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寧戰役

鎖定
建寧戰役,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中的戰役。 [1] 
名    稱
建寧戰役
發生時間
1931年5月
地    點
福建省建寧縣城

目錄

建寧戰役戰役過程

蔣介石在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失敗以後,於1931年2月10日,又調集18個師及3個旅,約20萬兵力,以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何應欽為湘鄂贛閩四省“剿共”總司令,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分進合擊,重重包圍”的戰術方針,西自贛江,東到建寧,聯營700裏,分四路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反革命“圍剿”,企圖在“三個月消滅紅軍”,佔領贛南紅軍根據地。4月1日,國民黨軍分左中右三路,以寧都為目標,逐步向中央蘇區緊縮包圍。4月17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青塘召開軍事會議,毛澤東為紅一方面軍制定了“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並決定先打西路較弱的第五路軍一部,然後向東橫掃。在贛南取得四戰四捷後,攻打建寧縣城並取得勝利,這一戰役成為第二次反“圍剿”的收官之役。
1931年5月,中央蘇區紅軍3萬餘人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充分發揮運動戰的藝術,採取由西向東橫掃,先打弱敵、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選擇了敵人的第五路軍王金鈺部為首戰對象。5月15日,敵第五路軍的左中右三路迫近東固。16日,紅軍乘敵右路軍由富田向東固前進時,予以奇襲,並分兵圍擊留守富田的敵軍,截斷後路,殲王部的公秉藩師大部;接着又轉趨潭頭,殲敵的中路郭華宗。此時,在龍岡的紅軍,也即向沙溪包圍敵人的左路郝夢麟師,敵軍慌忙向永豐逃跑。而在興國的敵第十九路軍,也慌忙撤退。紅軍在沙溪敗敵郝夢麟後,星夜東趨中村,殲敵第二十六路軍右路高樹勳一個旅,敵左路軍孫連仲師聞敗,急忙退走。27日,紅軍乘勝進至廣昌,殲敵第六路軍一個團,擊傷其第五師師長。隨後,紅三軍團和紅十二軍主力繼續東進,出敵意外直撲福建的建寧。
當時的建寧城西邊緊靠龍堡山,主峯直對城門,成為天然的屏障;東、南、北三面,由濉溪環護;東門面臨一座石拱大橋;南門外用渡船架着一座木板浮橋,兩橋成為通往泰寧、寧化的要道。當時國民黨在江西幾路“圍剿”紅軍連連敗退,又聽通報説紅軍有可能打向福建,急得第五十六師師長劉和鼎如熱鍋上的螞蟻。劉和鼎親率一個多旅的王牌軍,倚靠城牆護衞,布成連綿10餘里的環形防禦圈。
1931年5月29日,由桂陽游擊隊帶路,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星夜急行軍10多公里,直插建寧城西門外龍堡山和左翼的溪口鎮。紅軍運動神速,拂曉就佔領了城西龍堡山、青雲嶺、塔下山。劉和鼎沒有料到,建寧守備雖內有糧草,卻外無援兵,劉部成了“甕中之鱉”。中午,紅軍總部下達攻城命令,彭德懷指揮三軍團主力攻城,派出四師為左翼,沿青雲嶺、百丈台、塔下渡河至黃舟坊向東包抄,紅十二軍為右翼插到南門水車嶺堵住敵軍南逃,並派出兵力在南門搶渡濉溪,從水南迂迴佔領東山頭陣地,繳獲敵炮兩門,並調轉炮口向城內封鎖萬安橋,對城內敵人形成合圍之勢。隨着衝鋒號的吹起,紅軍從西、南、北三面向城內猛攻。守敵想從萬安橋這一城內通向城外的唯一便捷通道向東突圍。紅軍後追前堵,打得敵人屁滾尿流。下午6時,紅三軍團佔領了建寧縣城,全殲劉和鼎部4個團,俘敵3000多人,繳獲長短槍2500餘支、手提機關槍11支、輕重機槍12挺、迫擊炮1門、山炮1門、電台2部,以及大量軍用物資,僅西藥一項就夠3個軍用半年。
總計此役,從1931年5月16日開始,到30日結束,共15天。紅軍從江西的東固、富田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寧,自西而東橫掃700裏,屢戰屢捷,共消滅敵人3萬餘人,繳槍2萬餘支。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方誌辦著,福建與新中國一起走過:站起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09,第133-1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