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莪術

(中藥)

鎖定
廣西莪術,中藥名。為姜科植物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的乾燥根莖。分佈廣西、雲南。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之功效。用於症瘕痞塊,瘀血閉經,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廣西莪術的傳統功效為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具有抗血栓、抗腫瘤、抗炎、抗病毒、保肝、抑菌等藥理作用,現代研究認為與其傳統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心血管系統和胃腸道系統方面;主要活性成分為倍萜類化合物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 [4] 
中文名
廣西莪術 [4] 
拉丁學名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芭蕉目
姜科
薑黃屬
廣西莪術
分佈區域
廣西、雲南
中文學名
廣西莪術
採集時間
冬末春初挖取主根莖
用    量
6-9g,水煎服

廣西莪術入藥部位

乾燥根莖。

廣西莪術性味

味辛、苦,性温。

廣西莪術歸經

歸肝、脾經。

廣西莪術功效

行氣破血,消積止痛。

廣西莪術主治

用於症瘕痞塊,瘀血閉經,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

廣西莪術用法用量

6-9g,水煎服。

廣西莪術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廣西莪術炮製

廣西莪術一、採集加工

冬末春初挖取主根莖,除去地上部分和鬚根,鱗葉,去淨泥土,煮透曬乾。

廣西莪術二、炮製方法

1、莪術: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洗淨潤透或置籠屜內蒸軟後切薄片,乾燥。
2、醋莪術:取淨莪術置鍋內,加米醋與適量水浸沒,煮至醋液被吸盡,切開無白心時,取出稍晾,切厚片,乾燥。

廣西莪術形態特性

根莖卵球形,長4-5釐米,直徑約2.5-3.5釐米,有或多或少呈橫紋狀的節,節上有殘存的褐色、膜質葉鞘,鮮時內部白色或微帶淡奶黃色。鬚根細長,生根莖周圍,末端常膨大成近紡錘形塊根;塊根直徑1.4-1.8釐米,內部乳白色。春季抽葉,葉基生,2-5片,直立;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4-39釐米,寬4.5-7(9.5)釐米,先端短漸尖至漸尖,尖頭邊緣向腹面微卷,基部漸狹,下延,兩面被柔毛;葉舌高約1.5毫米,邊緣有長柔毛;葉柄長2-11釐米,被短柔毛;葉鞘長約11-33釐米,被短柔毛。穗狀花序從根莖抽出,和具葉的營養莖分開;總花梗長7-14釐米,花序長約15釐米,直徑約7厚米;花序下部的苞片闊卵形,長約4釐米,先端平展,淡綠色,上部的苞片長圓形,斜舉,淡紅色;花生於下部和中部的苞片腋內;花萼白色,長約1釐米,一側裂至中部,先端有3鈍齒;花冠管長2釐米,喇叭狀,喉部密生柔毛,花冠裂片3片,卵形,長約1釐米,後方的1枚較寬,寬約9毫米,先端尖,略成兜狀,兩側的稍狹;側生退化雄蕊長圓形,與花冠裂片近等長;唇瓣近圓形,淡黃色,先端3淺圓裂,中部裂片稍長,先端2淺裂;花絲扁闊,花葯狹長圓形,長約4毫米,藥室緊貼,基部有距;花柱絲狀,無毛,柱頭頭狀,具緣毛;子房被長柔毛。花期:5-7月。

廣西莪術生長環境

栽培或野生於山坡草地及灌木叢中。分佈於廣西、雲南。

廣西莪術藥材性狀

呈長圓形或長卵形,基部鈍圓,頂端鈍尖。直徑1.2-3cm,大者可達5cm。表面黃棕色至灰色,光滑,環節明顯或不見,有點狀鬚根痕或殘留鬚根,兩側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側生根莖痕。側生根莖痕較大。質堅實,不能折斷,破碎面淺棕色,角質樣,有光澤,常附有黃白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近皮部處有一黃色的環紋。氣香,味微苦辛。

廣西莪術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抗早孕作用;
3.抗菌作用;
4.升高白細胞的作用;
5.增加股動脈血流量;
6.保肝作用;
7.促進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恢復;
8.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廣西莪術相關論述

廣西莪術論莪術行氣破血之功

1.繆希雍:“心腹痛者,非血氣不得調和,即是邪客中焦所致。中惡疰杵鬼氣,皆由氣不得調和,臟腑壅滯,陰陽乖隔,則疫癘疰杵鬼氣,得以憑之。莪氣香烈,能調氣通竅,竅利則邪無所容而散矣。解毒之義,亦同乎是。其主霍亂冷氣吐酸水及飲食不消,皆行氣之功也,故多用酒磨。又療婦人血氣結積,丈夫奔豚,入肝破血行氣故也,故多用酒磨。”(《本草經疏》)
2.賈所學:“莪術味辛性烈,專攻氣中之血,主破積消堅,去積聚癖塊,經閉血瘀,撲損疼痛。與三稜功用頗同,亦勿過服。”(《藥品化義》)
[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