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延壽寺

(上海市松江區延壽寺)

鎖定
延壽寺,位於松江區塔匯鎮李塔街李塔院內,旁塔而建。明王建塔禮佛,高僧元信自定海卓錫塔中,吳越王裔錢氏結緣舍地助營殿宇,傍塔建寺。祈澄波靜濤而名澄庵。
延壽寺,禮塔為松江境內佛教發軔之地,塔寺勝蹟歷時已十三紀半有餘。
中文名
延壽寺
建築面積
2001 m²
地理位置
松江區塔匯鎮李塔街李塔院內
佔地面積
12 畝

延壽寺歷史淵源

延壽寺系先有李塔而後建寺。據清嘉慶《松江府志》記載,李塔始建於初唐時期,因唐太宗第十三子曹王李明任蘇州刺史時所建,為祈橫泖舟楫波濤平靜,夜艦明燈導航,兼以超度水陸亡靈而築,已有1300年曆史。因塔周內外上下勻布佛龕,精雕佛像及禮佛圖,故稱“禮塔”,實為松江最早之佛教道場。
時人及後人為感念曹王李明約定俗成,稱為“李塔”。橫泖一灣也稱為“李塔匯”。庶吉士仇炳台撰《重修李塔延壽寺記》雲:“凡夫舟楫帆檣,過客往來,鹹視浮圖(李塔)為彼岸,荒江寂寞浙成鎮市,不可謂非佛力也。”“李塔”實乃“禮塔”之訛。

延壽寺磚木結構

延壽寺,塔高40.94餘米,七級方形,磚木結構。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有漸東定海僧人元信到此,募建寺院,當地錢姓富紳遂舍宅為寺,並捐土地,在李塔下建僧寮。初名“澄庵”、又名“圓庵”。鹹淳年間(1265—1274年),僧如沾請以今額,改名“延壽院”,故李塔又名“延壽院塔”。
元至大元年(1308年),寺毀。明萬曆初年(1573年),僧照重建,仍名“延壽院”。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松江知府祖承勳曾募資大修。

延壽寺興盛時期

乾隆五年(1740年),里人楊文龍盡傾其家財,建圓通殿和大雄寶殿。又捐置香火田若干畝,迎請寄舟上人主持法席,香火為之鼎盛。
道光元年(1821年),住持僧之覺倡修禪堂。至咸豐初年(1851年),寺院又傾圮,佛像日炙雨淋,金碧黯澹,寺僧皆餐風宿露,當地信徒俞業等人延請僧人普信來寺住持。
咸豐二年(1852年)起,修繕山門、大雄寶殿、方丈室和寶塔,增建“真靜”、“澄漪”、“廣濟”、“妙悟”等四座寮房三十餘間,並置香火田數畝,又在寺前三里河設慈航渡口,幫助行旅之人和信徒渡河,信徒遠近悦來。

延壽寺清涼勝境

民國二年,僧蓮根住持出募化之資,重葺圓通殿,廟貌重輝。其時山門也裝修崇輝,首埭為彌勒殿,二埭為懸空殿,殿後大院鋪磚平曠,院內李塔高聳,其後千年古銀吉左右聳翠,如蓋蔽空。三埭為大雄寶殿。渡江通津,禮佛十方,為一方清涼勝境。抗戰日機狂轟爛炸,殿宇銀杏受毀。後修修補補,佛根依在,香火延續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

延壽寺古寺現狀

延壽寺佔地十二畝,建築面積2001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千年名勝梵宮禮塔(李塔),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等佛殿以及功德堂、僧僚等。寺院二期工程規模宏大,正着手建造千手千眼大悲觀音殿、地藏殿、居士樓、鐘鼓樓等,以及其它配套設施。另有歷史名跡清工部尚書張祥和故居,清外交官雷補同宅等。
現任監院為靈徹,現有僧人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