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山柑

(中藥)

鎖定
廣州山柑,中藥名。為山柑科植物廣州山柑Capparis cantoniensis Lour.的根、種子或莖葉。分佈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咳,止痛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咳嗽,胃脘熱痛,跌打傷痛及疥癬。
中文學名
廣州山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罌粟目
山柑科
山柑屬
廣州山柑
分佈區域
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採集時間
全年均可採收

廣州山柑入藥部位

根、種子或莖葉。

廣州山柑性味

味苦,性寒。

廣州山柑歸經

入心、肺二經。

廣州山柑功效

清熱解毒,止咳,止痛。

廣州山柑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咳嗽,胃脘熱痛,跌打傷痛及疥癬。

廣州山柑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根或莖葉適量,搗敷。

廣州山柑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廣州山柑形態特性

廣州山柑又名:廣州槌果藤。攀緣灌木。小枝平直,幼時有稜角,被淡黃色短柔毛,節間長1-4cm;刺堅硬,平展或外彎,尖端常暗黑色,花枝上刺小或不存在。葉柄長4-6mm;葉片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有小凸尖頭。圓錐花序頂生,由數個至多個亞傘形花序組成,每個亞傘形花序有花數至十一朵,總花梗長1-3cm;苞片鑽形,長1-2mm,早落;花蕾球形,直徑3-4mm;花梗長7-12mm;花白色,有香味;萼片長4-5mm,寬約3mm,外輪2個稍大,舟形,外被短柔毛,邊緣膜質,內輪2個略小,橢圓形或倒卵形,白色膜質邊緣上被白色緣毛;花瓣倒卵形或長圓形,長4-6mm,寬1.5-2.5mm,常在內面中下部被白色柔毛;雄蕊20-45,雌蕊柄6-8mm;子房近橢圓形,胎座2。果球形至橢圓形,直徑10-15mm,果皮薄,革質,平滑;種子一至數個,球形或近橢圓形,長6-7mm。幾乎全年都有開花結果記載。

廣州山柑生長環境

生於山溝水旁或濕潤林中。分佈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廣州山柑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藤、種子、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鎮痛,療肺止咳的功能。廣州鼎湖山民間用莖、葉治疥癬,亦作農藥;廣西民間用件子治喉痛和心氣痛。”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中華藥海 下》: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