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科學院

鎖定
廣西科學院成立於1980年,是直屬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廳級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全院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04億元。科研儀器設備1749台套,科技圖書16萬冊,動植物標本50萬件。
中文名
廣西科學院
外文名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簡    稱
GXAS
創辦時間
1980年
辦學性質
事業單位
主管部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地    址
南寧市西鄉塘大嶺路98號

廣西科學院歷史沿革

1959年,成立中國科學院廣西分院,1961年撤銷 [1] 
1980年10月,重建了廣西科學院,下設植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物理研究室、生物研究室和計算中心等5個研究單位 [2] 
2021年7月18日,廣西科學院遙感測繪研究院揭牌。 [5] 
2022年11月11日,廣西大數據學會成立,廣西科學院為廣西大數據學會理事單位。 [7] 
2023年7月,廣西科學院成立心理研究中心。 [9] 
2023年11月,廣西科學院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在南寧成立。 [10] 

廣西科學院機構設置

廣西科學院 廣西科學院
全院現有職工755人,其中在職人員445人,在職科技人員中高級職稱人員82人,中級職稱185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有299人,博士和碩士30多人。研究領域涵蓋了生物工程、環境保護、植物生態、海洋生態、海洋生物、海洋水文、海洋地質、海洋環境、計算機等30多個專業。全院除直屬的植物、海洋、計算機、生物、物理、紅樹林等6個科研機構外,還下設5個重點實驗室,分別為廣西應用海洋生物技術實驗室、廣西軟件新技術實驗室、廣西微生物工程技術與應用實驗室、廣西植物藥用工程技術實驗室、廣西海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成果
建院以來,組織完成了廣西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項目,成果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作為項目承擔單位參與完成了廣西海島資源綜合調查和開發試驗、廣西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區劃等一批科研項目以及正在負責指導開展的廣西海域勘界技術工作。參與廣西藍色計劃、廣西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等海洋法規和條例的制訂和修正工作,以及廣西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工作。作為技術負責人完成了廣西合浦百曲圍填海工程可行性論證、北海金海灣填海工程可行性論證、北海銀灘建設工程(二期)可行性論證、欽州灣建港前期工程可行性論證、潿洲島南灣綜合服務區填海工程可行性論證、西南成品油管道一期(海域部分)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等一批涉海工程項目技術論證。以及完成了廣西沿海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鐵山港及其鄰近海域的環境調查、廣西近岸環境污染擴散動力機制與預測、廣西近海環流的特殊現象及其產生機制等一批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海域使用論證、海洋外業調查與內業分析、海洋管理與開發規劃制訂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工作成果為廣西區政府實施沿海地區海洋經濟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

廣西科學院儀器設備

廣西科學院 廣西科學院
全院擁有一大批關於科研調查、樣品分析與測定的儀器設備,其中用於海洋外業調查及室內分析方面的主要儀器設備有:Z-7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UV-21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E2000-U倒置顯微鏡、Waters 600型液相色譜儀、sensloN7台式電導測定儀、SH10A水分快速測定儀、Sartorius電子分析天平、TM8台式溶解氧測定儀、海流計、GPS定位儀、GC9002氣相色譜儀、微型電子計算機、粒度分析儀以及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等。

廣西科學院管理水平

作為廣西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科研機構,對應科研、生產、經營、財務、設備物資等各個方面建立相應完善的質量管理保證體系和管理制度,並配備有各類管理專業人員,積累了較豐富的管理工作經驗。從院部機關、各所、實驗室均設有相應的管理工作崗位,制度健全、職責明確、運行有效,形成以院部為中心的統一管理模式。 [3] 

廣西科學院領導信息

院長、黨組書記:元昌安
副院、黨組成員:饒為國呂鬱彪黃志民 [4] 

廣西科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6月13日,入選“第九批自治區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項目建設單位”公示名單。 [6] 
2022年11月,廣西科學院(廣西科學院生物標本館、廣西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廣西北部灣海洋研究中心)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