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鎖定
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歷史可上溯至唐宋時期,始建於南宋時期的白鷺洲書院即是突出代表;明代出身廬陵的名宦賢儒回鄉興建學堂、廟宇、祠堂、宅邸等,推動民居營造達至鼎盛。 [3] 
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傳統技藝。
中文名
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遺產編號
Ⅷ-240
申報地區
江西省泰和縣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型
傳統技藝
批准時間
2014年
吉安古稱廬陵,位於江西中部、贛江中游的吉泰盆地,自漢唐以來,廬陵經濟發達、文化昌盛;至宋代,已成為享譽全國的“江南望郡”;明代,逐漸成為全國文化最發達地區之一,經濟、文化的繁榮推動當地建築藝術的長足發展。由於廬陵宗族聚落的規劃選址建設受到中國風水理論影響,傳統民居的選址、定向均按照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等傳統步驟對環境進行細緻考察;建房中的奠基、開工、上樑、竣工、喬遷等每個環節,均受到房主和工匠的審慎對待,通常要舉行各種儀式,並由此形成一整套房屋建造的工序流程和行規習俗。
廬陵傳統民居適應地理環境、融入地域文化,較之北方與江浙民居獨具特色,如天井院式的建築佈局、鵲巢宮式屋頂、清水磚的馬頭牆、鎏金木雕裝飾的木構架等,反映出廬陵工匠為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在改善形制佈局、通風采光、建築裝飾等所作的貢獻,吉安至今還留存數以百計的傳統古村落,保留了司馬第、相國府、大夫第、祠堂、書院等大量精美的古建築。其營造技藝經世代傳承,在形制構造、構件加工及裝飾工藝方面保持了傳統做法,其在古建築修繕、古村落改造、傳統民居建造中依然廣泛應用。 [3] 
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傳統技藝。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泰和縣文化館獲得“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泰和縣文化館獲得“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