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成關

鎖定
廣成關,始建於東周,是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將王子分封到汝河流域,並在今汝州市臨汝鎮設廣成關。東漢時期廣成關成為警衞京都的洛陽八關之一,故址在今河南汝州市崆峒山西側。是因上古仙人廣成子而得名的廣成關,位於漢光武帝所置廣成苑的南邊,世稱“兩山夾一川”,自古是宛(南陽)襄(襄陽)、荊楚地區進入京洛的重要通道。 [2] 
中文名
廣成關
地    址
河南汝州市崆峒山西側
始建時間
周平王時
廣成關,因上古時期的仙人廣成子而得名。相傳,黃帝時期,廣成子修道於汝水流域的崆(kōng)峒(tóng)山,是道家創始人之一,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後世將廣成子修道之地稱為廣成澤
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將王子分封到廣成澤附近,並設廣成關,以形成洛都南部第一道防線。
東漢光武帝廣成澤附近置廣成苑。廣成關位於廣成苑的南邊,故名。遺址在今河南汝州市崆峒山西側臨汝鎮或温泉鎮一帶,這裏世稱“兩山夾一川”,其東北有長蟲山、娘娘山、和尚山、白雲山、盤龍山,西南有大馬山、大虎嶺,自古是通往汝穎的要塞。公元26年,漢光武帝劉秀封大將鄧禹為梁侯,命他守廣成關,今澗山口水庫(廣成澤)南邊有鄧禹村,就是以鄧禹的名字命名的。
董卓之亂爆發後,天下羣雄起兵討伐董卓。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梁縣(今汝州),董卓派胡軫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華雄等人為都督,帶五千兵馬駐守廣成關。孫堅大破廣成關,斬華雄,胡軫、呂布帶殘兵退回洛陽。董卓驚懼,焚燒洛陽,挾漢獻帝遷都長安。
漢代以後,廣成關仍是兵家必爭之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率大軍南征,至廣成關,經龍興(今寶豐),通鵬城(今魯山縣西南)。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王世充稱帝於洛陽,攻佔廣成關,並於次年攻陷鄧州、襄陽。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慶緒、史思明在相州(今安陽)戰敗郭子儀後,發兵洛陽。東都留守崔圓、河南尹蘇震、詹事高適等退往廣成關。 [3] 
廣成關的設置,使這條宛洛官道愈發顯得重要起來,後來便漸漸增設了專供過往官員和傳遞國家情報所需的驛站廣成驛。《全唐詩》中收錄有鄭愔《貶降至汝州廣成驛》就記載了這一古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