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鎖定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是廣東海洋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廣東省海洋科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單位。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始於2006年設立的大氣科學本科專業,2009年成立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本科專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教職工85人,其中專職教師65人。 [1] 
中文名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創辦時間
200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廣東海洋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陳曉、院長:謝玲玲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地    址
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巖東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歷史沿革

2006年,大氣科學本科專業設立。
2009年,成立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2010年,海洋科學專業入選廣東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1年,海洋科學學科入選一級學科碩士點。
2012年,海洋科學學科入選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2013年,海洋科學學科入選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5年,海洋科學學科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
2018年,海洋科學學科入選廣東省衝一流重點建設學科。
2019年,海洋科學專業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辦學條件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系和實驗教學中心;有海洋科學、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3個本科專業。 [1]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85人,其中專職教師65人,實驗教學中心10人;教師隊伍中正高9人,副高14人;博士54人;具有國外留學經歷26人;博導7人,碩導22人;省級人才19人,校級人才8人;共有教學科研團隊4個。 [1] 
稱號
姓名
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
謝玲玲
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
謝玲玲、陳法錦
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
謝玲玲
廣東省揚帆計劃緊缺拔尖人才
徐建軍 [9]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1個廣東省衝一流重點建設學科;海洋科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C+檔,並列第九;2018-2020海洋科學“衝補強”期滿考核結果為A檔。 [1] 
一級學科博士點:海洋科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海洋科學
省優勢重點學科:海洋科學
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海洋科學
省衝一流重點建設學科:海洋科學 [1]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省部級優勢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有3個省級教學平台,建有自然資源部珠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連雲港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湛江市氣象局、海軍南海艦隊海洋水文氣象中心、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教學實踐基地15個。 [1] 
省部級優勢專業:大氣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海洋科學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海洋科學
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大氣科學 [1] 
省級教學平台:廣東省海洋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廣東省大學生大氣科學實踐教學基地、海洋科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1] 
  • 教學成果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獲國家獎學金34人,省部級以上獎勵30餘人,市級以上獎勵200餘人; [1]  在第十二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中獲得多個獎項。 [3]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學術研究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省廳級科研創新平台4個,省廳級創新團隊3個 。 [4] 
省廳級科研創新平台:廣東省近海海洋變化與災害預警重點實驗室、陸架及深遠海氣候資源與環境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國際暨港澳台合作創新平台等 [4] 
省廳級創新團隊:物理海洋學科團隊、海洋化學學科團隊、海洋地質學科團隊 [4]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科研成果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近三年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研發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等課題90餘項,科研經費達5000多萬元。在陸架海動力生化過程對台風響應、邊緣海中尺度過程與大洋耦合作用、海氣相互作用及氣候極端事件機理、河口-海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演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J. Phys. Oceanogr.》《J. Geophys. Res.》《Mar.Pollut.Bull.》等中國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編寫專著譯著4部,獲專利13項。 [1]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合作交流

調研交流會 調研交流會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近三年來,學院先後邀請中國國內外60餘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或學術交流。承辦“南海海洋環境變化與過程”、“氣象資料、資料同化及其在天氣氣候研究中的應用”、“南海多尺度動力過程”等多項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開展物理海洋雙碩士學位培養項目(Double Master Degrees Program);與WHOI、UMD、NOAA、UNSW、LSU、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部等多家單位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保持合作,與多家涉海企業和氣象局簽訂了聯合培養人才計劃。 [1]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文化傳統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形象標識

院徽
標識為圓形,校徽上部自左而右環繞中文校名標準全稱,下部自左而右環繞英文校名標準全稱,中間是水波條紋和波浪組成,烘托廣闊浩瀚的大海意境,象徵着學院揚帆起航、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精神。 [1] 
院徽 院徽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文化活動

學院曾舉辦“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師生學習交流會,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力在基層”主題團日活動等特色活動。 [5-8]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文化活動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總書記
陳曉
院長
謝玲玲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劉宏英
副院長
陳法錦、薛宇峯、鄭少軍
資料來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