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DUT)是廣東工業大學二級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廣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2002年4月,學校在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系基礎上組建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1]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5個本科專業,有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點;專業實驗室面積近7000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000多萬元;有教職工81人。 [2] 
中文名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DUT
創辦時間
2002年4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廣東工業大學
現任領導
寧尋安(現任院長)
現任領導
楊衞平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地    址
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100號
知名校友
邱冠周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1958年,廣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成立。
1961年,廣州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更名為中南科技學院化學系。
1962年,中南科技學院化學系更名為廣東工學院化學工程系。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70年,廣東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分設為廣東礦冶學院分析系、冶煉加工系成立。
1972年,廣東礦冶學院地質礦山系成立。
1981年,廣東礦冶學院分析系更名為廣東冶金學院化學工程系。
1982年,廣東礦冶學院地質礦山系更名為廣東工學院礦山工程系,廣東礦冶學院化學工程系、冶煉加工系合併組建廣東工學院化學工程系。
1983年,學校環境工程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1988年,廣東工學院礦山工程系更名為廣東工學院資源工程系。
1993年,廣東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與廣東工學院資源工程系合併組建廣東工學院環境與資源工程系。
1995年,學校環境工程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
1996年,學校獲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9年,廣東工學院環境與資源工程系更名為廣東工業大學環境與資源工程系,後更名為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系。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3張)
2001年,學校環境科學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獲環境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2年4月,學校在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系基礎上組建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1] 
2003年,學院環境工程被評為廣東省省級扶持學科,獲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學院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生物工程(環境生物技術方向)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2006年,學院環境工程被評為廣東省省級重點扶持學科,環境工程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年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獲教育廳批准。
2010年,學院環境工程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第六批)。
2012年,學院省級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教育廳批准,環境科學與工程被評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教育部批准,設立環境化工二級學科博士,安全工程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2016年,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健康與污染控制研究院在學院成立,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招生,廣州市環境催化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固體廢物資源化與無害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 [2]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系設置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5個本科專業。 [2] 
本科專業
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工程安全工程生物工程(環境生物技術方向) [2-3]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81人,其中專任教師6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1人;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博導8人、碩導50人。國家傑青等國家級人才3位;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位、講座教授2位、青年珠江1位;廣東省特支計劃領軍人才2位、青年拔尖4位;廣東省傑青1位;兼職海外院士1位;“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4名。 [2] 
傑出人才 
珠江學者:蔡宗葦 [4] 
廣東特支計劃領軍人才:安太成、李桂英、劉宏利、姬越蒙等 [5] 
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培養對象:劉敬勇等 [4]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及廣東省名牌專業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廣東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規範化校外實習基地20個。 [2] 
國家級特色專業:環境工程 [2] 
廣東省名牌專業:環境工程 [2]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廣東新大禹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共建 [6] 
廣東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 [7] 
  • 教學成果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學生獲得“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賽一等獎1項,省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獲得“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賽金獎1項,銀獎2項,省賽金獎5項,獲得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銅獎1項、省賽銀獎1項,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一等獎2項和三等獎2項。 [2]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點。 [2] 
  • 重點學科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2]  [8] 
  • 學科授權目錄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環境化工 [2]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2] 
碩士專業學位點:環境工程 [2]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科研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校級研究院1個,院企聯合實驗室1個。 [2] 
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 [2]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固體廢物資源化與無害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工業污染場地修復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廣州市重點實驗室:廣州市環境催化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2] 
校級研究院: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健康與污染控制研究院 [2]  [9] 
院企聯合實驗室:廣東工業大學-紫科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研發實驗室 [10]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2012-2016年,學院主持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00多項、其中國家基金28項;到校經費10422.6萬元;發表SCI論文130餘篇(二區以上70餘篇);發明專利授權29項;累計獲得省級以上科研獎勵7項,其中200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 
2015年,學院共獲得37項縱向立項,其中國家基金5項(面上2項、青年3項),到校科研總經費2606萬元,其中縱向1831萬元;發表SCI論文37篇,其中一區4篇、二區17篇;授權發明專利7件,轉讓1件。 [11] 
2016年,學院共獲得資助項目10項,其中面上項目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項,總資助額直接費用為386萬元。 [12]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
項目名稱
負責人
資助類型
不同形貌C3N4/C-Dots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製備及其光催化降解典型PPCPs的機制研究
劉國光
面上項目
微波強化鐵銅基生物炭活化過硫酸鈉對PCBs污染場地的修復機理研究
林親鐵
面上項目
珠三角魚鴨混養塘中AmpCβ-內酰胺酶基因的遷移行為及相關機理研究
許燕濱
面上項目
典型多官能團醛酮化合物大氣非均相反應過程的環境模擬研究
姬越蒙
面上項目
單斜相四氧化二鉍催化劑的定向設計與製備及其對全氟辛酸的可見光降解機理應用
王萬軍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理論化學計算研究g-C3N4量子點/石墨烯複合體系:原位VOCs探測及其可見光催化降解
敖志敏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共存條件下重金屬離子與陽極電活性生物膜互作機理及其環境意義
張亞平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大氣PM2.5中微生物的羣落特徵及其變化規律的研究
王玉潔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天然磁性含鐵礦物催化過硫酸鹽淨化水體中典型持久性有機物和殺滅致病微生物研究
夏德華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流化牀污泥摻燒過程中磷調控粘結失流與削減重金屬排放的研究
郭家宏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資料來源: [12] 
科研獲獎 
負責人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林親鐵
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與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2015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劉國光等
催化、吸附功能性納米材料的製備及其在污染控制和環境分析中的應用
2013年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羅建中
佛山市水環境保護修復與建設集成研究
2014年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林親鐵
無輔料生活污泥自動控制堆肥成套技術與設備
2013年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
湯兵
鍍件前處理酸洗廢液高附加值利用新技術研究開發
2014年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
資料來源: [13]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徽

院徽 院徽
釋義: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徽以白色為底色,綠色和藍色為主色調,表現出全院師生致力於關心環境、愛護環境、改善環境和解決環保問題的崇高理想。 [14] 
院徽整體為圓形,代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外圍圓圈內寫有學院的中英文名稱,寓意與國際接軌、面向世界。 [14] 
內圈正上方是校徽,體現了廣東工業大學“創新求實、勤奮團結”校訓。中間的“1958”及“SESE”分別表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創立時間和英文縮寫,展現了學院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藴,也彰顯出學院緊跟時代步伐、致力開拓進取的辦學理念。下方呈“雙手呵護狀”托起的兩片葉子代表了全院師生,表現出學院師生共同努力,為學校發展做出貢獻、贏得榮譽的志向和信念。 [14]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化活動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了第十屆廣州大學城大學生實驗綜合技能邀請競賽H1、H2項目等文化活動,組織教職工參加了學校第十四屆教工網球團體賽、精英賽、第十四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競賽活動。 [15-17]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行政副院長
湯兵、林親鐵、尹光彩
黨委副書記
陳藍
資料來源: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