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

鎖定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始建於1989年7月,根據北京市政府要求各區縣均要建立三級運動員選拔、培養的訓練網,擁有一所初級(三級)體育運動學校的指示精神,縣政府決定創建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
中文名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
創辦時間
1989年7月
辦學性質
體育運動學校
所屬地區
延慶縣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歷史沿革

鑑於當時實際情況,決定其管理模式由縣教育局主辦,縣體委協辦。於1989年8月28日,延慶縣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了《延編髮字(89)第30號》文,批准成立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1989年11月30日中共延慶縣委教育衞生部下發《延教衞字(89)12號》文同意體育運動學校建立校黨支部,任命張慶貴同志為體育運動學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主持學校工作。是迄今為止北京市唯一一所由教委主辦的業餘體校 [1] 
體校的原址為當時縣體委舊址(後為延慶中心市場,現金鑼灣所在地),教職工辦公及學生生活用房用體委的平房,訓練在體育場,文化課學習要到延慶中學(現延慶一中)進行。1990年底,市縣撥款15萬元在體委東小院外建校舍,於1991年6月竣工,解決了學訓分離的局面。辦學規模從小學五年級到初中三年級五個教學班,共68人。初中學生來自延慶一中(延慶中學)體育班,學校實行“三集中”(學生教學、訓練、食宿一體)、“雙學籍”(學生在體校有學籍,原學校也保留學籍)管理,小學五年級面向全縣招生,通過初選、試訓、集訓、文化課考試,最後擇優錄取。學生在校上午進行文化課學習,下午體育訓練,晚上有2節晚自習,當時設有田徑和舉重項目。
隨着縣城結構佈局的不斷調整,體校的校址也幾經變遷:1989年7月—1997年3月在縣體委舊址;1997年4月—1998年4月臨時搬到教育局原辦公樓(縣政府老招待所);1998年5月—2008年7月在縣城香苑街110號,(現延慶四中院內);2008年8月遷入現址(原趙莊中學)。
教委辦體校,在北京市是首例,全國也不多見。學校確定了德育為首,文化課學習和體育訓練並重的辦學思路,深刻闡釋了學生只有在紮實的文化課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體育特長的內涵,從思想上解決了文化課學習與體育訓練的矛盾。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意志品質優秀、文化課基礎紮實、體育成績突出的合格人才。
現在的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已擁有田徑、舉重、游泳、乒乓球、皮划艇多個體育訓練項目。20年來為我縣青少年競技體育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延慶競技體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做出了表率。在北京市各區縣業餘體校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組織機構

學校設有黨支部(校長兼書記)、教學處、訓練處、政教處、總務處、工會和團組織。 (3)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具有適應現代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職業道德好、專業素質精、管理能力強有體校特色的教師教練隊伍。教師觀念不斷更新,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自身業務素質得到逐步提高。 同時擁有高素質的教練隊伍,他們不僅在實際訓練中具有較高水平,而且在理論提高、科學訓練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4)學生管理 加強學生的基礎文明養成教育,強化“懂禮貌、守規則、愛勞動、有特長教育。重點進行禮儀教育、行為習慣的培養。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班級自主管理,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加強常規檢查的力度,逐步建立科學的班級、學生考評機制。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德育建設

德育為首,開展有實效性的教育活動 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學校中的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做學生的楷模和表率,都能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和言行來影響和感染學生。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一切可能的題材和時機,聯繫學生實際、聯繫民族歷史、聯繫時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人生觀教育。真正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尊重學生,善待後進生。並把後進生轉化和教師的考核結合起來。
環境育人、訓練育人。利用新的校園環境和訓練過程,發揮育人功能。結合北京奧運會的良好契機,對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並注重對教練隊伍的管理,充分認識到教練是學校德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教練的育人作用。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教學科研

努力摸索出了一條有體校特色的教學之路,充分協調好教練、文化課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較好的解決了業餘體校學訓結合的矛盾。課堂教學做到: “精講”,要求教師對教材深刻把握瞭解,抓住重點;“精練”,就是選擇合適的習題及時進行練習,不搞題海戰術,起到理解、鞏固、提高的作用;“當堂消化”,就是要求把講的知識,佈置的作業,在課堂上,在老師的參與指導下完成,基本掌握,儘可能減少課後作業。這些都是結合學生學習時間少、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訓練任務重不想做過多的作業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的;“互動式”教學法,通過師生互動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注意力,進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堂當成賽場,讓學生的情緒始終高漲,思路緊跟老師的講課內容走。同時對文化課老師的業務能力和組織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教學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005年獲得初中教學管理優秀獎,2007年獲得初中教學管理進步獎,中考突破了500分的高分,受到了兄弟學校的好評,得到了教委領導的肯定。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校園文化

2008年九月,體校遷入新校舍,這給體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學校從規劃、設計方面力爭做到高起點、高品位。在校園環境建設方面,構建集綠化、美化、淨化為一體的有體校特色的校園環境,為師生提供理想的學習、訓練、生活的樂園。校園文化建設凸顯學校特色,提升學校品味。
校徽:附後 校訓:勤奮刻苦 興體報國 校歌:附後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招生工作

小學五年級面向全縣招生,通過初選、試訓、集訓、文化課考試,最後擇優錄取。學生在校上午進行文化課學習,下午體育訓練,晚上有2節晚自習。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特色校園

學校現有教職工51名、教學班六個、學生132名。擁有200米塑膠跑道和一座訓練大棚。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特色活動

為更好的發展我縣競技體育事業,提高訓練、比賽成績,1991年經教育局批准,我校與北京體育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聘請於德玲等六位專家教授到校指導工作。他們具有先進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訓練經驗,且師德高尚、盡職盡責。從怎樣選才到如何組隊,從每一個動作的指導到系統的強化訓練,使教練枯木逢春、如魚得水。專家教授的幫扶使教練的水平明顯提升,為取得優異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體校自成立始就承擔着代表延慶縣參加北京市中學生運動會、田徑錦標賽的任務。特別是自1997年到2006年連續十年在北京市中學生運動會上取得初中B組團體總分前三名的好成績,在北京市業餘體校田徑錦標賽上也屢創佳績,為二級體校輸送了52名優秀運動員,絕大部分畢業生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12人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有一名同學考入了清華大學。2007年6月由延慶體校編寫的《青少年田徑教學訓練大綱》歷經十年出版發行,在全市範圍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一所學校編出這樣的《大綱》,在北京市尚屬首次,填補了青少年田徑教學訓練的空白,為體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優異的成績為延慶人民爭了光。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歷史事件

1989年9月建校,校址在縣體委舊址,任命張慶貴同志為第一任校長兼書記
1999年8月徐娜赴日本參加中、日、韓青少年田徑對抗賽,取得跳高第二名
2001年8月付江同學參加了在湖南舉行的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取得跳高第三名
2001年8月沈曉宇同學參加了在廣東舉行的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取得3000米第二名,1500米第五名
2006年4月北京市中學生運動會獲遠郊縣初中組第一名
2007年6月30日《青少年田徑訓練大綱》出版發行
2008年12月19日通過延慶縣優質學校驗收。
2009年10月18日成功舉辦建校20週年慶典

延慶縣體育運動學校學校榮譽

北京市敬老文明模範學校(2005-2007年)
2006年北京市中學生運動會初中B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