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開放大學

鎖定
廣東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全體成員開展遠程開放教育並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正廳級本科新型高校。 [3]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78年的廣東廣播電視大學,1988年創辦廣東廣播電視大學附屬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005年創辦廣東理工職業學院,2010年納入國家“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教育體制改革試點,2012年更為現名,2019年獲批廣東老年大學,2021年入選廣東高等教育“強特色”建設高校和省域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建設單位,2022年與廣東省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實施“集團辦學”。學校是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廣東省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辦公室落户單位,獲批為廣東省博士工作站,是省依法治校示範校、省綠色學校。
截止2024年4月,學校設有廣州校本部、白雲山校區、中山校區和南海校區。學校實行體系辦學,擁有19所市級開放大學、69所縣(市、區)級開放大學和23個校外教學點,有各級各類在校生60.8萬人,開設本科專業22個、專科專業29個,高職專業47個,有“雙師素質”教師426人。 [3] 
中文名
廣東開放大學
外文名
Guangdong Open University [1] 
創辦時間
2010年11月
主管部門
廣東省人民政府
現任領導
校長:劉文清
紀委書記:李海燕
地    址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下塘西路1號 [3] 
院校代碼
51315

廣東開放大學歷史沿革

1978年2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成立;
1978年11月,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成立;
1979年2月6日,廣東電大與中央電大同步舉行首批學生開學典禮,在廣州、佛山江門三市及南海三水東莞順德從化花縣7縣收學員12599人;
1988年6月,廣東省高教局批准廣東廣播電視大學試辦本科專業;同年招收漢語言文學、企業經營管理2個本科專業,共計80人;
199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廣東廣播電視大學為“專升本”試點單位,同年招收法學專業和計算機專業學生各100名;同年廣東電大開辦“電大普通專科班”;
1999年,廣東廣播電視大學作為首批試點單位,參與教育部批准的“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
2009年11月,30週年校慶;
2010年11月,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批准由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承擔“組建廣東開放大學,探索終身教育模式”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
2011年3月,項目同時成為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廣東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主要面向成人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
廣東開放大學 廣東開放大學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廣東開放大學,學校代碼為51315。
2023年12月16日,廣東開放大學建校45週年暨數字化建設推動“三教”協同創新論壇在廣東開放大學廣州校本部舉行。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校史館正式揭牌。 [2] 

廣東開放大學辦學規模

校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社區、面向農村,舉辦中職、專科、本科、研究生等學歷教育,大力發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鄉村振興教育、社會培訓等非學歷教育,努力構建廣東終身教育大樞紐。設有廣州校本部、白雲山校區、中山校區和南海校區。學校實行體系辦學,擁有19所市級開放大學、69所縣(市、區)級開放大學和23個校外教學點,所有基層開大均設立了廣東老年大學分校,辦學網絡輻射全省城鄉。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校生60.8萬人,約佔全省高校在校生總數的12%。廣東老年大學堅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積極舉辦有理念、有品質、有温度的老年教育。 [3] 

廣東開放大學教學目標

學校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秉承“自強不息、立己經世”的校訓,堅持“開放、全納、終身、靈活、便捷”的辦學理念、“一體兩翼三化”的發展戰略和“依法治校、創新強校、人才興校、開放辦校、技術立校、質量榮校”的發展思路,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向着建設中國特色一流開放大學和高水平高職院校的奮鬥目標不斷邁進。 [3] 

廣東開放大學辦學條件

廣東開放大學師資力量

截止2024年4月,學校有高級職稱198人、博士72人、碩士539人,“雙師素質”教師426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模範教師7人,廣東省高校教學名師、“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及廣東省優秀教師、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8人。學校是廣東省本科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和廣東省司法公安與公共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9名教師被聘為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2名教師入選廣東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和廣東省高等職業院校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計劃。同時,學校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專家學者、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領軍人物,指導和推進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 [1]  [3] 

廣東開放大學專業設置

截止2024年4月,學校開設本科專業22個、專科專業29個,高職專業47個。老年學入選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立項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等3個校級學科,形成“1+3+N”學科發展格局。社會工作、物聯網應用技術入選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級骨幹專業,社會工作入選全國職業院校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入選省級特色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社會工作、軟件技術入選省品牌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入選省重點專業,標準化工程入選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商務、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入選省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羣。 [1]  [3] 

廣東開放大學學科專業

學校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學科專業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學校開設本科專業22個、專科專業29個,高職專業47個。老年學入選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立項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等3個校級學科,形成“1+3+N”學科發展格局。社會工作、物聯網應用技術入選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級骨幹專業,社會工作入選全國職業院校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入選省級特色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社會工作、軟件技術入選省品牌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入選省重點專業,標準化工程入選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商務、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入選省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羣。 [3] 

廣東開放大學學術研究

廣東開放大學教學科研

學校建設的國開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廣東中心擁有學歷教育課程資源29128個、非學歷教育課程資源66211學時,擁有數字資源庫29個、電子圖書528652種、紙質藏書991133冊。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9項。學校積極推進科研工作,科研水平不斷提升,先後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健康養老研究中心、智慧養老人才培養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省級平台20多個,獲“數字教育促進學習型社會與學習型大國建設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全國教育規劃、教育部人文社科、廣東省重大科技、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30多項,獲得專利、軟著等近300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多篇諮詢報告轉化為政府決策。 [3] 

廣東開放大學國際交流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與英國開放大學、法國宜世高等精神運動與康復學院、德國哥廷根私立應用技術大學、新西蘭尼爾森·馬爾伯勒理工學院、泰國程逸皇家大學、泰國素可泰·探馬提叻開放大學等高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與中國計量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成立全球首個“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學校與新西蘭尼爾森·馬爾伯勒理工學院的合作辦學項目入選第六屆世界職業教育大會主辦的“職業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優秀案例彙編”。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實踐探索多次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典型案例。 [3] 

廣東開放大學人才培養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以終身教育理念為先導,積極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展高職與開放本科銜接人才培養、中職與開放專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進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促進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辦學以來,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175.42萬人,佔全省高校畢業生總數逾12%,為提高廣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普及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質作出了重要貢獻。 [3] 

廣東開放大學社會服務

學校主動服務和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健康中國戰略,建立覆蓋全省的老年教育網絡,牽頭成立全國智慧健康養老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全國智慧海洋與大數據技術應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校企共建健康產業學院,服務全省老年人2700萬人次。主動服務和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校地協同推動辦學網絡下沉、專業建設下沉、教學模式下沉,打造鄉村振興教育“雲浮模式”,並已在全省46個市縣推廣落地。主動服務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編制併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廣東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等級標準》,建立以資歷框架為內在邏輯的廣東終身教育資歷名冊,研製了廣東省學分認定和轉換制度,推進粵港資歷框架對接和粵港澳教育培訓交流合作,建設了全國首個學分銀行實體中心,有力促進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全省自由流動。 [3] 

廣東開放大學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黨委副書記
劉文清
黨委副書記
謝錦羣
副校長
孫平
黨委委員、副校長
王宜奮、宋波
參考資料: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