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東門

鎖定
上東門,是洛陽的一個城門名,也叫“建春門”。東漢京城洛陽,共有十二個城門。東面三門,靠北的叫“上東門”。
上東門初建於東漢,曹魏沿用。西晉時改稱建春門,沿用至北魏。
上東門本是東漢洛陽城東垣北起第一門,遺址在今偃師市首陽山鎮韓旗村(韓旗屯)附近。上東門的門洞寬約18.5米,比其他城門都寬,從此門進城後就是上東門大街,道路寬闊,街市繁華。 [1] 
中文名
上東門
別    名
建春門
地理位置
洛陽
建造時間
東漢 [1] 

上東門城門規模

當時洛陽東城牆上有3座城門,靠北邊第一門即上東門,門洞寬約18.5米;第二門是中東門,門洞寬約12.5米;第三門即最靠南的望京門,門洞寬約8.8米。這裏可以看出,上東門很重要,比其他城門都寬,從此門進城後就是上東門大街,道路寬闊,街市繁華。 [1] 

上東門歷史事件

上東門杜根忍死

鄧太后立13歲的劉祜為帝,是為安帝,鄧太后繼續臨朝,政由己出,引起大臣不滿,其中有一位大臣杜根慷慨陳詞,要求鄧太后讓權給皇帝。鄧太后很生氣,下令立即逮捕杜根,用白袋子矇住,在大殿上活活打死,執法官知道杜根是忠臣,私下對行刑的人説:“動作要狠,下手要輕,不要打死。”手下人照辦了。
當時在北宮被打死的官員,都要被拉到上東門外扔掉。因為上東門是外郭城的城門,靠近邙山,接近墓地,運送方便。杜根被扔到上東門外,不久甦醒過來。鄧太后派人來檢查,杜根裝死,一動不動,躺了3天,身上創傷化膿,眼眶生了蛆,太后以為他死了,不再管他,他才得以逃脱,逃到宜城山(湖北西北部)做了一個酒保。
15年過去了,杜根仍不敢露面,上東門外慘烈的一幕讓他心寒。但政局已有鉅變,鄧氏一族被誅了。漢順帝上台後,聽説杜根還活着,就讓他出山做濟陰太守,但杜根已不戀官位,不久辭職回家,到78歲去世。他在上東門忍死之事,一直被後世傳揚,清末志士譚嗣同反清被殺前作絕命詩時就引用了這個典故:“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1] 

上東門石勒長嘯

石勒14歲時,與同鄉跋涉千里來洛陽販運貨物,當終於看到洛陽城時,他倚着上東門長嘯起來,路過的西晉大臣王衍看到,很驚奇,對左右説:“剛才那個胡人小孩,聲貌奇特,透出奇志,怕將來會擾亂天下,你們趕快去抓他!”但石勒已離開,融入市井人羣。後來,石勒果然攻打了洛陽,並做了後趙的開國皇帝。 [1] 

上東門相關詩詞

  • 詠懷·步出上東門
魏晉——阮籍
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
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寒風振山岡,玄雲起重陰。
鳴雁飛南征,公式發哀音。素質遊商聲,悽愴傷我心。 [1] 
  • 驅車上東門
(無名氏)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揚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寐。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迭,聖賢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 更漏子
北宋 ——賀鑄
上東門,門外柳,贈別每煩纖手。
一葉落,幾番秋,江南獨倚樓。
曲闌干,凝佇久,薄暮更堪搔首。
無際恨,見閒愁,侵尋天盡頭。

上東門詩詞寓意

這首詩,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寫出的表現了東漢末年大動亂時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識分子的頹廢思想的悲涼心態。
東漢京城洛陽,共有十二個城門。東面三門,靠北的叫“上東門”。郭,外城。漢代沿襲舊俗,死人多葬於郭北。洛陽城北的北邶山,但是叢葬之地;詩中的“郭北墓”,正指邙山墓羣。主人公驅車出了上東門,遙望城北,看見邙山墓地的樹木,不禁悲從中來,便用“白揚何蕭蕭,松柏夾廣路”兩句寫所見、抒所感。蕭蕭,樹葉聲。主人公停車於上東門外,距北邙墓地還有一段路程,怎能聽見墓上白揚的蕭蕭聲?然而楊葉之所以蕭蕭作響,乃是長風搖盪的結果;而風撼楊枝、萬葉翻動的情狀,卻是可以遠遠望見的。望其形,想其聲,形成通感,便將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合二而一了。還有一層:這位主人公,本來是住在洛陽城裏的,並沒有事,卻偏偏要出城,又偏偏出上東門,一出城門便“遙望郭北墓”,見得他早就從消極方面思考生命的歸宿問題,心緒很悲涼。因而當他望見白揚與松柏,首先是移情入景,接着又觸景生情。“蕭蕭”前用“何”(多麼)作狀語,

上東門感情色彩

其感情色彩何等強烈!寫“松柏”的一句似較平淡,然而只有富貴人墓前才有廣闊的墓道,如今“夾廣路”者只有松柏,其蕭琴景象也依稀可想。於是由墓上的樹木想到墓下的死人,用整整十句詩所得訴説:人死去就像墮入漫漫長夜,沉睡於黃泉之下,千年萬年,再也無法醒來。春夏秋冬,流轉無窮;而人的一生,卻像早晨的露水,太陽一曬就消失了。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門,一去不返。人的壽命,並不像金子石頭那樣堅牢,經不起多少跌撞。歲去年來,更相替代,千所萬歲,往復不已;即便是聖人賢人,也無法超越,長生不老。
主人公對於生命的短促如此怨悵,對於死亡的降臨如此恐懼,那將得出什麼結論呢?結論很簡單,也很現實: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藥求神仙,又常常被藥毒死;還不如喝點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圖眼前快活吧!
生命短促,人所共感,問題在於如何肯定生命的價值。即以我國古人而論,因生命短促而不甘虛度光陰,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人史不絕書。不妨看看屈原:他有感於“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而“乘騏驥以馳騁,來吾導夫先路”,力求奔馳於時代的前列;有感於“老冉冉其將至兮”而“恐脩名之不立”,砥礪節操,熱愛家國,用全部生命追求崇高理想的實現,將人性美髮揚到震撼人心的高度。回頭再看這首詩的主人公,他對人生如寄的悲嘆,當然也隱含着對於生命的熱愛,然而對生命的熱愛最終以只圖眼前快活的形式表現出來,卻是消極的,頹廢的。生命的價值,也就化為烏有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