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

鎖定
1962年,廣西藝術學院初步形成了包括馬列、文藝理論、外語、體育、文化課在內的文化共同課教學單位,馬列、文藝理論分別成立教研室。1980年,外語、體育建立獨立教研室。1985年2月,馬列主義教研室成為獨立建制的副處級單位。1991年4月,外語、文藝理論、教育心理學教研室合併為公共課教研室,與馬列、體育教研室均為學院直屬單位,下設外語、文理、教育心理學三個教研組。1992年3月,馬列教研室再次更名馬列主義教研部。1999年4月29日,馬列教研部、德育教研室、體育教研室、共同課教研室四個獨立的教學單位合併,成立社會科學教研部、基礎教研部籌備處。2000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社會科學與基礎課教研部(簡稱社科基礎部),原屬教務處師資科管理的計算機教師也劃歸社科基礎部管理,中共廣西藝術學院直屬社科基礎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黨支部同時成立。
中文名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
地    區
廣西
隸    屬
廣西藝術學院
成立時間
1962年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學院簡史

2004年4月8日,在社科基礎部原班隊伍的基礎上,成立藝術文化系,並於同年12月成立中共廣西藝術學院社基礎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藝術文化系總支委員會。2006年10月17日,社科基礎部的馬列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合併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簡稱思政部),與藝術文化系、社科基礎部形成“一支隊伍三塊牌”的建制。2007年10月10日,成立人文學院,同時撤銷藝術文化系,社科基礎部和思政部掛靠人文學院。2011年7月,思政部獨立設置。
2012年7月,人文學院與外語、體育、計算機、教師口語、教育學等公共教學部門脱離,獨立建制。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現設有文化藝術管理系、文化產業系、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研究所、藝術學理論研究所、中國壯族藝術研究中心、中國瑤族藝術研究中心、中國仫佬族毛南族京族藝術研究中心、東盟藝術研究所、中國海洋藝術研究所、中國藝術古籍文獻整理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承擔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及文化藝術管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任務,培養文化藝術管理專業人才,同時承擔着全校本科學生及研究生的藝術基礎理論課教學工作,擔負着提升全校學生人文素養的重任。 [1]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師資力量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共有藝術學(含藝術學理論、音樂學、美術學)、傳播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心理學等學科專業領域的專兼職教師20多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碩士10人。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現任領導

袁 援----黨總支書記、副院長
何清新----院長
石紅霞----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 [1]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專業設置

本科專業方向:
設有:美術學(文化藝術管理)、音樂學(文化藝術管理、藝術商務)、文化產業管理(文化項目創意與管理、文化旅遊策劃與管理、演藝策劃與管理)、藝術史論等7個本科專業方向,學制均為四年。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藝術學理論(文化藝術管理、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批評、宗教藝術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藝術史、藝術教育)等六個研究方向,學制均為三年。
碩士研究生導師:
文化藝術管理---鄧軍、楊武、田川流、陳巧燕、陳應鑫、李沛新
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批評---盧志紅、劉健、簡聖宇、梁冬華
宗教藝術研究---李桂生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廖明君、平鋒
藝術史---李桂生
藝術教育---鍾宏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