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稱
- 廬州之戰
- 地 點
- 蒙宋廬州
- 參戰方
- 蒙古、宋朝
- 主要指揮官
- 宋: 杜杲 蒙古:察罕
- 歷史地位
- 戰爭史上城邑防禦戰的典型戰例
廬州之戰歷史背景
編輯宋嘉熙二年(蒙古窩闊台汗十年,1238年),在蒙宋戰爭窩闊台攻宋之戰中,宋淮西制置副使兼轉運使、知廬州杜杲守廬州,擊敗蒙古軍大規模進攻的一次作戰。 窩闊台攻宋之東路軍攻安豐軍失敗後,仍不罷休,積極進行戰爭準備,製做大量攻城器具,於嘉熙二年九月,由馬步軍都元帥察罕率號80萬大軍,再次攻宋淮西,進圍廬州(今合肥),欲克廬州後,造舟巢湖(今合肥南),以窺長江。
廬州之戰戰況戰果
編輯知廬州杜杲利用其豐富的守城經驗,積極備禦。事先已製作了千百間串樓,列於濠岸。這種串樓以二三尺圍慄棗榆槐木作豎木,入土五六尺,高丈餘,上施橫木,中設箭窗,下繚以羊馬牆、每樓可御三炮。蒙古軍於城外,築土城60裏圍城,又築台高過串樓,以制城內。杜杲令軍以油灌草,焚燒其台,並於串樓內立雁翅七層,置炮轟擊蒙古軍高台,擊中一將,蒙古軍驚駭。杜杲乘勝出擊,宋將趙時哽率民兵500赴援,蒙古軍死傷甚重。杜杲還派遣舟師及精鋭守衞淮水要點,以阻蒙古軍歸路。察罕見廬州屢攻不克,乃轉軍東進,攻陷滁州(今安徽滁州),萬户張柔鼻中飛石;至天長縣(今安徽天長市),遭知招信軍餘蚧截擊;攻泗州(今江蘇盱眙西北),被城周濠水所阻,激戰多時不克。察罕見屢戰不利,遂北撤。
廬州之戰評價
編輯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城邑防禦戰的典型戰例,宋將杜杲守城謀劃有方,善於用兵,屢挫蒙古軍,取得守城的勝利。蒙古軍則缺乏攻城經驗,屢戰屢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