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葉星蕨

鎖定
廣葉星蕨(Microsorum steerei (Harr.) Ching)是水龍骨科星蕨屬植物,莖短而粗壯,葉呈淡綠色,孢子囊羣為橙黃色。
中國台灣、廣西和貴州有分佈。
中文名
廣葉星蕨
拉丁學名
Microsorum steerei (Harr.) Ching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2] 
木賊綱
水龍骨目
水龍骨科
星蕨屬
廣葉星蕨

廣葉星蕨形態特徵

附生,植株高40一60釐米。根狀莖短而橫走,粗壯,粗6-8毫米,有環形維管束鞘和星散的厚壁組織,密生鱗片;鱗片披針形,長3一4毫米,頂端漸尖,邊緣稍具齒,淺褐色。葉近簇生;葉柄粗壯,短或近無柄,長不及1釐米,粗約3-4毫米,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有溝;葉片闊線狀披針形,長35-55釐米,寬5-8釐米,頂端漸尖,基部長漸狹而形成狹翅,或呈圓楔形或近耳形,葉緣全緣或有時略呈不規則的波狀;側脈纖細而曲折,兩面均可見,相距1.5釐米,小脈聯結成多數不整齊的網眼,兩面均不明顯,在光線下則清晰可見,內藏小脈分叉;葉紙質,淡綠色。孢子囊羣直徑約1毫米,橙黃色,葉片上部2/3能育,不規則散生或有時密集為不規則匯合,一般生於內藏小脈的頂端。孢子豆形,周壁淺瘤狀。

廣葉星蕨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或溪邊的岩石上。

廣葉星蕨分佈範圍

產台灣、廣西 (大新、隆安、龍州、天等、天峨、武鳴、武宣) 和貴州 (冊亨、羅甸) 等省區。越南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中國台灣。 [1] 

廣葉星蕨主要價值

【藥 名】:廣葉星蕨
【來 源】:為槲蕨科植物廣葉星蕨的全草。
【功 效】:清熱利尿,活血散瘀。
【主 治】:用於淋證,熱淋、砂淋、紅白淋濁。其根莖:用於風濕性骨痛、跌打損傷,能活血散瘀,瘀滯得去,痛定病癒。
【性味歸經】:甘,寒。腎、膀胱、脾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雞蹼、珍珠草、一包針(廣西大新、龍州、龍津、北流、寧武)
【考 證】:始載於《台灣藥物志》。

廣葉星蕨本種提示

本種與星蕨M. punctatum極其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本種的葉片為倒披針形,具尖 頭,根狀莖上鱗片明顯開展,披針形,長3--4毫米,頂端漸尖,隔絲具大而彎曲的頂端細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