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

鎖定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是廣西民族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學院前身為學校1960年6月成立的政治系(最早三大系之一)法學教研室。2003年成立政法學院,2010年成立法學院。法學院依託學校綜合學科優勢以及“民族性、區域性、國際性”的辦學特色,大力推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通過十餘年的建設,形成廣西唯一“本科—碩士—博士”法學人才完整培養體系和民族法、東盟法、知識產權(網絡數據法)特色鮮明的三大研究方向,取得豐碩成果。
法學院有法學和知識產權兩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99人。法學院也是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
中文名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
外文名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chool of Law
簡    稱
廣西民大法學院
創辦時間
1960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法學類
主管部門
廣西民族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蔣慧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
院    訓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大學東路188號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辦學歷史

1960年6月,廣西民族學院開設法學系;
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1997年,開辦法學專業專科;
2000年,廣西民族政經系更名為政法系;
2003年,成立政法學院,同時設立理論法學、實體法程序法三個教研室,形成了法學院的初步規模;
2010年2月,學校將政法學院分為法學院和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法學院正式成立; [1]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學科特色

法學院1997年開設法學專業,2003年獲得訴訟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1年開設知識產權本科專業,2014年成為民族法學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7年成為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20年法學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法學院現設理論法學系、刑法學系、民商法學系、訴訟法學系和知識產權法學系等5個系。
法學學科擁有廣西唯一法學協同創新平台——民族法與區域治理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擁有廣西唯一法學“八桂學者”團隊、廣西唯一東盟民商法研究創新團隊、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法學)和廣西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知識產權),學科帶頭人及學科骨幹在國內及東盟國傢俱有較大學術影響力。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人才培養

法學院有法學和知識產權兩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99人,法學專業注重實踐教學,學生積極投身民族地區基層法治建設;知識產權專業注重技能培養,學生申請專利、版權登記等1500餘件。在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66人,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民族法學二級博士研究方向,2015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連續6年招生,培養博士生11名、博士後6名。培養和培訓面向東盟高層次法律人才700餘人,為東盟國家提供培訓和指導留學生4000餘人。
法學院重視研究生學術科研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聘請 40 餘名校外實踐導師,指導開展實習、社會調查等活動,設有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及10餘家律所設立的社會獎學金,近五年博士生、碩士生參加學術交流300餘人次,研究生髮表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每屆均有碩士畢業生進入國內外著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法學院現有省級以上教學科研平台11個,公檢法實踐教學基地126家,建有大型模擬法庭實驗室、實驗實訓室和智慧教室等。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學術研究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擁有中國法學會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南方民族法學研究重點基地、民族法與區域治理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東盟政治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廣西民族大學)基地、廣西商標品牌人才培訓基地等重點研究、教育基地,廣西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入選中國智庫(CTTI)。
學科科研平台、團隊、項目經費2000餘萬元。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4項(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27項,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獲獎25項,出版專著25本,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22篇。學科長期致力於國際國內和地方立法、政府決策及社會服務,承擔大量廣西地方立法起草與評估、立法諮詢論證,提供諮政報告等工作。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

法學院通過引進與培育,已形成一支年齡、學歷、職稱、專業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法學學科專任教師59人,正高級職稱22人,副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17人,其中45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45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多名骨幹教師在東盟國家取得博士學位,30%以上的骨幹教師有海外學習交流經歷。謝尚果教授擔任中國法學會民族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廣西法學會副會長,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教學成果獎,多項調研成果得到多家國際國內新聞媒體轉載並獲政府採納;齊愛民教授是我國網絡數據法研究開創者之一,位列全國最具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知識產權法第4名併入選廣西“八桂學者”,獨著《信息法原論》入選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個人信息保護法(建議稿)》提交2017年全國兩會;廖斌教授位列全國最具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刑法第70名併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蔣慧教授入選廣西高等學校“卓越學者”。協同創新知識產權團隊和東盟民商法研究創新團隊入選“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對外交流

法學院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每年舉辦與東盟國家的主題學術研討會,已舉辦中國—東盟訴訟法論壇、中國—東盟民商法論壇、中國—東盟刑法論壇等高端論壇,邀請東盟十國專家學者參會交流。與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泰國法政大學、老撾國立大學等多所高校法學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法學院鼓勵支持教師到東盟國家高校訪問學習以及攻讀博士學位,自2019年起組織師生到東盟國家開展暑期專項訪問交流,已赴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高校交流訪問。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發展前景

法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專業特質培養為導向,堅持“樹立一身好品格,精通一部好經典,撰寫一篇好文章,練就一副好口才,通過一次國家考試”的法學人才成才標準,以培養高素質複合型的法律專業人才和民族幹部為己任,不斷改革培養模式,突顯特色辦學優勢,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不斷完善提供專業人才支撐,為國家改革開放、當代廣西新發展貢獻力量。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黃中顯
院長:蔣慧
副書記:玉琳
副院長:陳星、彭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