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國方略

(孫中山的三大著作之一)

鎖定
《建國方略》為孫中山的三大著作之一 [1]  ,主要包括《孫文學説》《實業計劃》和《民權初步》三個部分。
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被稱為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第一份藍圖。2020年10月,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在《建國方略》相關規劃圖前駐足凝視,感慨地説:“只有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 [2] 
中文名
建國方略
外文名
The General Plan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提出者
孫中山
思    想
倡導民主政治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

1918年底完稿,次年6月正式出版。是孫中山的哲學代表作。 全書共分8章,集中討論了認識論問題,以大量事例理論化了“ 行易知難”的觀點,提出:“此為救中國必由之道。”該書宣揚了“行而後知”的唯物主義認識論 ,對“知先行後”和“知行合一”説有所批駁 。在當時對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孫文學説》(心理建設)
作品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以飲食為證
第二章 以用錢為證
第三章 以作文為證
第四章 以七事為證
第五章 知行總論
第六章 能知必能行
附錄 陳英士致黃克強
第七章 不知亦能行
第八章 有志竟成

建國方略《實業計劃》

這部洋洋十萬餘言的著作,集中體現了他對中國工農業、交通等實現現代化的宏大設想,第一次把經濟建設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對外開放的經濟戰略思想,無疑是一份全面發展中國經濟的宏偉綱領。
建國方略圖 建國方略圖
實業計劃》由六大計劃共33個部分組成。在這個龐大的總體構思中,發展交通和通訊是孫中山關注的重點。他提出:修建10萬英里的鐵路,以五大鐵路系統把中國的沿海、內地和邊疆連接起來;修建遍佈全國的公路網,修建 100萬英里的公路;開鑿、整修全國的水道和運河,大力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力、電力事業;在中國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個“如紐約港”那樣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
孫中山在《實業計劃》中提出修建三峽大壩的理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資其水力。”這是中國人首次提出三峽水力開發的設想。
關於發展經濟和實業的所有制問題,孫中山主張個人經營與國家經營並行不悖,相輔相成。他主張鼓勵發展個體經濟,併為之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例如要改革税制,統一貨幣,排除各級官吏的種種壓制,等等。
實業計劃》(物質建設)
作品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計劃
第一部 北方大港
第二部 西北鐵路系統
第三部蒙古、新疆之殖民
第四部 開浚運河以聯絡中國北京、中部通渠
第五部 開發直隸、山西煤鐵礦源
第二計劃
第一部 東方大港
第二部 整治揚子江
第三部 建設內河商埠
第四部 改良揚子江之現存水路及運河
第五部 創建大土敏土廠
第三計劃
第一部 改良廣州為一世界港
第二部 改良廣州水路系統
第三部 建設中國西南鐵路系統
第四部 建設沿海商埠及漁業港
第五部 創立造船廠
第四計劃
第一部 中央鐵路系統
第二部 東南鐵路系統
第三部 東北鐵路系統
第四部 擴張西北鐵路系統
第五部 高原鐵路系統
第六部 設機關車、客貨車製造廠
第五計劃
第一部 糧食工業
第二部 衣服工業
……

建國方略《民權初步》

1917年完稿。該書分為5卷20章,包括結會、動議、修正案、動議之順序、權宜及秩序問題等內容,敍述了政府管理和羣眾在社會生活中應掌握的民主原則、程序和方法 ,反映了孫中山倡導民主政治的思想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為中國國民黨制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也是孫中山構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藍圖,是他一生為之追求的理想目標。
《民權初步》(社會建設)
作品目錄
卷一 結會
卷二 動議
卷三 修正案
第四 動議之順序
卷五 權宜及秩序問題
結論
附錄 章程並規則之模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