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鎖定
廣西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前身是物理專修科,創辦於1960 年。1972 年與數學、化學專業合併為數理化系,1978 年從數理化系統獨立出來成立物理系,1997 年5月更名為物理與電子工程系,2003 年6月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組建了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2006年5月更名為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院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座落於廣西民族大學的東校區。
中文名
廣西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60年
所屬地區
廣西
前    身
物理專修科

廣西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校設備

目前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檢測與智能控制方向)、科學技術史 2個碩士專業;物理學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網絡工程5 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物理學、通信工程、網絡工程3 個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本科專業。物理學專業於2007年被評為自治區優質專業,材料物理與凝聚態物理為廣西財政資助建設學科。2009年全日制在校生 1125人,其中研究生24人,本科生 1101人。
現有教職工 67人,專任教師 56人,教授 6人,副教授 18人,中級職稱 29人,兼職教授 6 人,具有研究生學歷者 36 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9人、碩士學位 2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 人,廣西優秀教師 1 人,具有到國外攻讀學位、講學和研究經歷者 5 人;設有科學技術史、物理學、大學物理、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網絡與通信工程、實驗教學7 個教研室;院黨總支書記(含就業指導)、院長、副院長、院分團委(含黨總支)、教學管理、行政管理 6 個辦公室;開辦有成立於1991年、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國有企業—南寧市海通新技術研究所、經思科公司授權的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經過VUE授權的VUE國際認證考試中心及經學校批准成立的材料科學研究所。

廣西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校建築

學院擁有一棟 5000 多平方米的實驗大樓,內有與物理、電子、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及網絡工程等專業的50多門課程相配套的專業實驗室,其中物理、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大專業實驗室,於1996 年通過自治區專家區級合格評估驗收,確認為條件合格實驗室。還設有與材料物理、凝聚態物理、信號與信息處理、低温等離子體、科技考古等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實驗室。與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簽署了長期的科研合作協議,在北京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幫助下建立了電離層觀測與研究基地。擁有低温等離子體發生器、真空鍍膜機、X射線衍射儀等大型研究設備,目前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達1500 萬多元。
學院40 多年來,已為社會培養了各種技術人才4299 人,其中本科生1899 名,專科生2399 名。他們散佈在廣西和全國各地的各個行業,成為黨、政、軍各部門的各級領導幹部、科研院所的學科帶頭人、博士和碩士生導師、科技生產部門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的繁榮富強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該院教師正式出版專著、教材13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及省部級學術期刊發表科研論文數百篇,其中有數十篇論文被SCI 和EI 收錄,獲國家專利8 項。截止2007年4月份,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 項、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 4 項、學校重大科研課題2項。2005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各1項,自治區高校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目前主持自治級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項。

廣西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院系調整

2011年,廣西民族大學因理工類學科建設需要,撤銷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1]  ,原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四大本科專業劃歸新成立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學、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以及科技史專業劃歸新成立的理學院。  [2]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