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鎖定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成立於1974年,是全國最早組建的首批重點環境監測站之一,屬廣州市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國家二級環境監測站,是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屬下具有政府行為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現內設14個部室,人員編制216名。 [1] 
中文名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2-3] 
外文名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別    名
廣州市環境監測與預警中心 [2]  [4] 
地    點
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大學城中心南大街19號
在編人員
216人 [1]  [5] 
類    型
事業單位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站長:王宇駿 [2]  [5] 
副站長:陳澤雄 陳彥寧 陳鴻展
總工程師:黃卓爾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主要任務

承擔廣州市環境質量各項要素及污染源的監測;承擔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負責為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實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提供監測數據;負責機動車排氣抽檢工作;承擔市級審批的建設項目“三同時”及限期治理項目的竣工驗收監測;承擔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調查和環境污染糾紛仲裁監測;負責對為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提供監測數據的環境測試機構進行技術考核;建立轄區內環境監測網絡,指導區、縣級市環境監測工作 [6]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儀器設備

現擁有四級杆串聯高分辨液質聯用儀、三重四級杆氣質聯用儀、全二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溶膠離子色譜儀ICP-MS等監測儀器設備共計2000餘台(套),以及空氣質量流動監測車、流動水質監測車、氣象雷達車、機動車排氣遙感監測車、輻射應急監測移動實驗室、應急監測車、多功能環境監測船等特種監測車(船),監測設備資產原值超過2.4億元。通過計量認證的監測能力覆蓋水、氣、聲、土壤、固體廢物、輻射等6大類,共637個項目。通過實驗室認可項目為8大類在121項,數據實現國際互認 [6]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單位概況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廣州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組建於1974年,初期稱為廣州市環境監測站。1977年12月批准設立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監測站”與“研究所”是一套人員兩塊牌子,承擔全市環境監測與環保科研任務。1984年8月站、所獨立分設,廣州市環境監測站改名為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環人[1995]598號文和廣州市機構編委穗編字[1996]68號文批准,1996年在站內設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廣州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與市監測站實行一套人員,兩塊牌子的運作,業務上接受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控司的指導。市監測站是廣州市環境保護局屬下具有政府行為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能獨立承擔第三方公正環境監測,獨立對外行文和開展業務活動。在監測業務上接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的指導。
本站具有良好的業務工作環境和條件以及技術力量,內設辦公室、人事保衞部、監測保障室、財務室、質量管理室、信息技術設備管理室、中心檢測室、現 [3]  場監測室、生態與物理監測室、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室、環境質量綜合分析室、流動污染源監測室、流動污染源監理室、機動車排污監控室等14個部門,編制為225人,配備了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人員。集多種環境要素監測、機動車排污檢測和綜合分析的工作能力為一體。本站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具備正確進行環境監測所需要的並且能夠獨立調配使用的監測設備設施。現擁有監測大樓兩棟,工作用房6700多平方米,裝備了相當數量的現代化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固定資產原值5600多萬元,包括有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水環境監測船,環境污染應急監測車、環境空氣監測車、摩托車工況排氣檢測設備、環境監測綜合信息演播室、色質聯用儀、總有機碳測定儀、流動注射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紅外、測汞儀、離子色譜儀、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離子發射光譜儀、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生物顯微鏡、噪聲分析儀,以及其他大氣、水質、生物,水文、氣象、噪聲、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等監測儀器。
信息化建設工作得到有效推進並取得突破,辦公自動化系統成功運行,監測業務系統不斷完善。行政辦公、業務管理的自動化、規範化水平逐步提高。本站對政府下達的指令性監測任務,編制計劃並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主要承擔以下職責:按國家統一規定,對本市區域內的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經常性的監測,定期向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上級監測站呈報本市環境質量狀況和污染動態的技術報告。對全市排污單位的排污狀況,實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性監測,建立和健全污染源檔案,為加強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費提供可靠的監測數據,參加本市污染事故調查與應急監測,負責環境污染糾紛的技術仲裁監測。負責機動車排污檢測、抽檢、路檢及其檢測的質量監督工作,承擔機動車排污檢測方面的技術培訓和質控考核。l負責本市環境質量評價,組織編寫本市環境質量報告書,編制本市環境監測月報、季報、簡報及監測年鑑。負責本市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和監測網絡的業務技術指導、組織技術交流及技術培訓,堅決執行監測人員的業務技術考核與持證上崗制度,承擔環境監測信息網絡業務上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開展環境監測科學研究工作,促進監測技術的不斷髮展。承擔本市區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以及回顧性評價工作,負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及治理設施運行效果的監測報告。負責制訂本市環境監測規劃與計劃,完成主管部門為進行環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項監測任務,為環境管理和決策服務;承擔國家和地方性環境標準、技術規範、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的開發和驗證任務,參加地方環境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承擔廣州市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和水環境質量的週報工作,預測環境質量變化的趨勢變化和規律。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業務範圍

1、環境質量監測
2、污染源年檢監測
3、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
4、委託監測
5、仲裁糾紛監測
6、污染事故應急監測
7、樣品委託檢測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業務成就

建站以來,本站完成了中美、中日、中挪等十多個中外科技合作項目以及世界銀行和國家、省、市重點攻關課題,多次獲得國家和省、市環境保護科技成果獎。1992年被國家環保局授予“環境監測優質實驗室”,1997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全國環境監測系統先進監測站”,2003年獲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質量管理廣州突出單位”和“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工作突出單位”稱號。在1991年5月通過省級計量認證,2002年12月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具備了水(含大氣降水)和廢水、環境空氣和廢氣、土壤、底質、植物、固體廢物、燃料、生物、噪聲、輻射、振動、機動車排氣污染物、室內污染物、海水、材料等各種環境要素的監測能力。本站歷來重視質量保證工作,早在1985年成立了質量控制小組,1991年設立質量控制室,負責全站質量保證管理的日常工作,2002年改名為質量管理室。在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強化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工作在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系統化和人員培訓經常化等方面邁上新的台階。各項環境要素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全面落實,保證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2001年下半年,依據CNAL/AC01:2002《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建立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為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運作持續符合《實驗室認可準則》的要求,同時滿足監測站業務運作的可操作性和協調性,自2002年12月首次通過認可以來,對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等進行了多次修訂、再版。近年來,本站以較好的成績完成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組織的水質、大氣及酸雨、城市環境定量考核等項目的實驗室質量控制考核以及總站委託的多種污染物監測方法的驗證。並多次參加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國家環保總局標樣所等機構組織的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和標樣協作定值活動、參加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組織的監測能力考核,取得滿意結果。 [7]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預警地址

位於廣州市大學城中心南大街19號,用地面積1667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7586平方米。市環境監測與預警中心是集環境監測、環境預警、環境應急、監測科研、宣傳教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監測與預警中心。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