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信君

鎖定
建信君為戰國末期悼襄王時期趙國的一個政治人物。《戰國策》中有“謂皮相國”、“建信君貴於趙”、“建信君輕韓熙”等10章涉及他的文字。
本    名
建信君
所處時代
出生地
出    處
《戰國策》

建信君簡介

建信君
建信君(2張)
建信君為戰國末期趙國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戰國策》提到建信君的策文共有10章,茲列於下。
現已發現的趙國兵器中,相邦建信君鈹銘共有8件,紀年有元、三、四、八年4種。因此根據文獻和金文記載,可以推定建信君任趙國相邦的時間為悼襄王元年至八年,即前244-前236年,涵蓋了悼襄王的整個在位時期,可以説建信君是悼襄王時期趙國最重要的一個政治人物。

建信君出身

建信君之出身,據《或謂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章所云“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可知其人實本為孝成王、悼襄王之男寵。據《趙世家》記載,“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頗將,攻繁陽,取之。使樂乘代之,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亡入魏。子偃立,是為悼襄王。”《廉頗列傳》亦云“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根據現代學者考證,悼襄王本非孝成王既定王儲。孝成王十年“太子死。”第二王儲為春平侯,春平侯於孝成王十八年出質於秦,次年孝成王死,秦留之不遣,故趙人另立公子偃為悼襄王。《趙策四》秦召春平侯章記此事為:
秦召春平侯,因留之。世鈞為之謂文信侯曰:“春平侯者,趙王之所甚愛也,而郎中甚妒之,故向與謀曰:‘春平侯入秦,秦必留之。’故謀而入之秦。今君留之,是空絕趙,而郎中之計中也。故君不如遣春平侯而留平都侯。春平侯者言行遇趙王,必厚割趙以事君,而贖平都侯。”文信侯曰:“善。”因與接意而遣之。
《趙世家》與《六國年表》系此事於悼襄王二年,且《年表》明言歸國者為趙太子。策文中所云“春平侯者,趙王之所甚愛也,而郎中甚妒之”的內容頗值得注意,其中反映了孝成王末年趙國宮廷政治的一些隱情。可見當時作為王儲的春平侯被派往危如虎穴的秦廷去作人質而因此喪失了王位繼承權,實際上是趙國宮廷“郎中”排擠的結果。我推測建信君可能就是這個“郎中”集團的成員和首領。故當悼襄王即位之際,相邦及大將廉頗、樂乘相繼叛亡以後,建信君即當上了相邦,並終悼襄王之世一直能夠把持趙國內政。
??以上涉及建信君的10章策文,按內容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對作為當時趙國執政者的建信君的政治策劃類,第二類是勸戒趙王不要重用建信君為政的諷諫之辭,如《建信君貴於趙》、《客見趙王》,第三類是教誡建信君本人如何自保的,如《或謂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魏魀謂建信君》。現只探討第一類。
??《謂皮相國》章所謂皮相國,有研究者以為即廉頗,廉頗時逃亡在魏,可能仍有相邦頭銜,此説可參。此策所云國際形勢,應在前241年五國合縱攻秦前後。據策文所云“齊不從,建信君知從之無功”,則可知其時間在此次合縱運動局面已趨於明朗以後。我在前文已提到,前241年五國合縱攻秦之主導者為楚、趙兩國,主持其事者為“建信、春申”,齊國既拒絕參加,魏國則在合縱中與趙國始終存在矛盾。故獻策者根據這些情況分析認為,在這次合縱不可避免的失敗以後,趙國可能會轉而“助秦攻魏,以楚、趙分齊”。觀策文內容及口吻,獻此策者應為主張合縱抗秦而蔑視建信、春申能力之人。實際上,當年攻秦失敗後,趙將龐煖立即移五國兵攻齊,取饒安,即“以楚、趙分齊”。次年“傅抵將,居平邑;慶舍將東陽河外師,守河梁”,趙陳兵南境,趙魏關係趨於緊張,不過到前239年“魏與趙鄴”,雙方關係得到了調整,趙“助秦攻魏”的情況並未實現。
《苦成常謂建信君》章亦為前241年合縱攻秦前夕,呂遺即呂遼,又見於《趙策一》或謂皮相國章,所記為同時事。
或謂皮相國曰:“魏殺呂遼而衞兵,亡其北陽而梁危,河間封不定而齊危,文信不得志,三晉倍之憂也。今魏恥未滅,趙患又起,文信侯之憂大矣。齊不從,三晉之心疑矣。憂大者不計而構,心疑者事秦急。秦、魏之構,不待割而成。秦從楚、魏攻齊獨吞趙,齊、趙必俱亡矣。”
呂遺為魏臣之親秦者,魏殺呂遺為表明其合縱抗秦決心之行動,故天下交之。金正煒據下文語氣認為“交”當作“笑”,總之魏殺呂遺確實給自己造成了嚴重後果,前241年合縱失敗後秦即出兵報復,“拔衞,迫東郡”,即《或謂皮相國章》所謂“衞兵,亡其北陽而梁危”,故苦成常稱“收河間,於是與殺呂遺何以異?”,反對趙在五國共秦勝敗未定之時貿然“收河間”,斷絕與秦國外交的後路。河間之地在今河北河間一帶,戰國末期為秦、趙、齊、燕等國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多邊領土問題,其詳情可參見《秦策五》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等章。此時河間名義上為趙國送給文信侯呂不韋的私人封地,故收河間與殺呂遺後果相同,均為激怒秦國的政治行為。
《希寫見建信君》章所云,反映的是秦趙兩國相邦的關係。文信侯呂不韋任秦相,在前249-前237年,故此策系年應在前244-前237年之間。由策文內容可知,這段時期秦趙間公私人員交往很頻繁,這可能與秦莊襄王、呂不韋、秦王政等秦國主政者多來自或曾久居趙國有關。另由“秦使人來仕,僕官之丞相,爵五大夫”可知,趙國官制亦有“丞相”,但地位較低,為相邦之屬官,此為“丞相”之職的最初來源,從中亦可見秦與三晉官爵制度頗有相通之處。
《翟章從梁來》章,翟章見於《竹書紀年》。《史記》魏世家索隱引《竹書紀年》魏今王(襄王)“八年(前311年),翟章伐衞”;《水經注·河水注》引《竹書紀年》“翟章救鄭,次於南屈”,

建信君戰國策記載

建信君趙策一

謂皮相國曰:“以趙之弱而據之建信君、涉孟之讎,然者何也?以從為有功也。齊不從,建信君知從之無功。建信者安能以無功惡秦哉?不能以無功惡秦,則且出兵助秦攻魏,以楚、趙分齊,則是強畢矣。建信、春申從,則無功而惡秦。秦分齊,齊亡魏,則有功而善秦。故兩君者,奚擇有功之無功為知哉?”

建信君趙策三

建信君貴於趙。公子魏牟過趙,趙王迎之,顧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為冠。工見客來也,因闢。趙王曰:“公子乃驅後車,幸以臨寡人,願聞所以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國若此尺痹,則王之國大治矣。”趙王不説,形於顏色,曰:“先生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豈敢輕國若此?”魏牟曰:“王無怒,請為王説之。”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為冠?”王曰:“郎中不知為冠。”魏牟曰:“為冠而敗之,奚巋於王之國?而王必待工而後乃使之。今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為虛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與幼艾。且王之先帝,駕犀首而驂馬服,以與秦角逐。秦當時,適其鋒。今王憧憧,乃輦建信以與強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椅也。”
或謂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葺之所以事王者,知也。色老而衰,知老而多。以日多之知,而逐衰惡之色,君必困矣。”建信君曰:“奈何?”曰:“並驥而走者,五里而罷;乘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君令葺乘獨斷之車,御獨斷之勢,以居邯鄲;令之內治國事,外刺諸侯,則葺之事有不言者矣。君因言王而重責之,葺之軸今折矣。”建信君再拜受命,入言於王,厚任葺以事能重責之。未期年而葺亡走矣。
苦成常謂建信君曰:“天下合從,而獨以趙惡秦,何也?魏殺呂遺,而天下交之。今收河間,於是與殺呂遺何以異?君唯釋虛偽疾,文信猶且知之也。從而有功乎,何患不得收河間?從而無功乎,收河間何益也?”
希寫見建信君。建信君曰:“文信侯之於僕也,甚無禮。秦使人來仕,僕官之丞相,爵五大夫。文信侯之於僕也,甚矣其無禮也。”希寫曰:“臣以為今世用事者,不如商賈。”建信君悖然曰:“足下卑用事者而高商賈乎?”曰:“不然。夫良商不與人爭買賣之賈,而謹司時。時賤而買,雖貴已賤矣;時貴而賣,雖賤已貴矣。昔者,文王之拘於牖里,而武王羈於玉門,卒斷紂之頭而縣於天白者,是武王之功也。今君不能與文信侯相伉以權,而責文信侯少禮,臣竊為君不取也。”
魏魀謂建信君曰:“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蹯而去。虎之情非不愛其蹯也。然而不以環寸之蹯,害七軾之軀者,權也。今有國,非直七尺軀也。而君之身於王,非環寸之蹯也。願公之熟圖之也。”
秦攻趙,鼓鐸之音聞於北堂。希卑曰:“夫秦之攻趙,不宜急如此。此召兵也。必有大臣欲衡者耳。王欲知其人,旦日贊羣臣而訪之,先言橫者,則其人也。”建信君果先言橫。

建信君趙策四

翟章從梁來,甚善趙王。趙王三延以相,翟章辭不受。田駟謂柱國韓向曰:“臣請為卿刺之。客若死,則王必怒而誅建信君。建信君死,則卿必為相矣。建信君不死,以為交,終身不敝,卿因以德建信君矣。”
客見趙王曰:“臣聞王之使人買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馬之工也。”對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國事,又不知相馬。”曰:“王何不遣紀姬乎?”王曰:“紀既婦人也,不知相馬。”對曰:“買馬而善,何補於國?”王曰:“無補於國。”“買馬而惡,何危於國?”王曰:“無危於國。”對曰:“然則買馬善而若惡,皆無危補於國。然而王之買馬也,必將待工。今治天下,舉錯非也,國家為虛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與建信君,何也?”趙王未之應也。客曰:“燕郭之法,有所謂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聞也。”“所謂桑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優愛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內,則大臣為之枉法於外矣。故日月暉於外,其賊在於內,謹備其所憎,而禍在於所愛。”

建信君韓策三

建信君輕韓熙,趙敖為謂建信侯曰:“國形有之而存,無之而亡者,魏也。不可無而從者,韓也。今君之輕韓熙者,交善楚、魏也。秦見君之交反善於楚、魏也,其收韓必重矣。從則韓輕,橫則韓重,則無從輕矣。秦出兵於三川,則南圍鄢,蔡、邵之道不通矣。魏急,其救趙必緩矣。秦舉兵破邯鄲,趙必亡矣。故君收韓,可以無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