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開言路

(漢語成語)

鎖定
廣開言路(拼音:guǎng kāi yán lù)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來歷傳》。 [1] 
廣開言路(言路:進言的道路)指儘可能地讓人們廣泛發表意見。 [1]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4] 
中文名
廣開言路
拼    音
guǎng kāi yán lù
近義詞
從諫如流
反義詞
閉目塞聽獨斷專行
出    處
《後漢書·來歷傳》
注音字母
ㄍㄨㄤˇ ㄎㄞ ㄧㄢˊ ㄌㄨˋ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廣開言路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來歷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廣開言路”。 [1] 

廣開言路成語故事

唐高祖李淵死後,李世民當了皇帝,史稱唐太宗。他即位之初即專設諫官,要求隨時跟在自己左右。並要求三品以上官員入朝議事,每次必須有至少一位諫官參加,做到有失必諫。大理寺少卿孫伏伽多次在小事上勸諫,李世民不但不怒,反而予以嘉獎,升為諫議大夫。如此一來,大臣們都知無不言,毫無忌諱。是言路廣開“直諫”“忠諫”成為風尚。,尤其是諫議大夫魏徵,更是以敢於“犯顏直諫”著稱。 [2] 
有一次,李世民問魏徵:“當皇帝的怎樣才會明智清醒,怎樣就會愚昧糊塗?”魏徵回答説:“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也就是説,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會明智清醒,偏信一方面的話就會愚昧糊塗。” [2] 
李世民請魏徵説下去。魏徵於是舉例論述説:“從前堯帝詳細詢問老百姓,所以知道民生疾苦。舜帝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所以治水無能的官員不能矇蔽他;相反,秦二世偏信宦官趙高一人的話,結果在望夷宮被他殺害。梁武帝偏信朱異的話沒有及早攻打侯景,結果被侯景攻陷台城,憂憤而死。又如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本已動盪不安,虞世基卻不讓煬帝知道情況,煬帝也照樣尋歡作樂,結果被身邊的人殺死。所以,做皇帝的能夠廣泛聽取和接受多方面的意見,就不會被一兩個大臣矇在鼓裏,就會知道下面的情況,從而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決策。” [2] 
李世民聽後説:“是啊!”從此更加註意廣開言路,傾聽多方面的意見。 [2] 

廣開言路成語寓意

懂得廣開言路,就不會因循守舊,遇事也會絕處逢生。讓人充分表達意見,就能集思廣益,使國家興旺發達。一個國家、一個政府甚至一個企業,都應該廣開言路,聽取大眾的意見,這樣才能獲得集體的智慧,才能發展得更好。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見,不管是對於整個國家,還是對於每個人,都可以帶來巨大的益處。 [2]  [3] 

廣開言路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廣開言路”用於形容儘可能地讓人們廣泛發表意見。 [1]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4] 
  • 運用示例
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札子》之二:“雖陛下廣開言路,無所諱忌,而台諫所擊不過先朝之人,所非不過先朝之法,正是以水濟水。” [1] 
宋·包拯《論台官言事》:“伏自陛下臨御以來,將三十載,遵守先訓,廣開言路,虛懷以待,犯顏必容。” [5] 
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三六回:“現在朝廷廣開言路,昨兒新下上諭,內務府人員可以保送御史。” [1] 
作家·柯靈《終止暴行》:“學生關心國事,誰都知道是進步現象;而促進民主政治,首先非廣開言路、發揚民意不可。” [5]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399
  • 2.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353-355
  • 3.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著.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1[M]. 南寧:接力出版社, 2015.11:196-197
  • 4.    周宏溟編著. 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08:943
  • 5.    趙丕傑編. 成語誤用辨析200例[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