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時事評彈

鎖定
《廣州時事評彈》是2013年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敏。
書    名
廣州時事評彈
作    者
陳敏
出版社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2月18日
頁    數
302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66804730 [1] 
語    種
簡體中文

廣州時事評彈內容簡介

廣州的本地議題評論實踐已呈現出一些突出的特點,如評論作者的權威性與專業化,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校教師、知名媒體人等納入本地議題評論的寫作隊伍中來,依靠他們對廣州事務的瞭解,使對本地公共事務的分析評論能夠避免流於淺表,這與其他媒體大量採用“時評寫手”的評論稿件或是由媒體內部人士充當“萬金油”寫手包攬評論版的兩種做法不同;還有,本地議題評論能夠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對一個公共話題的追蹤、關注,對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形成一種常態化的輿論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時評的速朽與爛尾,促使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能夠善始善終;再者,本地議題評論並非完全侷限於本地視角,而是試圖通過剖析這一個城市的樣本,來折射全國性問題,番禺垃圾焚燒廠的選址風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廣州時事評彈》收錄的就是陳敏近三年刊發的主要評論作品。

廣州時事評彈圖書目錄

前言 新聞評論干預公共事務的“廣州現象”
第一編 下水道:城市的良心
水浸街之治,水務局有難言之痛?
政府對水浸損失的行政賠償不應置身事外
廣州那些“N年一遇”的暴雨
咱們都去掘花基找排水溝吧
廣州市容經得起春雨“卸妝”嗎
水浸黑點何時不再是“吸金黑洞
水浸整治再砸兩億元,財政投入何日是止境
天河立交水浸7年未愈,怎不見問責
老天和歷史都要對水浸負責,水務局自己呢
高中生都獻策水浸街,水務局該加把勁了
氣象預警滯後致水浸,水務部門就如此治理?
沙井又吞人,市長狠話變耳邊風?
是否每個沙井受害者都要上訪才能討回公道
有關部門已無法遏止兇險的沙井?
廣州還要為沙井蓋開多少次大會
第二編 市政工程留“手尾”,誰之過?
廣圖新館工期延誤投資狂增須追責
要追廣圖新館開了又關之責
萬畝果園:“徵而不轉”變“徵而不管”?
人工沙灘泳場,是否都該重新評估
又説“引水”?誰來埋單!
向“市肺”白雲山開刀,應充分徵求民意
白雲山隧道撲朔迷離,敦請有關部門集中迴應
看不到可行性研究報告,海珠輕軌如何環評
邏輯荒謬,光亮工程升級應叫停
光亮工程“縮水”,公眾仍有疑慮
與“拇指妹”一起等待光亮工程可研報告
光亮工程值不值,代表質疑晚了點吧
“黑漆路”又掉漆,求真相何其難
4 920萬元當“學費”,“黑漆路”豈能無問責
城建中那些失敗的“第一次”花費幾何
中華燈為何屢被“翻舊賬
第三編 盯緊政府的“錢袋子
狗主交的2 000萬元管理費哪去了
應徹底公開2 000萬元養犬管理費明細
1.8億元車牌拍賣款須專項審計
老喊公共單車虧損,何不換人試試
從建到拆,宏城廣場臨時性綠化花費幾何
娃娃都上小學了,幼兒園補貼還不改
機關幼兒園鉅額補貼花在哪?是時候曬賬本了
“肯定要退”的贊助費,到底打算怎麼退
讓預算草案上網,為代表減負
市政府辦公廳:曬“三公”吧!到你啦!
小碧心的離去,能喚醒沉睡的重症救助金嗎
困難羣眾看不起病,醫療救助金卻年年有結餘
民生項目“吃不飽”,空中連廊接着搞?
市政工程審計,還有一串問號
“統計口徑不同”不該是數據打架的理由
60億元“房屋養老金”沉睡,敦請房管局曬賬
籲請廣州市代表、委員“不穿褲子開兩會
廣州,你慢些走
迎亞運的那些“臨時性工程
亞運資產處置應公開
響應曾代表呼籲,從打通熱線開始“創文
“創文”花費有多少種“計算口徑
“創文”月檢,罰款不如問責
“創文”夢圓只是起點,留住“文明”仍有考驗
測評城市文明,要盯緊公職人員行為
第四編 聽證會?聽漲會?
審計報告揭出水價“問題成本
要漲水價,請先擠擠成本里的“水分
要漲水價:不怕難,按人計量:卻嫌難?
水價聽證搞掂,公眾疑問不能無解
請問物價局:一場聽證會要花多少錢
當物價局遇上較真的區伯
水價調整不應草草收場,人大對重大事項決定權應落到實處
階梯電價方案粗疏,指望公眾來完善?
城中村水電費飆漲誰來管
海心沙降價,物價局做得了主麼
但願階梯氣價不會再是“一刀切”和“二選
積分入户錯案,政府必須擔責
積分入户:怎樣加分才合理
保障外來工子女權益,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五編 規劃靠得住,母豬會上樹?
不敢得罪領導,就難免要得罪百姓
為何珠江新城規劃了大劇院卻忘了規劃公廁
恩寧路改造如何“打撈沉沒的聲音”
城市規劃是個什麼東西
規劃靠得住,母豬會上樹’
珠江新城:生活不能在雲端
遊珠江:不看廣告看星星
海心沙,規劃為你改了多少次
户外廣告何時擺脱“整治”命運
CBD要曬光鮮也要接地氣
顧及市民意願,規劃變更應有全局眼光
第六編 政府與民眾如何溝通
VIP客户:企業可以有,政府不能有
政府職能是搞質量獎還是質量監管
官員可別淪為信息時代的“難民”
市民送給政府部門的錦旗、鴨梨哪裏去了
錯漏百出的政府英文網站如此淡定
接訪遇冷不等於沒有投訴
控煙措辭嚴厲,執行能否給力
控煙“執法難”,當反思執法方式
政府部門有率先控煙的示範義務
部門交流會,為啥居民不來
“殭屍官博”背後究竟是誰
誰泄露了“房嬸”的信息
撐記者就是“給輿論監督撐腰壯膽”
海珠湖“私家碼頭”有待繼續釋疑
裝GPS能減公車經費的論據還不足
一萬個GPS趕不上一個區伯?
籲請公開GPS監控公車的詳細成果
公車有償使用,恐成公務員低價出租車
監督公車私用,不能總是區伯“一個人的戰鬥”
第七編 求解垃圾圍城
補貼垃圾焚燒,還是補貼垃圾分類
期待由人大啓動的“第三方調查”
應探索垃圾處理的市場化出路
開放李坑垃圾廠,城管委跑題了
推進垃圾處理,煩請新市長督促一下
應保證民眾對垃圾處理模式的選擇權
政府搞垃圾分類,投入不能是糊塗賬
“李坑垃圾”又出問題,監管不力如何自罰
“垃圾減量拐點説”前後矛盾,城管委如何解釋
未及問計先嚴禁,“走鬼”管理陡生變數
廣州城管在下什麼棋
化了妝的女城管還是城管
踢翻炒粉車的城管被處理了嗎
泥頭車白天上路,街坊心驚驚
三問城管委斥資兩億元獎勵考評
規範市容就非得統一化嗎
城管答記者,要放鬆不要提防
第八編 誰的路?誰的橋?
給金沙洲“坑口大橋”立個紀念碑吧
丫髻沙大橋,你這苦命的“丫頭”
亂象之下的丫髻沙大橋還有幾年可“活”
四問、r髻沙大橋治超亂象
鶴洞大橋十年八修,治超不力誰之責
“問題天橋”要納税人埋單?
285萬元天橋改造費該由誰負責
天橋改造,建委還要再交幾次學費
單座天橋造價上千萬,建委該給一個説法
天橋預算砍一半,建委還得解釋一下
造價動輒報大數的灰色空間令人擔憂
天價天橋如何獲批,紀委應介入調查
挖不挖馬路領導説了不算,包工頭説了才算?
“寬容”夜間施工:還要反思什麼
天河東圍蔽:市民只被知會,還未置喙
圍蔽若不徵詢民意就須直面質疑
道路施工統籌幾時能落實
道路依舊各挖各,統籌意義何在
你挖你的,我挖我的,馬路就成了“拉鍊路”
挖路計劃疑團多,麻煩開發佈會解釋一下
道路即將密集開挖,説好的民意徵詢呢
道路施工統籌應注重科學性和嚴肅性
“麻坑臉”馬路,問題又成了老天的?
施工能挖成“拉鍊路”,種樹卻挖不得一個坑?
第九編 BRT&APM&LPG
僅以快慢評價BRT並非科學態度”
BRT終歸要造樣板路
廣州建第二條BRT已是板上釘釘?
還記得給BRT天橋建雨棚的承諾嗎
扮靚有“時花”,BRT無綠化“
怎樣的BRT規模才匹配6層的調度中心
BRT天橋加裝雨棚別再是一場“忽悠”
“花景”工程錦上添花,BRT依舊無綠化
BRT三年建不起雨棚,建委失信於民到何時
BRT天橋玻璃雨棚會不會成“黑漆路第二”
BRT雨棚紛爭雖歇仍需反思
18億APM與同德圍:臉面與民生的較量
什麼工程都要等到暴雨來驗收?
APM漏水能給個靠譜的解釋嗎
只要“高端客人”有需求,就大筆再揮一條APM?
交委不宜為LPG公交安全背書
公交推廣新能源當以LPG為鑑
廣州LPG成敗未論,LNG不宜強推
第十編 關注地鐵安全與服務
電梯故障處置不力,地鐵應急預案須檢討
地鐵故障頻頻,應急卻屢屢不到位
地鐵故障頻發,應急處置改進在哪裏
除了道歉,廣州地鐵應急處置還要改進什麼
多少冒牌羊城通學生卡在吃財政補貼
學生卡被叫賣,羊城通公司當真沒責任?
打的難刷羊城通,該打板子的不是司機
有請審計局公開羊城通押金審計報告
羊城通押金,揭謎底要待何時
所有羊城通成本都靠押金卡承擔?
羊城通紀念卡175億“不明費用”落入誰袋
地鐵飛站:應急措施不能漠視乘客權益
肯德基成中國最好公廁讓誰難堪
赤崗塔改得,西朗改不得?
第十一編 廣州市井生活
請建築工看歌劇,凸顯廣州人情味
五星級廁所羞煞廣州富翁
當店鋪招牌遭遇“格式化”
與其命名服務站,不如迴歸報刊亭
幸福廣州的“範例”與“特例”
看這裏的商鋪招牌空蕩蕩
廣州市花,還是木棉麼
不能以私家車主的錯懲罰無辜的公交乘客
農民工博物館:苦樂都經不起陳列
供內地的“供港”蔬菜,呵呵
增設救生設施是對英雄最好的祭奠
添救生設施何止珠江兩岸
“不獻血就不手術”,血荒將加劇!
“同在藍天下”只是環保局的幻覺
空氣這麼好,環保局可以歇業了
“火樹銀花”也應有可研報告
打造“購物天堂”可否從容些
“西關小屋”何時物盡其用
繪製光污染地圖,猜猜誰會上榜
有些“幸福路”和私家單車無緣
“愛心樹”被連根拔起,誰欠市民一個道歉
太古匯漠視安全隱患,監管部門卻在“踢皮球”
玻璃幕牆落地,建委兩年前那份“報告”呢
誰是玻璃幕牆的下一個受害者
動物園搞“園中園”收費有違公益定位
廣州應借馬拉松賽向灰霾宣戰
岑村教練場“收費陷阱”亟待整改
PM25均勻分佈,監測點為何不均勻分佈
停車場整治遠未觸及“要害”
“房中房”整治不能一陣風
書坊街“拆建”折騰誰埋單
火車站旅客接送成收費項目,權力需迴應自肥嫌疑
高峯的士運營半年多,交委應公佈評估報告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