素在建築表現藝術中的應用。

建築表現創意劃分

對於建築表現的創意成分通常散件於以下幾部分:內容策劃,畫面風格。

建築表現內容策劃

內容策劃指的是一部動畫的表現對象和表現方式。通常情況下我們將建築作為表現主體,但是開門見山的形式畢竟有限,所以一個有趣的片頭引導是必須的,這個片頭也許是一段故事,也許只是一個場景氛圍,也許它還是一個懸念,會在結尾讓你豁然……總之它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讓建築自然進入你的視線。
1、形意變幻:《上海世博館》片中以長卷的行書裏“人”字為聚焦點,搖鏡頭到它的造型特寫,同時以纖維狀包裹的形式豐滿它的結構,簡單而大氣呵成。
2、境界傳情:《大自然花園》是一部含蓄的佳作,片頭以風景和生活藝術為主題,多數情況下建築並沒有作為畫面主體,而是偶爾在林間露出驚鴻一瞥,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這是很大膽的創意,它的大膽含蓄是建立在製片和客户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的。
3、設計質變:《諾德中心》以設計院的手圖為切入點,建築從手圖中生長出來,非常自然而貼切,如果手圖本身的渲染和建築生長動畫細節再做推敲的話,那也是一部絕對的精品。
4、Logo演變:《紅城》片中首先描繪了一副未來城市的景觀,而它濃縮為全息電子沙盤後被封存在博物館中,開啓它的電子鎖最終定格為長蘆房產的Logo,工藝與想象力令人大開眼界。優秀的內容策劃並非天馬行空,而是根據建築本身的設計特點做出相應的思考。

建築表現畫面風格

畫面風格可以簡單到只是在你的鏡頭前加入一塊有色濾鏡,也許要通過氣候,環境的改變來體現四時風光,更可以複雜到需要完全顛覆對象的質感。對於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與不斷崛起的新產業的中國,古典文化的再生成就了建築表現藝術家永恆的探索,於是我們看到了水墨的泛濫……也許三維水墨之風不是由它所創,但是的確是由它發揚光大的,中國人發明了max的三維水墨插件,不得不説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做到極致。 鏡頭語言展現的是導演對建築空間的理解,構圖之美在於層次,建築的佈局與呼吸空間是鏡頭導演所一貫追求的視角,此外光影的交互也是刻畫建築體感和結構常見的方式,通過反射折射等光學變形所創造的新視角更成為點睛之筆。國內的建築動畫似乎50%都喜歡從宇宙太空推到地表,這樣的確簡單實用,但是我一連把它們都看下來就會覺得很雷……相對宏觀世界我們還有微觀世界,它的反襯往往可以出奇制勝,AOKI的一部作品中以人入境,逐漸拉遠至整個別墅區,天地茫茫,意猶未盡……
很多人覺得國內的建築表現千篇一律,但是它們還有相當廣闊的發展空間,可能是站在不同角度的緣故,限制創意發揮的有時會是更關心產品本身的客户。

建築表現應用

建築表現作為建築設計的表現形式,已經慢慢的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越來越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雖然無法凌駕於電影藝術之上,但融合的趨勢有目共睹,《圓明園》已然成為經典,它以震撼的寫實主義塑形和如詩如畫的色彩詮釋了天朝大夢充滿誘惑的最後一瞥,色彩之飽滿堪比《黃金甲》。
國內建築表現作品 國內建築表現作品

建築表現專業介紹

建築表現就業前景

在選擇高校專業以及在決定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時,一些家長和考生認為“學建築出來就是當小工”,不願意報考,也不願意選擇建築類的專業,其實,建築表現等專業還是很不錯的。
據某學院招辦主任介紹,該校的建築類專業就業很熱門,畢業生大都去了工程技術崗位。他説,對於專科(高職)層次的學生來説,就業一般是從基層幹起,做具體的技術工作。建築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是各類建築公司,其中既有建工集團、新興保信等國有企業,也有很多合資企業。建築類專業畢業生可從事的崗位很多,如資料、安全、質量檢測等。
建築業、房地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使建築類專業畢業生成為高校應屆求職大軍中的寵兒。在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建築類專業畢業生仍然十分走俏,需求量在各類專業中名列前茅。有關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社會對建築類畢業生總需求為5萬餘人,其中研究生2600左右,本科生30000餘人,專科生14000人左右。在北京,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等專業已經成為緊缺專業。北京2008年奧運會也為建築類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空間、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台。根據北京人事局公佈的2006年第二季度北京市人才市場供求信息,建築類人才的供給與需求都進入了前20名,供需兩旺。
專業特色:建築類專業包括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設計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築表現設計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共同特點是實用性強,如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建築及建築裝飾工程中的施工、概預算、投招標、監理等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裝飾設計方面的初步工作。
從業方向:建築類專業畢業生大多去往建築企業、房地產公司等單位工作。從崗位來看,建築類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建築材料、採暖、工程預算、測量型等多方面的工作。據瞭解,建築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升,平均就業率在85%以上,一些高校的就業率甚至超過90%。

建築表現主要課程

學習建築表現的主要課程是成為建築表現師的第一步,以下是主流建築表現課程一覽:
1、動畫原理及色彩構成基礎:建築動畫的由來及製作流程,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色彩的原理;
2、模型整理及材質貼圖:檢查模型,整理場景,基本貼圖的使用和材質的調節;
3、燈光及相機角度的運動規律:通過對燈光相機的認識,鍛鍊對相機角度及取景的合理應用;
4、光影變化與渲染技巧:光影的認識和渲染器的使用;
5、場景案例解析:學習製作各個視角包括透視、小透視、鳥瞰,夜景,商業,特殊小景等鏡頭表現表現;
6、CG場景案例解析:學習製作CG場景模型材質到燈光渲染,完成高級場景要求;
建築表現最初是設計師們為了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而自己手繪,到後來科技的進步和現代社會分工日趨精細,然而從設計行業分化出來建築表現。 在我國建築效果圖行業是90年代初開始從建築設計行業裏面細分出來,到90年代末得到高速發展。正所謂是個年輕活力、帶有無限契機的行業。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土木建築百科辭典》總編委會.《中國土木建築百科辭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