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漢保保節

鎖定
廣漢保保節是四川省廣漢市雒城的地方傳統節日。起源於民間的遊百病與拉(拜)保保習俗。 正月十六遊百病,清代即已成俗,有“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之説。這天,城鄉男女老少多出門一遊,到城內的一般要上城牆遊覽,並在文廟萬仞宮牆附近古柏林中折一小枝柏椏,插在頭上或帽檐,取柏字的諧音,喻“百事順遂”、“百病不生”、“白頭偕老”、“富貴白頭”等以為吉祥。同時,也有攜帶幼嬰於大柏樹下拉保保(乾爹)的。表達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對美好生活的祈求與嚮往。
中文名
廣漢保保節
起源地
四川省廣漢市雒城
起源時間
清康熙年間,正月十六
起    源
有鄉下母女倆進城遊春

廣漢保保節起源地

:四川省廣漢市雒城

廣漢保保節起源時間

:清康熙年間,正月十六

廣漢保保節起源

康熙時,有年正月十六日,有鄉下母女倆進城遊春,走進文廟,累了,就在城牆下的12株古柏樹下歇氣。幾個無賴漢見姑娘漂亮,就説些不三不四的話。母親拉着女兒起身便走,幾個無賴也緊緊跟着。母女倆走到衙門口,母親急中生智,轉身對無賴們説:“你們緊跟着做啥,我女兒要進衙門去看她乾爹!”無賴們搖頭晃腦表示不信。母親就對衙門的差人説:“麻煩你給老爺稟報一聲,他的乾女兒來看他了。”差人進去照稟,州官又驚又疑:“我是外地人,漢州哪有乾女兒啊?”轉念又想:“一般平民百姓怎敢到衙門來冒認官親呢!必定事出有因。”於是,他出內廳來到門口一看,只見母女二人面帶驚惶,旁有幾個無賴漢嘻皮笑臉。
州官心裏明白了八九分,遂問幾個無賴:“你們幾個年輕後生跑來在這裏幹什麼?”無賴們你看我、我後你,不知如何回答。母親為了息事寧人,忙打圓場説:“這些年輕娃娃,是我們在路上碰見的,要跟着我們一起遊春。”幾個無賴趁機下台,説:“跟她倆娘母各處走走,沒得其他意思。”州官説:“太平世界,朗朗乾坤,萬民遊春,各遊各的,男女有別,你們這樣成何體統!”幾個無賴嚇得額上冒汗急忙離去。母親才向州官説明原委。州官見那母親十分機智,女兒也聰明伶俐,就將錯就錯把女兒認為乾女。後來,人們為了使子女健康成長,就在每年春社日(立春後第5個戊日)和正月十六日遊百病時為子女找一個乾爸爸,稱作保保或保爺。

廣漢保保節發展歷史

民國初年,文廟龕師黃某,事前準備一筐小柏椏,在正月十六將值年牌掛在文廟外泮池恰那城牆下的12株古柏中的1株上,從東到西依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年次懸掛,如子年掛在第一棵樹幹上,丑年掛第二棵,以此類推。並勸阻遊人不要隨意摘古樹枝葉。遊人就筐中取柏椏一小枝帶上,隨給一兩文錢與龕師。稍久人們遂稱十二古柏為“十二相”。每年正月十六遊百病,在十二相旁拉保保也同時進行。

廣漢保保節發展

1950年以來,禁止封建迷信,拉保保活動一般是悄悄進行,但遊百病相沿未斷。
70年代中期起,遊百病與拉保保逐漸公開,逐年熱鬧。父母帶着嬰幼兒的帽子在樹下等候,選擇一個自認為合適的人,則把嬰兒交其人抱着,並取下嬰幼兒的帽子帶在被拉者的頭上,一同至茶館或飯店認乾親。旁觀者則在一旁鬨笑取樂。
1980~1985年,每逢正月十六,房湖公園內幾無隙地。公園入口處的大連路和下南街、片馬巷等處擁擠不堪,公園除在窗口售門票外,還在大門外設臨時售票點多處。同時公安民警亦至維護秩序,至午後三四點鐘,遊人才逐漸減少。
1990年,房湖公園於正月十六此日設立“拉保保”有獎活動。
1991~1996年,每年正月十六日,房湖公園的遊客均在10萬以上,拉保保也從一二百增長到五六百。1994年起,金雁湖公園亦有人在十二生肖銅雕羣前拉保保,當年為19對,其後不斷增多。1993年~2002年這10年的“保保節”共“拉”成“保保”20000餘對,累計吸引遊客達400多萬人。
2002年,廣漢參與“拉保保”者達18萬之眾,其中,有1000多人幸運地當了“保保”,僅在房湖公園登記的“保保”就有514對。
2003年,50萬人湧進廣漢“拉保保”,公園人扎堆,飯館打擁堂,車站排長龍。當日公園光門票收入就有250萬。截至下午5時30分活動結束時,兩大公園拉出了“保保”近2000對。
2004~2005年,廣漢“保保節”氣氛日漸走高。
2006年,首屆“廣漢國際保保節”開幕。超女助興廣漢“保保節”,陸毅張靚穎易慧葉一茜馮家妹以及林爽等將齊齊現身廣漢,眾人不但將在當晚“愛與世界”大型文藝晚會高歌為“保保節”助興,還將現場拍賣自己的私家藏品,以資助當地的貧困兒童。
2007年,正月十六廣漢國際保保節,25萬人衝着“保保節”活動來到廣漢,人山人海,萬人現場拉拉拉。當年到組委會登記公證、成功結對子的“保保”和“寶寶”共900餘對。
2008年,無限資訊頻道採訪了廣漢國際保保節。拉“保保”是廣漢的傳統習俗,年輕的父母到這一天到廣漢房湖公園為孩子拉個“保保”(乾爹),以欺保佑其健康成長、無病無災。這種習俗近年來更是受到更大範圍的追捧,保保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單是廣漢,就又開闢了更年輕的金雁湖公園作為保保節的分會場,若干年前,什邡也把每年的雨水節定為什邡的保保節……
2009年,廣漢房湖公園舉行一年一度的民俗“保保節”,出現“職業拉手”藉機賺錢,民俗“保保節”出現變味。
“保保節”相關資料:
“保保”即乾爹。
廣漢保保節是由民間傳統的遊百病和拉保保的習俗演變而成的。歷近三百載,依然尤盛。每年正月十六,在廣漢的兩個公園裏。即房湖公園及金雁湖公園舉行保保節。用拉保保這種方式來乞求小孩能平安的成長。是當地很有影響力的一個民間習俗,每到這天都要萬人空巷地出門遊玩,為孩子拜乾爹,結乾親家,也就是“拉保保”。
保保節是川西平原上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節日。每年這個時候,周邊的一些城市,如成都綿陽德陽等等有很多遊客都會來廣漢為小孩拉保保。
“拉保保”樂趣就在這“拉”上,這種略帶強迫的性質正是“保保節”熱鬧、刺激的關鍵所在,也正是“保保節”更加紅火的原因。那些長相較為富態的中年男士是場中追逐的熱門人物,被扣上豬兒帽後,便“強迫”或“半推半就”成了陌生“乾女兒”的“保保”。
正月十六這天,是從清康熙時相傳而來的廣漢“拉保保”的喜慶日子,也是廣漢市全民春遊的好時節。人們在過大年鬧元宵之後,又穿上節日盛裝,出門踏青遊玩一天。據説這天出門遊了春,即可消除百病,招來百事是順利、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因此人們又稱它為“遊百病”或“遊毛病”,這都是消災祛病、招祥納福的意思。而春遊的中心內容是“拉保保”,這是春遊活動的高潮。後來,人們便將這個全民活動稱為"保保節"。
所謂“拉保保”,就是年輕父母在這一天,領着自己10歲以下的孩子,備上酒菜和香蠟錢紙,到廣漢房湖公園內的古柏樹前,看中一位遊人,拉他為自己的孩子“保關煞”(俗傳,小孩在童年時期要闖過幾道"關口"才能長大成人,否則就有夭折危險)。如果被拉的遊人接受了,便在古柏樹腳下,焚燒香蠟紙,叫孩子向被拉遊人行跪拜禮,並叫一聲“保保”。接着雙方大人互道姓名住址,以“乾親家”相稱,就地舉杯飲酒祝願。被拉的“保保”就是孩子的“乾爹”,孩子是“乾兒子”。當乾爹的要給乾兒子另取一個含有“福祿壽喜”、“百年長壽”或“鵬程萬里”等良好的吉祥祝願的名字。
為什麼要在古柏樹下拉保保呢?原來這裏有十二株樹是明代所栽,其數目恰巧與十二生肖屬相相吻合,當地人就稱這十二株古柏為“十二相”。在“十二相”前拉保保,除有請帶靈氣的十二相為他們作證的意思外,還有松棰常青之意,孩子也會如松柏長年百壽。
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民眾物質、文化生活及思想觀念的變化。“拉保保”的傳統習俗也從內容到形式發生了變異。原來拉保保的目的,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拉保保是由孩子的父母邀幾個小夥子,一經看中哪位遊人,就由一個小夥子將孩子的帽兒,乘其不備朝這位遊人頭上一戴;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小夥子一擁而上,將這位遊人團團圍住,並把孩子塞進遊人懷抱,同時高聲喊道:“拉中了!”圍觀者也助興叫好。這突然的行動,弄得被拉者措手不及,孩子塞進懷裏了,又怕把孩子摔着,只得忙用雙手將孩子抱住,這下,就算你同意作孩子的“保保”了。但並不在“十二相”前焚香禮拜,而是由孩子家的人將“保保”簇擁出人羣,找人少的地方,互相介紹姓名、職業及詳細住址,道出孩子父母的心願,然後到酒館或餐廳宴請“保保”。“保保”也要為孩子取名字,贈禮品。而名字的含意都突破了舊的觀念。以往拉"保保"的範圍比較窄,先要考慮被拉者必須與孩子的父母年齡相當,而且必須拉男性。從職業上看,大多是農民拉農民,工人拉工人。而如今則不分年齡、性別、職業的界限了,甚至還出現了拉“乾兒”、“乾女”的倒拉現象。由於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有的獨生女的家庭,想有個男孩,獨生子的家庭,又想要個女孩。於是就有人在保保節這天,自己主動出馬根據自己的需要拉乾兒乾女了。被拉兒女的父母更樂意這送上門的“保保”,這是符合雙方心願的大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廣漢的保保節,規模更擴大了,除了房湖公園,又發展到金雁湖公園,因為那裏有銅塑十二生肖像,並有音響設置,可叫出各生肖的聲音,更顯得活靈活現,因而,也是人山人海在那裏拉保保。保保節的內容也豐富多彩,它不單單是拉保保。這一天全城的書店、商場都以優惠價出售兒童讀物和用品;婦幼保健部門為兒童免費檢查身體,為育齡夫婦發放避孕藥物,開展優育諮詢服務。房湖公園還要為拉了保保的兒童頒發獎金和獎品。保保節已經不含過去為孩子"保關煞"的陳舊意義了,而成為人們溝通思想,聯絡感情,關心下一代成長的特殊節日。它是在傳統習俗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既有娛樂性又有現實性,同時還保存了地方民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