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外文名
-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 简 称
- 广东二师(GDUE)
- 所在地
- 广州市
- 创办时间
- 1955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高校
- 学校类别
- 师范类
- 学校特色
-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 主管部门
- 广东省
- 本科专业
- 44个(截至2025年5月) [2]
- 院系设置
- 19个教学院系(截至2025年5月) [2]
- 校 训
- 进德修业、为人师表
- 校庆日
- 12月25日
- 地 址
- 海珠校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51号
花都校区: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30号 - 院校代码
- 14278
- 主要奖项
- 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
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 - 占地面积
- 500000 m² [2](截至2025年5月)
- 专任教师
- 906人(截至2025年5月) [2]
- 在校生
-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248人(截至2025年5月) [2]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 广东教育学院
1955年,创办广东教育行政学院,己乌嚷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首批成立的六所高校之一。
1960年,广东教育行政学院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原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
1978年,广东教育学院恢复办学。
1982年,广东教育学院被确定为省属成人师范本科院校,芝催壳记并于同年开始举办成人师范本科教育。
1985年,广蜜旬谅东教育学院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
1990至2008年,广东教育学院举办普通本科教育。 [2]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018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
2020年12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教育集团揭牌成立。 [12]
2021年,获批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28]、广东省高等教育“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29]定微连。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系和24个研究机构,开设4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2] [26]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 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特殊教育(师范)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书法学(师范)、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音乐学(师范)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英语(师范)、翻译、商务英语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教育(师范) |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 |
生物科学(师范)、环境生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电子商务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修学院 |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 --- [21] [38] |
类别 | 名称 |
---|---|
附属学校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南站附属学校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高明附属学校 [19]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广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 [2]
类别 | 名称 |
---|---|
广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 教育学 |
数学 | |
生态学 [2]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06人,其中高级职称234人,博士、硕士学位769人;有11人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项目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学校有教育部校(园)长培训专家1人、“国培”计划国家专家库专家14人、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室主持人3人、省督学3人。受聘其他大学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2人。 [2]
类别 | 名称 |
---|---|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张细谦 [16] |
广东省级教学团队 | 体育人文社会学教学团队(2017年,龙秋生) |
广东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 化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2020年,张秀莲) [18]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2个。 [2]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广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东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有广东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课4门,广东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广东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课程2门。 [20]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体育教育 |
学前教育 | |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 | 体育教育 |
学前教育 | |
广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生物科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物理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环境设计 | |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应用心理学 | |
环境设计 | |
体育教育 | |
金融数学 | |
特殊教育 | |
材料化学 | |
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师范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
基础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
音乐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基地 | |
广东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 工科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师范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 | |
金融数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 | |
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CDIO的工程化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 |
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学前教育学 |
美术学 | |
物理学 | |
应用化学 | |
生物科学 | |
资料来源: [2] [11] [20] [30]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课 | 学校管理学、遗传学、学校体育学、油画 |
中国近代史纲要、体育游戏、学校体育学学前教育原理、英语I | |
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课程 | 学前教育原理、英语I [18] |
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 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
-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在2019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共有40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其中10个项目推荐为国家级项目,30个项目推荐为省级项目。 [14] [17]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2]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
基于反思的教与学 | 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一等奖 |
教育家型校长培训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一等奖 |
“全链条一体化”中小学班主任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 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二等奖 |
中小学体育教师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 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二等奖 [14] |
社会评价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排名第412名 [37]。
合作交流
校地合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9所附属学校;与广州市白云区合作成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教育集团,是广东省内首个小初高全学段覆盖的乡村教育集团,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4个三二分段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项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与江门市教育局、佛山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积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27所附属学校 [2]。
本科专业 | 合作高职院校名称 | 合作高职专业名称 |
音乐学 |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 音乐教育 |
学前教育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学前教育 |
软件工程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旅游管理 [13] |
国际交流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等10多所中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与西悉尼大学合作开展了“3+1”和“2+2”学分互认模式的联合办学项目。 [2]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24个研究机构,建有6个省级研究基地,其中4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8个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 [2]
类别 | 名称 |
---|---|
广东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 广东高校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
广东省高校先进材料与节能减排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 |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基础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 | |
其他科研平台 | 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中心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 |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
中小学管理研究中心 | |
民办教育研究中心 | |
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 |
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 | |
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 |
应用数学研究所等 | |
资料来源: [2] [8]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8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取得授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类成果100余项;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1项。 [2]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体验学习论——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 | 2008-2009年度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6] |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探索 |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7] |
轴向移动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 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9]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8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文献126.44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纸质期刊1137种、报纸80种。购进中国知网系统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4个子数据库)、超星读秀知识库系统服务平台、国道数据外文专题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多个文献信息资源库;正在筹建特色资源库“中小学教材教参资料数据库”。
截至2025年5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47.8万册,电子图书95.76万册。 [2]
- 学术期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栏目主要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基础教育改革、心理学研究、哲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自然科学栏目主要有不等式研究、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连续六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2],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2017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获得“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称号。 [10]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2010年学校改制,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经过广泛征集、认真比较后,确立了改制后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校徽图案,并于同年开始使用。
校徽采用本校2008级美术系视觉传达专业谢勇同学的设计图案。该图案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师”字为设计主题,中间图形的主体部分为“师”字的反白图形,像“书”字也像“人”字,取“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意,寄望学校师生以开放心态、科学严谨地求学和施教,既修业又修身,充分体现学校“进德修业,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
校徽中间图形的主体部分又是篆体字“水”的变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它代表了孕育岭南文化的珠江之水,凸显坐落于珠江之滨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激流勇进、同舟共济、争先发展、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
校徽中间图形的底部,标明学校创办的时间是1955年,暗寓学校多年办学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也适应整体图案视觉的平衡与稳定。
校徽中间图形的圈外配以校名标准中文字体和英文全称,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暗寓学校办学与国际化的接轨。
校徽外形采用圆形,取意于太阳,象征着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光明前景,也寓意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并体现出学校坚持不懈、生生不息培育祖国未来和希望的办学理念。
校徽以绿色为主色调。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绿色寓意青春、向上、健康,充分展示了学校充满青春和活力的精神风貌,以及自然、朴实、和谐的现代环保意识,传达出学校“学为君子,兼善天下”的园丁精神。 [5]
精神文化
- 校训
进德修业、为人师表
“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这一校训是学校的兴校之魂,言简意赅地传递出学校师范教育特色和德才相济、谦虚进取的不懈追求。校训砥砺着学校一代代教师、一代代学子不事功名、踏实勤勉地锤炼自我修养,自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心中的一份教育理想奉献出辛勤的时光与汗水。 [5]
- 校庆日
校庆日为每年的12月25日。 [1]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有海珠、花都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3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3万余平方米 [31]。
海珠校区
海珠校区卫衣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51号,占地200多亩。设有教育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四个院系,且有图书馆、体育场、实验室以及游泳池等建筑 [32]。
花都校区
花都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30号,建有艺术楼、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综合食宿楼等建筑 [33-34]。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期 | 职务 |
---|---|---|
梁威林 | 1955-1957 | 院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
汪涛 | 1958-1966 | 党委书记、院长(代) [4] |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4] |
姓名 | 任期 | 职务 |
---|---|---|
杨子江 | 1981-1984 | 党委书记 |
梁琼芳 | 1984-1996 | 院长 |
潘炬 | 1997-2004 | 党委书记 |
刘劲予 | 2000-2009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钟康模 | 2004.12-2009.01 | 党委书记 |
李龙图 | 2002.02-2009.05 | 副院长 |
肖建彬 | 2003.07-2009.01 | 院长 |
谢练高 | 2009.01-2014.07 | 党委书记 [4] |
廖伟群 | ?-2023.07 | 院长 [27] |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4] |
姓名 | 任期 | 职务 |
---|---|---|
肖建彬 | 20119.01-2016.12 | 校长 [4] |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参考资料 [4] |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花都校区的艺术楼是该校区的“门面担当”,该建筑兼具现代感和设计感。
海珠校区的田家炳大楼是由田家炳出资建造,早期用于校长培训,后用来举行大型活动;而田家炳体育中心寄托了田家炳对莘莘学子的亲切关怀与劝勉 [35]。









































田家炳大楼
田家炳体育中心
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
荷塘
新学生宿舍楼
综合楼
荷塘边
憩园
西门
校道
游泳池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姓名 | 成就 |
---|---|
陈学儒 | 香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36]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奖项 |
---|---|
2022年3月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拟确定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3] |
2022年4月29日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团委荣获2021-2022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4] |
2022年4月29日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18级A班团支部被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称号。 [25] |
2022年4月29日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18级C班团支部被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