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新華路102號,屬珠江流域,範圍為新街河兩岸的花都湖,以人工築湖、環湖道路和周圍農田的田坎為界,包括整個水面和周圍的草灘地,總面積為240.6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169.3公頃,濕地率為70.3%。濕地公園共劃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區。 [1] 
中文名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 [1]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1] 
地理位置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新華路102號 [1]  [3] 
面    積
240.6 公頃 [1] 
氣候帶
亞熱帶 [1] 
管理單位
廣州市花都區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
批准時間
2016年12月 [1]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22:30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廣州市花都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13°12′26″~113°15′39″,北緯23°21′25″~23°23′34″,總面積為240.6公頃。 [1]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濕地公園內植物以熱帶、亞熱帶類型為主,共有維管束植物109科226屬306種,以樟科、殼鬥科、桃金娘科、桑科、山茶科、大戟科、茜草科、蘇木科和芸香科等居多。重要水生植物有菖蒲、蘆葦、慈姑、金魚藻等。動物中有鳥類12目31科72種,其中30種為冬候鳥或遷徙經過當地的旅鳥。魚類有36科64種,其中長體小鰾鮈為珠江水系特有。兩棲類有4科10種,爬行類7科19種,其中,花龜、三索錦蛇被列入IUCN紅皮書瀕危物種,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 [1]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功能區劃圖 功能區劃圖
規劃將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
生態保育區為新街河河道,花都湖湖體,是濕地公園的重點保護區域。面積為132.9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55.2%。生態保育區沿線自然環境良好,河中島嶼眾多,河道兩岸水生植物茂盛,湖泊內水流清澈,自然景觀獨具一格,保留了自然濕地的原始風貌。
恢復重建區主要包括兩處:一處位於迎賓大道以東、新街河上游南側河岸;一處位於規劃區域中部橡膠壩西北方向水塘及植被覆蓋區。面積為18.2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7.6%。規劃通過工業污水整治、兩岸魚塘開展退塘還濕,利用濕地開展污水深度處理措施,改善水質,營造鳥類棲息地,恢復濕地生態環境。
宣教展示區範圍包括東北部和中部兩個片區。面積48.6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20.2%。東北部為鐵山河、銅鼓坑、機場西北排渠與新街河匯流處東側,重點在於展示濕地保護的重要性與常見動植物科普;中部片區包括棧道、嶺南園和花都湖東側部分區域,開展宣教中心建設、濕地植物認知、嶺南文化展示等活動。
合理利用區包括規劃區北部新街河(除恢復區)兩側、中部花都湖以東部分區域、新街河下游新雅藝術廣場所在區域,面積35.9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14.9%。開展觀鳥小屋、露天營地、騎樂無窮、水泥廠懷舊等生態旅遊活動,有效發揮濕地的多種功能。
管理服務區位於新華路與曙光南路交口東,面積5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2.1%,包括遊客服務中心和遊客集散廣場。 [1]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價值

花都湖 花都湖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不僅是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政策的響應,更是滿足了花都區以至廣州市居民對於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的需求。通過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保護和恢復濕地景觀,豐富生物多樣性;開展多種形式的濕地科普宣教以及濕地生態旅遊休閒活動,提高人們對濕地的認識和濕地保護意識;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其成為城市水系生態保護的關鍵節點;花都區濕地科普宣教基地;市民濕地休閒體驗的重要遊憩地;樹立經濟發達地區濕地保護的樣板。 [1]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建設

2023年11月11日上午,廣州市花都區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部署,開展綠美花都生態建設活動。武漢大學相關負責人、花都區委區政府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30多人在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共同種下160株珞珈櫻花樹,揭開了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珞珈櫻園建設序幕。
珞珈櫻園位於廣州市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花都閣西側林地,植樹面積約1公頃。計劃打造櫻花谷、櫻花登山徑、櫻花山林“1谷1徑1山林。 [4]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了國家驗收,被授予“國家濕地公園”稱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