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新華學院

鎖定
廣州新華學院(院校代碼: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是舉辦高校中山大學依據教育部教發〔2003〕8號文的精神,與出資方廣東東寶集團有限公司按新機制新模式申辦的院校。 [10] 
學校的前身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於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並招生,於2021年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並更名為廣州新華學院。2021年5月,經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廣州新華學院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 [7-9]  ;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批准,廣州新華學院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4] 
截至2022年11月,廣州新華學院設有廣州校區和東莞校區,佔地面積2185畝(含配套用地600畝);設有23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設54個專業,在校生2.2萬餘人。 [10] 
中文名
廣州新華學院
外文名
Guangzhou Xinhua University
簡    稱
廣州新華(GZXH) [2] 
創辦時間
2005年
辦學性質
民辦高校
學校類別
綜合類
主管部門
廣東省教育廳
現任領導
郝登峯(黨委書記兼督導專員) [13] 
現任領導
王庭槐(校長)
本科專業
54個 [3] 
院系設置
23個二級教學單位
校    訓
博學 篤行 正心 自強
校慶日
11月20日
地    址
廣州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洞華美路19號
東莞校區: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沿江西路248號
院校代碼
13902

廣州新華學院歷史沿革

2005年5月,教育部函覆廣東省教育廳,同意中山大學與廣東東寶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試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教育部批准的院校代碼為:13902。9月,學院迎來首批學生,2005級724名學生順利報到註冊。
東莞校區
東莞校區(2張)
2007年5月,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函告中山大學,東莞市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討論同意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在東莞市麻涌鎮選址辦學(即東莞校區),徵地1800畝。
2008年6月,經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批准,東莞校區建設項目列入2008年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
2011年底,東莞校區迎接首批2011級3100餘名學生入駐新校園,這標誌着“1校2區”新格局正式形成。
2014年9月,首次面向全國10個省份(廣東、海南、湖南、廣西、福建、江西、四川、山東、吉林、遼寧)招生。同年首次招收本科插班生。10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新華逸仙班”正式開班,首屆招收63名學生入讀。
2017年1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二級學院成立大會圓滿召開,首批成立6個二級學院(會計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科學學院、護理學院),並對二級學院的領導班子進行任命,建構起校院兩級管理體制。7月,由廣東省民政廳主辦的2016年度全省性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授牌儀式在廣州大廈舉行,學校在此次評估中被評為“5A級社會組織”。
2020年5月,2013年創辦的教改實驗班——逸仙新華班,以“優生優培、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模式獲得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2等獎,實現了該類獎項的歷史性突破。12月,廣東省教育廳發佈了《關於公佈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學校6門課程入選“廣東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課程”。 [5] 
2021年2月,教育部向廣東省人民政府致函,同意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轉設為廣州新華學院,學校標識碼4144013902;同時撤銷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建制。5月,學校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並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11月,學校獲批港澳台地區本科學生招生資質,並將於2022年可開始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本科學生。
2022年2月,學校人工智能、數字經濟、供應鏈管理3個專業獲教育部審批通過。至此,學校擁有54個本科專業。 [11]  12月,廣州新華學院健管-星創視光產業學院舉行簽約、揭牌儀式。 [14]  12月,廣州新華學院與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粵嵌信息技術產業學院舉行簽約、揭牌儀式。 [15] 
廣州新華學院
廣州新華學院(5張)
2023年6月,廣州新華學院與廣州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協議。 [19] 

廣州新華學院辦學條件

廣州新華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11月,設有23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設54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 [4]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校區
中國語言文學系
漢語言文學
東莞校區
外國語學院
英語、商務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法學院
法學
管理學院
電子商務、工商管理、供應鏈管理、金融科技、市場營銷、物流管理、旅遊管理、數字經濟
會計學院
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
公共治理學院
傳播學、公共關係學、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工作、行政管理
經濟與貿易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互聯網金融、金融工程、經濟統計學、經濟學、税收學、投資學
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智能製造工程
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系
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國際學院
工商管理(創新班)
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網絡與新媒體、服裝與服飾設計、書法學、播音主持與藝術(普通話)、播音主持與藝術(粵語)
資源與城鄉規劃系
風景園林、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音樂系
音樂學
體育系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閒體育
護理學院
護理學
廣州校區
健康學院
健康服務與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眼視光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技術
康復醫學系
康復治療學
聽力與言語科學系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藥學院
藥學
參考資料來源: [20] 

廣州新華學院學科建設

時間
學科
級別
2017年
公共管理學科
省級特色重點學科
醫學技術學科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10] 

廣州新華學院教學建設

教學平台
類別
名稱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信息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金融職業技能訓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綜合技能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財務與會計實驗教學中心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實驗室
FABLAB創客實驗室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醫學技術實用型教學科研平台
生物反饋綜合實驗室
省級特色專業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特色實驗室
西門子助聽器實驗室、博智聽覺聲學實驗室等 [10] 
質量工程
類別
專業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會計學
廣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護理學、會計學、藥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行政管理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藥學
省級特色專業
行政管理
省級重點專業 [10] 

廣州新華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983人、外聘教師26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284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為28.89%;具有研究生學位(碩士和博士)的專任教師909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約為92.47%。
截至2022年9月30日,學校聘有首席教授、學科帶頭人47人,高級顧問9人,客座教授3人,兼職教授25人,兼職副教授6人,高級校外導師7人。 [18] 

廣州新華學院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獲獎單位
獎項名稱
2022年4月
廣州新華學院公共治理學院團委
被共青團廣東省委授予“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6] 

廣州新華學院學術研究

廣州新華學院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科研機構
金融研究中心
粵港澳人力資源服務業研究中心
管理會計研究中心
廣東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心
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周有光與中國語文現代化學術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新華學院站
粵港澳文化研究中心
廣東省康復醫學與臨牀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粵港澳應用數學中心東莞分中心(籌) [10] 

廣州新華學院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近600項,項目資助經費2000餘萬元;教職工發表學術論文4000餘篇,其中包含中英文高水平學術論文10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近60部;授權知識產權300餘項,完成專利轉化轉讓10餘項。 [10] 

廣州新華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2年6月,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06.31萬冊,電子圖書47.2萬種(冊)。全文中文電子期刊7346種。圖書館已建設了非書資源管理系統,共24TB的容量,用於隨書光盤、論文、特色資源的管理,自建視頻、音頻、課件等非書資源48302件,共計11.77TB。 [12] 

廣州新華學院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
截至2023年5月,學校與11個國家及中國港澳台地區的41所院校及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共簽署62份合作協議(不含續簽協議)。合作院校包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英國密德薩斯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葡萄牙阿威羅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美國紐約電影學院、(香港)珠海學院等。 [10] 
政學產研
截至2023年5月,學校與四百多家政府機構、事業單位、醫院、企業等共建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實驗、實踐、實訓的基地與平台。 [10] 

廣州新華學院文化傳統

廣州新華學院校訓

“博學、篤行、正心、自強” [17] 

廣州新華學院校歌

由王庭槐校長作詞、音樂系王麗麗老師作曲《新華榮光》。 [16] 
曲譜 曲譜

廣州新華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兼督導專員
郝登峯
校長、黨委副書記
王庭槐
常務副校長
肖化
黨委副書記
袁新滿
副校長
姚正安、胡卓加、馬龍海、劉婉莉、李毅
紀委書記
林源
資料來源: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