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

鎖定
電信部門為廣播電視部門和教育部門遠距離傳送廣播、電視和教育電視節目提供的一種通信服務,是利用有線方式從事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和接入服務的活動。
中文名
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
外文名
sound programme andTV programme transmission services

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管理辦法

根據2004年6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髮布《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管理辦法》,“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負責全國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的管理。縣級以上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的管理。”
“國家對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實行許可制度。”
“利用有線方式從事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須按本辦法規定領取《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經營許可證》。利用無線、微波、衞星等其他方式從事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電視節目的傳送

20世紀60年代末,我國開始通過小通路微波線路向個別省、市試傳中央電視台的黑白電視節目。70年代初,隨着微波幹線的逐步擴展和延伸,電視節目已可傳送到中南、西南、華東、華北、東北等多數省、市、自治區。1974年,我國通過大通路微波幹線正式向全國除新疆、西藏、內蒙以外的地區傳送PAL-D彩電電視節目。
1985年,我國採用租用國際衞星轉發器方式向全國幾十個試點的電視單收站傳送彩色電視節目,覆蓋了內地和少數民族邊遠地區。1988年,我國通過自行製造的衞星向全國傳送彩色電視節目,供遍佈全國各地的小型電視單收站接收。從1985年後,我國陸續增加了經衞星傳送的電視節目,包括中央電視台兩套節目,中央教育電視台兩套節目,以及西藏、新疆、雲南、貴州、四川五省(自治區)的地方電視節目。
我國的國際電視節目衞星傳送始於1972年。我國可經印度洋、太平洋赤道上空的國際通信衞星向世界各國和地區提供傳送電視節目視頻、伴音電路和技術協調等服務。1990年,北京順利完成了第11屆亞運會期間的國內和國際間的亞運會電視節目的傳送任務,併為運動會各場館提供了現場轉錄、傳送電視節目的服務車的移動服務。

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資費

利用國內微波幹線網傳送國內電視節目的資費,暫按微波網的一年實際支出費用由電話信道和視頻信道分攤各半的辦法收費。利用衞星傳送國內電視節目,除轉發器費用按不同的衞星計費外,衞星電視上行發送費和供轉播的衞星電視下行費(各單位自設的電視單收站除外)按小時計費。通過國際衞星轉發器傳送國際電視節目,則依我國規定的資費標準按實際傳送時間向用户收費。
世界上一些通信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提供有線電視服務。我國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於90年代初相繼開辦了有線電視業務。

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廣播節目的傳送

1979年1月1日,郵電部門和廣播部門按雙方協議,開始辦理通過微波線路的一個60路超羣長期傳送全國廣播節目供各地轉播的業務,通達除新疆、內蒙、西藏以外的各個省、市、自治區。80年代初,還通過微波一個12路基羣傳送立體聲廣播節目。80年代中期,開始試驗通過衞星傳送全國各地轉播的廣播節目。

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資費

為擴大廣播節目在全國的覆蓋範圍,電信部門調整了寬頻帶電路的收費標準:一個60路超羣減按12路計費,一個12路基羣減按4路計費;同時實行北京到省、省到地(市)、地(市)到縣的“三段計費”辦法,簡化了計費與分攤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