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

鎖定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是廣東工業大學的二級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前身是創立於1958年廣東工學院化工系。1995年組建廣東工業大學建立化工系。2000年成立輕工化工學院 [2]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4個教學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1個;有教職工164人,其中專職教師131人,教授33人、副教授(含其他高級職稱人員)60人;有在校學生2671人,其中,本科生1934人,碩士研究生649人,博士研究生61人 [1] 
中文名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Light Industry,GDUT
簡    稱
廣工輕化學院
創辦時間
1958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廣東工業大學
現任領導
王鐵軍(院長)
周東斌(黨委書記)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流動站1個
地    址
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100號
知名校友
張焜
崔英德
蘇自奮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歷史沿革

中南科技學院化工系 中南科技學院化工系
1958年,廣東工學院創辦化工系,設置化工本科專業。
1961年,湖北科技大學、廣東科技學院、廣州工學院合併組建中南科技學院,設置化學專業、製藥專業。
1962年,廣東水利電力學院、中南科技學院合併組建廣東工學院,設置化工系。
1970年,廣東工學院更名為廣東礦冶學院,分析系下設置礦冶分析專業。
1982年,廣東礦冶學院複名廣東工學院,設置化工系,以及下設分析、精細化工、應用化學、化工、環保、食品專業。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4張)
1986年,精細化工成為廣東工學院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3年,廣東工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被列為廣東省重點學科。
1995年,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併組建廣東工業大學,設置化工系,下設食品、分析、精細化工、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2000年,廣東工業大學設置輕工化工學院,下設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包裝工程、工程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生物工程專業。
2003年,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獲得應用化學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2004年,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增設應用化學、製藥工程專業,取消包裝工程、工程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2011年,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授權點 [1] 
2019年8月,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取消製藥工程,生物工程專業。
2020年3月,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設置能源化學工程專業 [2]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辦學條件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4個教學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 [1] 
教學系:化學工程與工藝系、應用化學系、食品科學工程系、能源化學工程系
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食品科學工程、能源化學工程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1個;有1個廣東省第三期“211工程”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科,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1]  [10] 
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化學工程與技術
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涵蓋應用化學、化學工藝、化學工程、工業催化、生物化工5個二級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涵蓋應用化學、化學工藝、化學工程、工業催化與生物化工5個二級學科)
二級學科碩士點:應用化學、化學工藝、化學工程、工業催化、生物化工、食品科學與工程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材料與化工(化學工程方向)
廣東省第三期“211工程”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廣東省優勢重點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1]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教職工164人,其中專職教師131人,教授33人、副教授(含其他高級職稱人員)60人,博士學位的教師超過90%,具有海(境)外留學經歷的佔50%,博士生導師29人。碩士生導師94人。學院有國家“傑青”1人、國家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3人、珠江講座教授2名、廣東省傑青3名、青年珠江學者3人、廣東省領軍人才團隊2個、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12人、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聘任外籍院士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師2人 [1] 
國家“傑青”:邱學青
國家“萬人計劃”:王鐵軍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邱學青
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林展
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王鐵軍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解曉偉
廣東省丁穎科技獎中青年學者:餘林
廣東省領軍人才:Bernard Meunier
“珠江學者”講座教授:董晉湘、張浩力
“珠江學者”青年學者:籍少敏、李成超、劉全兵
“珠江人才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高粱、劉寶玉、李成超、林展、張華堂
廣東省“傑青”:何軍、秦延林、解曉偉
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王鐵軍
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何軍、解曉偉
省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郭建維、霍延平、吳克剛、解曉偉、易國斌、餘林、張焜 [4]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教學建設

  • 學生成績
2015年以來,學院有九十多個學生團隊近千人次在“挑戰杯”“互聯網+”“化工設計大賽”“贏在廣州”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創業類競賽獲獎。學院有兩個團支部分別於2016年、2017年被共青團中央學校部授予“高校共青團活力團支部”榮譽稱號,三個團支部於2017年、2018年、2020年獲得廣東省“五四紅旗團支部” [1] 
  • 教學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學院獲得了各類教改項目22項、廣東省教學成果獎5項 [1] 
  • 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省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建設廣東省一流課程1門、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資源共享課程4門、校視頻公開課4門;3個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在“新華思政”全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服務平台上線;出版了8門核心課程教材;有國家級本科工程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踐教學基地4個,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70多個 [1]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一流專業建設點:食品科學與工程
省級資源共享課程:生物化學、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化工原理、無機及分析化學
國家級本科工程教育中心: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實踐教學基地:廣東工業大學-諾金製藥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廣東工業大學—立白集團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藥集團工程教育實踐基地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與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製藥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輕工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學術研究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成立了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8個、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1個,1個創新研究院(能源化學與精細化工創新研究院)和15個科研實驗室 [1] 
級別
類別
名稱
設立時間
省部級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現代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2013年
廣東省藥食兩用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3年
廣東省科研及生化檢測用試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6年
廣東省通用高分子材料穩定性改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6年
廣東省功能化妝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7年 [9] 
廳局級
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廣東工業大學清潔化學技術重點實驗室
2004年
廣東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高校現代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9年
廣東省高校產學研基地
廣東高校精細化學品的綠色合成及清潔生產產學研結合示範(暨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
2011年
廣州市重點實驗室
廣州市清潔交通能源化學重點實驗室
2020年 [8] 
備註:名單不全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學院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科研項目54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91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到校經費超過1.1億元,獲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科技獎10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獲授權專利120項。共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ISTP、SCI、EI收錄800多篇 [1]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完成人
獲獎名稱與等級
1
超微粉碎聯合酶法破壁技術在功能性防脱烏髮育發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工藝的研究
張煜,餘林等
2008廣州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2
新型複合ACR抗衝擊改性劑新工藝
餘林,易國斌等
2007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3
新型鈣鋅(cz)多功能複合熱穩定劑新工藝
易國斌,餘林等
2006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4
N -乙烯基吡咯烷酮合成催化體系及其聚合物的應用研究
易國斌,郭建維等
2006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
5
年產500噸過氧化苯甲酰生產新工藝
康正,易國斌等
2003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6
聚丙烯酸鈉生產新工藝研究與應用
康正,鄧志城等
2002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7
新型功能性複合肥生產高效技術
郭建維,康正等
2001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8
聚乙烯吡咯烷酮生產新工藝
易國斌,康正等
2000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7]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學院與美國羅格斯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法國巴黎七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利物浦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等大學的相關院系建立了合作關係,互派教師進行科研合作及學生聯合培養 [1]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文化傳統

  • 院訓
明德化智 尚工篤行 [11]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學校領導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王鐵軍
黨委書記
周東斌
副院長
霍延平、郝志峯、何軍鄭育英
黨委副書記
楊剛 [3]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歷任領導

學院名稱
任期
正職
廣州工學院化工系
1958-1961
袁振沂、陳漢波
中南科技學院化學專業、製藥專業
1962-1971
康昆煥
廣東工學院化工系
廣東礦冶學院分析系
1971-1975
徐汝槐
1975-1978
蔣承槐
1978-1981
李中林、章喜琳、黎英銘
廣東工學院化工系
1981-1984
李中林、何東
1984-1987
李中林、黃爾卓、林夢祥
1987-1994
李中林、章喜琳
1994-1997
羅宗銘、陳達美
廣東工業大學化工系
1997-2000
崔英德、黎碧娜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
2000-2004
崔英德、申勇
2004-2007
餘林、申勇
2007-2015
餘林、林軍
2015-2015
方巖雄、孫水裕
2015-2019
方巖雄、周東斌 [5]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知名校友

韓傳雄
陳惠長
黃勵崗
汪威
蘇自奮
莊傑
吳文軍
林海舟
徐勇
/
/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