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府文化研究基地

鎖定
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2009年11月在佛山科技學院掛牌成立,是經廣東省社科聯批准、由佛山市社科聯和佛山科技學院聯合共建的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也是佛山市和佛山科技學院是唯一的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1-2] 
中文名
廣府文化研究基地
成    立
2009年11月
批    准
廣東省社科聯
研究方向
廣府歷史文化研究

廣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定位

1.整理挖掘廣府文化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優秀的嶺南文化傳統。 [1]   2.研究廣府文化的文化發展的現實經驗,豐富現代都市文化,提升文化名城建設的品味,凸現文化發展的時代特色,推動廣東省文化大省的建設  3.研究廣府文化傳播的方法路徑,向國內外推介、傳播廣府文化,擴大廣州、佛山等中心城市的文化形象,傳播歷史文化。  4.推動地方性綜合性大學文學學科的跨學科應用性研究,增強、拓展服務地方的功能。 [3] 

廣府文化研究基地運作原則

以學術研究為基礎,以決策服務為目標,選擇政府關注的問題為優先研究課題,基礎研究為決策諮詢服務,推動社科研究成果的轉化,注重成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廣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方向

1.廣府歷史文化研究。按照個案—社團、家族——地域的計劃分步驟對廣府的歷史文化名人進行系統研究,在中國文學史的大視野中,在嶺南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在明清以來中國尤其是廣東的歷史文化變遷的座標中對廣府文化名人的成就、源流與貢獻做出細緻描述、全面分析與準確定位。
2.廣府文化產業研究。研究廣府文化產業(如石灣陶瓷業、文化旅遊業)發展的需求、文化資源轉化的戰略思路和途徑選擇、探討廣府地區文化產業體制改革,推動文化與經濟的進一步融合,塑造具有時代氣息、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文化名城形象。
3.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研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深厚藝術與人文底藴結合、納入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陶藝、民間藝術、粵劇、武術、龍舟等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品牌內涵塑造與品牌構造模式。全面調查研究佛山市的國家、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與開發情況,按系列如文化遺址系列、祠堂系列、名人故居系列、神廟系列、古街道、古村落系列等,進行專題調研,探索出文化古蹟的保護的有效路徑和模式,探索對佛山深厚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路徑方法,提升佛山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與社會知名度。 [3] 

廣府文化研究基地組織機構

一、學術顧問
二、學術委員會
三、管理機構
主任:李克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院院長、教授)
副主任(常務):陳恩維(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副主任:萬偉成(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副主任:方華剛(佛山市委宣傳部理論科科長、佛山市社科聯秘書長)
秘書:石了英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院、博士)
四、學術組織(下設四個研究所)
(1)廣府文獻資源整理研究所
所長:李克和
組員:蔣書紅、季琴、賀敏潔
(2)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
所長:陳恩維
組員:許結玲、謝中元、賀仁智、田欣欣
(3)廣府文化產業研究所
所長:萬偉成
組員:姚朝文、李道海、文際平
(4)廣府歷史文化研究所
所長:莫運平
組員:張唯嘉、週日安、戟鬥勇、李嬋娟、孫琪、文春梅、石了英
五、研究人員
專職:李克和、陳恩維、石了英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