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廬山三石

鎖定
廬山“三石”,即石雞、石魚、石耳。屬於廬山的特產,前2種是動物,石耳是石頭上的木耳。
中文名
廬山三石
地理位置
廬山
三    石
石雞、石魚、石耳
海    拔
500 m

目錄

廬山三石石雞

石雞,學名棘胸蛙,是廬山特產"三石"(石雞,石耳,石魚)之一.其肉質可與仔雞媲美,它生活在山澗溪流石洞內,故稱石雞.石雞形體與青蛙相似.雄體胸部有許多大黑刺,(雌體沒有),背部有園疣,疣上有刺,動物分類屬兩棲綱蛙科 [1]  .石雞屬無尾目蛙科,體之腹面白色,背面及四肢灰色,且有黑點紋,體形較大,自鼻尖至肛門有12釐米左右,生長在山谷溪溝潮濕環境中。石雞肉質細嫩肥美,口感遠遠好於青蛙和牛蛙。
石雞一般隱居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澗溪流石下,500米以下山溪內也少有分佈.廬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濕潤温和,雨量充沛,谷幽峯翠,清泉汩汩,流水潺潺,寧靜,鬱閉,潮濕的生態環境,正是石雞生長髮育的良好條件,廬山石雞長期在這裏繁衍後代,延續種羣. [1] 
廬山石雞圖冊
廬山石雞歷史悠久.在五十年代,廬山各水系內,石雞隨處可見,尤以山南各水域內更為豐富,每當暑季,石雞抱對繁殖,活動更頻繁. [1] 
廬山石雞個大體肥,成年個體一般重200克左右,大的300-400克,最大的可達500-600克.石雞肉鬆脆,香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少,易於消化吸收,是味美的滋補性山珍. [1] 
石雞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石雞性味平,入心,肝,肺三經,具清心,潤肺,祛痰,利水,降氣,提神等功效,除對支氣管炎有較好療效外,還可治療心煩,口渴,肺炎,肝炎等.據<<本草綱目拾遺>>載:"石雞尚可滋補,治療小孩癆瘦,疳積." [1] 
石雞以昆蟲等動物性餌科為主,它能捕食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的葉甲科,金龜子科,天牛科等科的昆蟲.石雞在消滅森林蟲害,保護森林方面起着積極作用. [1] 

廬山三石石魚

櫛鰕虎魚(Ctenogobius giurinus)屬鱸形目,鰕虎魚科,鰕虎魚亞科,櫛鰕虎魚屬。俗稱:廬山石魚(江西九江縣)、春魚(湖北陽新縣)、麥魚(安徽東至縣)、琴魚(安徽涇縣),古稱:沙鰛。英文名:Barcheek goby 。
體細長,前部渾圓,後部側扁,頭平扁。吻長,口闊而大,唇厚,上下頜具數排絨毛狀細齒。前鰓蓋上的肌肉發達。頭部被鱗,胸、腹部裸露無鱗。兩個背鰭不相連接,前背鰭為硬刺組成,後背鰭全是軟鰭條。腹鰭在胸部合併成吸盤狀。幼魚體色微白,長至3釐米左右,開始出現色素。成魚體色暗灰,有4條黑色分叉的寬斑帶橫跨背部,在側面擴散成不規則的黑色小點。
櫛鰕虎魚喜生活在底質為沙土、礫石、水質清亮而含氧豐富的池塘、湖泊、小河流的淺水區及山澗小溪中。平時分散居住在石隙裏,用強有力的吸盤狀腹鰭攀附於石壁,覓食時才從石隙中外出。成魚喜吹跳躍,有時跳出水面,有時從一塊石上跳往另一塊石頭。鰕虎魚一冬齡達性成熟,每年4-5月,親魚開始集羣,雌雄魚互相嬉戲追逐,進行生殖活動,雌魚用鰭翻動沙粒,將卵產於沙穴中。1-2釐米的幼魚喜歡逆水羣遊。每當暴雨過後,山洪下瀉的兩三天內,水温上升至22℃以上,洪水陡漲並轉清而流速加快時,幼魚便於白天紛紛從湖中擁入小河,與河中幼魚彙集結羣沿着河流兩側逆流向上奮進,並不停地吞食從山澗沖刷下來的水生昆蟲和浮游生物。它們晚上則沉入水底用吸盤吸附於礫石上或躲在石頭縫隙中休息。4釐米以上的成魚較少有成羣溯水的現象。櫛鰕虎魚個體雖小,但性極貪婪兇殘,經常採用襲擊的方式吞食底棲性的更小的魚,或用胸鰭挖掘與翻攪水底泥沙,尋找底棲無脊椎動物,以便吞食。
櫛鰕虎魚廣泛分佈於長江至珠江的各水系中,但僅在長江中、下游才構成漁業。具有商品價值的櫛鰕虎魚,係指1-2釐米長的幼魚。江西九江縣沙河,因地處廬山腳下,所產櫛鰕虎魚因其形狀特殊,味鮮美,別具風味,與廬山同享盛名,故得名“廬山石魚”。湖北陽新縣富水河的櫛鰕虎魚因其捕撈季節在春末夏初、百花盛開之時,故稱為“春魚”。而安徽東至縣張溪一帶以其在麥收時節捕撈,且形同麥子,故稱之“麥魚”。安徽涇縣傳説:遠在晉朝時期,有一位名叫“琴高”的隱士,來到怪石嵯峨的獅子石洞中煉丹,丹渣棄入溪水之中,便化成了“虎頭蛇尾”的小魚,自那以後,每到午夜,淙淙流水中就有了錚錚的琴聲。後來,人們便把這條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魚也得名為“琴魚”。自古以來,石魚、春魚、麥魚、琴魚均被列為貢品,故也統稱之“貢魚”。
廬山石魚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可以説是水體的“天然監測器”。“只有喝廬山甘泉長大的石魚,才能沾上廬山的靈氣,才是上乘珍品,石魚長年生活在廬山的泉水與瀑布中,把巢築在泉瀑流經的岩石縫裏。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
廬山水系發達,瀑布眾多。在有瀑布注入的水潭石罅裏,生長着一種奇特的魚:它周身淺黃,通體透亮,最長的也不到一寸。據當山裏人介紹,這魚叫石魚,它同石耳、雲霧茶一起,被稱為廬山三大特產,早已名聞遐邇。有資料顯示,自然界適於石魚生長的環境可謂鳳毛麟角,因此石魚也就極為鮮見。而廬山則具有石魚生長得天獨厚的條件:汩汩泉水終年流淌,夏涼冬暖,且瀑布飛瀉,猛烈撞擊山石潭水,激起水質電離,產生磁化效應,為石魚這一嬌貴的水族提供了生存的樂園。所以有人説,廬山瀑布,奏出的是一闕轟天動地的生命樂章。
石魚雖然體小,但是味道鮮美,是下面配料之極品,自然也就成為遊客的首選物品。但隨着假日經濟的興起、遊客驟然增多,石魚供不應求,偶有用鄱陽湖小魚苗假冒石魚的現象發生,好在廬山管理部門已採取了打假措施。 [2] 

廬山三石石耳

石耳 石耳
在廬山陰濕的石頭上,生長着一叢叢黛青色的菌類植物,它們撐開一把把柔柔的小傘,把山石裝璜得典雅華貴。這些野性十足的生靈,叫做石耳。石耳不僅是奇特的藥用植物。一朵石耳,猶如一首精妙的小詩,柔情中藴含着堅勁;一朵石耳,恰似一則生動的廣告,透露着山石的生命和風骨。有了它,古老的山石就有了生命,就生髮出一簇簇繁衍輪迴的故事。沒有人知道它的成因,沒有人知道它生命演化進程的奧秘,蒼穹以亙古未變的眼光審視着它,任其自消自長,自生自滅,守着滄海桑田的諾言。謎一樣的石耳,雖然和木耳是近親,但它奇特的生命現象,較之木耳是那樣的神秘莫測。木耳能進行人工培植,因為木質裏提供了生命母體應該具備的營養,而石耳生在光脊的石頭上,生長素從何處攥取,無人能解釋得清。這大概是石耳的人工栽培至今未獲成功的原因所在吧。然而,石耳這置身於一個環境就染出一片生機,給一個空間就創造一個世界的精神,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容量極大的思考空間,啓迪是十分深刻的。 [2] 
石耳屬第一門石耳科真菌植物,呈葉狀,體扁平,呈不規則圓形,通常背面灰色或綠色,腹面黑褐色或黃褐色,背面被黑色絨毛,生長在山崖石璧上。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可供食用.有藥用價值,具有養陰止血作用,是營養價值較高的滋補食品,稀有的名貴山珍。石耳常被兵士和探險者用作應急食品,所含熱量約為等量蜂蜜、玉米片或玉米粥的3-11倍以上。華盛頓的部隊曾煮食石耳。日本人稱為「巖茸」或「石蘑」,當作美味出售,用制沙拉或油炸後食用。
石耳營養豐富,其提取物對慢性胃潰瘍12日內治癒率達100%,對胃酸增多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石耳乙醇提取液有明顯的降壓作用;研究表明,石耳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有明顯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防止癌細胞的擴散;還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升白細胞;促進免疫功能,抗輻射;抗菌,抗炎,抗潰瘍;抗癌細胞突變;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延緩衰老等作用。
中醫認為,石耳性平、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養胃益氣、滋腎利尿、活血止血、補腦強心、明目化痰的功效;尤適對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有熱、便秘下血、頭暈耳鳴、月經不調、肝熱目赤等有良好的食療效果。對身體虛弱、病後體弱的滋補效果最佳。民間認為,男子食之益精增髓,女子食後易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