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築結構抗震

(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建築結構抗震》是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基本內容包括:地震的成因、傳播、影響因素,地基基礎抗震概念、結構動力學基本知識、結構地震反應譜理論,地震作用計算方法,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抗震實際原理和基本抗震設計要點以及構造措施。
中文名
建築結構抗震
作    者
呂西林
作    者
熊海貝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518344

建築結構抗震內容簡介

基本內容包括:地震的成因、傳播、影響因素,地基基礎抗震概念、結構動力學基本知識、結構地震反應譜理論,地震作用計算方法,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抗震實際原理和基本抗震設計要點以及構造措施。並且加入木結構抗震、非結構構件抗震、建築結構減震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三個方面的內容。結合地震震害、結構抗震試驗以及*的研究資料,藉助網絡平台,提供大量的圖片、視頻以及鏈接資料。 課程負責人及課程組的教師,一直致力於建築結構工程抗震的研究,包括大型生命線工程、超高層建築、鋼筋混凝土建築、鋼結構、砌體結構,以及現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凝練後寫入紙面教材同時放入鏈接的數字資料平台。通過提供課外學習材料來拓展學生在專業領域的視角。 [1] 

建築結構抗震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地震成因
1.1.1 地球構造
1.1.2 構造地震
1.1.3 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
1.1.4 人為地震
1.1.5 震源及震源深度
1.2 地震波及其傳播
1.2.1 體波
1.2.2 面波
1.2.3 地震記錄及其主要參數
1.3 震級與烈度
1.3.1 震級
1.3.2 烈度
1.3.3 震級與震中烈度的關係
1.3.4 基本烈度與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
1.4 地震分佈與震害特點
1.4.1 世界範圍內的地震活動與分佈
1.4.2 中國地震活動分佈
1.4.3 地震震害
1.4.4 中國地震震害特點
1.5 抗震設計理論的發展
1.5.1 抗震設計理論的四個階段
1.5.2 我國抗震設計規範的發展
1.5.3 中、美、日、歐抗震設防目標的比較
思考題
第2章 概念設計
2.1 抗震設防目標
2.1.1 抗震設防烈度的概率分佈
2.1.2 三水準設防與兩階段設計
2.1.3 建築物的抗震設防分類
2.2 房屋高度和高寬比
2.2.1 砌體結構
2.2.2 鋼筋混凝土結構
2.2.3 鋼結構
2.3 建築形體及構件佈置的規則性
2.3.1 不規則性的定義
2.3.2 防震縫設置
2.4 結構延性
2.4.1 砌體結構
2.4.2 鋼筋混凝土結構
2.4.3 鋼結構
2.5 多道抗震防線與結構整體性
2.5.1 多道抗震防線
2.5.2 結構整體性
2.6 抗震性能化設計
2.6.1 主要思想
2.6.2 破壞等級劃分
2.6.3 建議的四種抗震性能目標
2.6.4 抗震性能化設計的具體目標
2.6.5 抗震性能化設計要點
思考題
……
第3章 抗震設計方法
第4章 場地、地基與基礎
第5章 多層砌體房屋和底部框架砌體房屋抗震設計
第6章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抗震設計
第7章 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
第8章 木結構房屋抗震設計
第9章 非結構構件抗震設計
第10章 隔震與減震房屋抗震設計
第11章 可恢復功能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