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武山

(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廣武山)

鎖定
廣武山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本稱三皇山,也叫三室山。 [2]  著名景點有襄武之地,楚河漢界等。
中文名
廣武山
外文名
Guang wu shan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
開放時間
早6晚10
門票價格
60
著名景點
襄武之地,楚河漢界

廣武山位置境域

廣武山位於河南省鄭州滎陽市廣武鎮。

廣武山山名由來

廣武山本稱三皇山,也叫三室山,因是位於石門水(石門渠)之南的三座山峯而得名。 [2] 
三皇山後改稱廣武山的説法有兩種。
説法一
鄭武公死後,安葬在此。因武公陵墓於此,又稱為武公嶺,三皇山也隨之稱為廣武山。 [3] 
説法二
楚漢相爭之際,劉邦調廣武君李左車在此教授太子劉盈操練兵馬,因此名為廣武山。

廣武山風景介紹

據《滎澤縣誌》:“(廣武山)山勢自河邊陡起,由北而南,綿亙不斷……峯巒尖秀,峭拔數十丈,朝霞暮煙,變態萬狀”。
廣武山上有一條由南向東北的巨壑,歷史上稱為“廣武澗”,這裏是楚漢相爭的古戰場。公元前203年,漢軍趁項羽東擊各地之機,出兵奪取成皋,後屯兵廣武,阻楚西進。楚王項羽急忙率兵西來,亦屯兵廣武,和漢軍隔澗對壘,兩軍在此連番爭奪,相持數月,最終因楚軍缺糧,軍心渙散,加上韓信也出兵擊楚,項羽被迫與漢約和,以“鴻溝”(即“廣武澗”)為界中分天下。中國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即指此鴻溝。後人把劉邦項羽隔澗據守的營壘分別稱為漢王城、霸王城。
霸王城位於東廣武山頭,長1000米,牆身寬26米多,城牆最高處達15米。在霸王城上有一個微微隆起的土堆,後人稱之為“項羽堆”。它是當年綁劉邦父親劉太公示眾的高台。《史記·項羽本記》載,項羽在軍糧不繼、難以久戰的情況下,曾用要煮死劉太公的方法脅迫劉邦退軍,劉邦則以兩人曾約為兄弟的誓言,反擊項羽“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有軍師項伯的勸説下,項羽才赦免了劉太公。後有人在這個土堆修建了一座“太公亭”,現亭已被毀,只有台基清晰可辨。漢王城位於西廣武山頭,長1200米,現存城牆最高處達10米多,高出黃河200餘米。在漢王城上,有一片隆起的高地,據説是劉邦的點將台。當年劉邦、項羽在此對壘,項羽人多勢眾,劉邦將寡兵微,為了迷惑項羽,劉邦從點將台下向滎陽(今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開了一條地道,讓屯在廣武的軍隊悄悄地在廣武和滎陽之間往返,以示自己有源源不斷的援軍,使項羽不敢下決心攻城。在廣武山頭楚漢軍壘之間,立有一座漢白玉石碑,石碑高4米多,頂端雕刻着一個老虎頭,虎頭下,刻着劉邦、項羽“臨澗對話”時戰旗如雲、刀槍林立的畫面。碑的正身,一面用篆體陰刻着“漢霸二王城”5個大字,一面用文字記述了楚漢相爭的歷史。佇立碑前,山風習習,聳人毛髮,使人想起清代詩人江天淯“古堡風傳百戰聲”的詩句。在瀕臨黃河的廣武斷壁上,佇立着“戰馬嘶鳴”鐵塑,鐵塑高7米,重10噸,面對滔滔大河,引頸長嘶,底座上,是丟棄的刀、槍、劍、戟。戰馬的主人已喋血沙場,只留下故馬戀主,徘徊悲鳴。 [1] 

廣武山相關文獻

歷代不少文人騷客到此憑弔,留下千古絕唱的詩篇。晉人阮籍登廣武山觀楚漢戰場時,嘆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唐朝韓愈《過鴻溝》詩曰:“龍疲虎困割川原,億萬蒼生性命存。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李白的《登廣武古戰場懷古》描寫的更為形象:“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赤精斬白帝,叱吒入關中。兩龍不併躍,五緯與天同。楚滅無英圖,漢興有來功。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
參考資料
  • 1.    廣武山在楚漢之爭的軍事意義  .中國貿易網.2013-02-19[引用日期2013-02-19]
  • 2.    《水經注疏》:“漢靈帝建寧四年,於敖城西北,壘石為門,以遏渠口,謂之石門。故世亦謂之石門水。門廣十餘丈,西去河三里。石銘雲:建寧四年十一月黃場石也。而主吏姓名,磨滅不可復識。魏太和中,又更修之。撤故增新,石字淪落,無覆在者。水北有石門亭,戴延之所云:新築城周城三百步,滎陽太守所鎮者也。水南帶三山,即三皇山,亦謂之為三室山也。(朱《箋》曰:《郡國志》注引《西征記》雲,滎陽有廣武城,在三皇山上,或謂之三室山。會貞按:《漢書·高帝紀》,孟康曰,廣武城,在敖倉西三室山上。《史記·項羽本紀·集解》引孟説,三室作三皇,故三皇山有三室之異名。)”
  • 3.    大河網  .大河網[引用日期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